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钡糊法与钡液法排粪造影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钡糊法排粪造影(DTB)与钡液法排粪造影(DBS)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便秘者均于检查当日进行钡液法与钡糊法排粪造影自身对比。结果:直肠平均内径钡糊法比钡液法大1.16cm;直肠平均容积钡糊法为钡液法的2.2倍;发现异常的24例钡糊法均显示钡剂梗阻或嵌塞,钡液法仅2例有少量滞留;排粪(空)时间钡糊法平均每例9s,钡液法为2.5s;显示出口梗阻原因的能力钡糊法较优者14例,钡液法较优者6例。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检查以钡糊法为好,先灌入少量高浓度钡液能提高造影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采用稠钡和稀钡两种造影剂评价在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的检出率和诊断水平。方法将150例有肛直肠症状的女性患者分为稠钡组和稀钡组,分别进行相应钡剂的造影检查,并拍摄肛肠侧位片。测量指标如下:(1)肛管直肠角(anorectalangle,ARA);(2)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snding,PD);(3)直肠前突深度。结果(1)稠钡组和稀钡组排便前与排便时ARA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稠、稀钡同组间和两组间排便前与排便时DP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稠钡与稀钡ARC深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稠钡组与稀钡组ARC显示情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稠钡和稀钡对诊断ARC均有意义,稠钡优于稀钡,轴线法测量ARA优于近似轴线法;ARC深度测量稠钡优于于稀钡;PD测量稠、稀钡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简称气钡灌肠)是诊断结肠、直肠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在造影检查前精心准备、完善的操作技巧及心理护理,是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精湛的造影技术必须结合完善的护理,才能顺利完成检查,并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为正确诊断疾病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23-425
目的:观察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行便秘检查的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在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行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排粪造影表现和钡灌肠造影表现,分析正常与异常排粪造影的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正常57例,横结肠下垂22例,结肠冗长64例,脾曲综合征4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例,会阴下降64例,内脏下垂32例,盆底疝18例,骶直分离6例,直肠前突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5例,直肠内全层套叠26例,直肠外脱垂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例。结论: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肠钡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结肠形态,为寻找导致便秘的病因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钡液与钡糊在排粪造影中的运用。方法 87例便秘患者均在检查当天同时进行钡液法和钡糊法排粪造影检查自身对比。结果 直肠前突并钡剂梗塞或嵌塞钡糊法比钡液法显示阳性率高。显示粘膜病变钡液法较钡糊法质量好。结论 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钡液法及钡糊法各有诊断优势,应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7.
淦伟  李鼎寰  赵建农  杨伟 《重庆医学》2007,36(11):1058-1059,1061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 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30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在直肠-乙状结肠区的双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直肠-乙状结肠内的过多积钡;直肠和乙状结肠内有过多积钡的病例,研究组分别占4%和19%,对照组分别占65%和44%.(2)双对比造影X线片优良率,研究组平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 在DCBE中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可显著提高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从而有利于该部位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X征象及与手术对比预后的关系。方法:1997年至2006年收集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及手术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直肠癌均为进展期;X线分三型:肿块型(息肉型)、溃疡型、侵润狭窄型。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为较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道癌。通过分析评价手术前进行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稠、稀钡两种造影剂对两咎肛直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有肛直肠症状,如排便困难、便秘患者用稠、稀钡两种造影剂作比较研究。结果:142例表现异常,8例表现正常。142例排便造影的异常表现为:直肠粘膜垂51便,直肠套叠17例,直肠前突1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7例,会阴下降综合征27例,稠、稀钡诊断不一致4例。结论;稠钡对诊断肛直肠功能性疾病比稀钡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仲耿 《海南医学》2008,19(7):120-12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X征象及与手术对比预后的关系。方法1997年至2006年收集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及手术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直肠癌均为进展期;X线分三型:肿块型(息肉型),溃疡型,浸润狭窄型。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为较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道癌。通过分析评价手术前进行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钡气双重造影是诊断肛门直肠畸形,了解畸形部位及严重程度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由于钡剂中的水分在畸形的肠道中被吸收,形成坚硬的钡石,堵塞肠道。我们对础个肛门直肠畸形的患儿,用硫酸钡进行双重造影检查后,积极处理,预防结石形成。有钡石形成者将其碎解排出,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小于1月6例,3~6个月14例,1~6岁17例,3~6岁5例,大于6岁6例。肛门狭窄21例,直肠会明疾8例,先天性巨结肠15例,继发性巨结肠4例。15例行模结肠造疾,于闭瘘前行钡气双重造影。48例钡气双重造影后形成钡结石11例(…  相似文献   

12.
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钡灌肠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6例充盈像时均未见到明显的狭窄段及扩张段。 7例排钡像观察到狭窄段及扩张段 ,但狭窄段不典型 ,7例观察到相当于狭窄段处肠管略僵直的管壁。直肠壶腹部较相邻结肠窄。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造影时X线表现不典型需加照排钡像  相似文献   

13.
在钡灌肠 X 线检查中,以侧位像最易看到直肠横襞。本文作者选择了一组确无直肠病损的结肠过敏综合征患者,对其灌肠造影片显示的直肠横襞厚度进行测量后,确立了直肠横襞厚度的正常值。尽管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直肠横襞消失,但患病早期横襞尚存在。因此可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次钡灌肠检查的报告结果来估测。在患者的直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开展仿真排粪造影的部门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案。方法钡液法造影剂的配方用750g/L硫酸钡悬液。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配方为硫酸钡干混悬剂及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混合物。对23例便秘患者进行钡液法排粪造影与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并作自身对比。结果力排相排空时间仿真排粪造影显著大于钡液法排粪造影。使用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直肠容积约为钡液的两倍。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钡液法排粪造影。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性状与正常人粪便相似。结论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调配简便,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排粪障碍性疾病患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掌握客观依据,进行对症治疗。方法回顾性对132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并使用卢任华标准进行测量。结果91例阳性,41例阴性,直肠黏膜脱垂或(和)内套叠23例,直肠前突2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5例,会阴下降7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0例,内脏下垂5例,肛管狭窄1例,肛瘘1例,内痔2例,直肠息肉1例,乙状结肠癌1例。结论排粪造影检查是目前排粪障碍性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此检查明显优于传统钡灌肠、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采用何种术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病例。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用少量钡剂即可将直肠及结肠全貌显示清楚。其诊断符合率95%。结论:采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既能防止患儿不配合将钡剂排出,又能清晰显示各部结肠形态,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7.
排粪造影座椅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初步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在病人排粪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进行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功能性异常,与传统钡灌肠、内窥镜相比有独到之处。国外六十年代Philips首先报道,国内于1988年(上海卢任华)开始报道,迄今已有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且其应用逐渐被临床所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排粪造影检查,我们研制了一种排粪造影座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的X征象及与手术对比预后的关系。方法 1997年至2006年收集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及手术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均为进展期;X线分三型:肿块型(息肉型),渍疡型,侵润狭窄型。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为较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道癌。通过分析评价手术前进行结、直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自制简易气钡灌肠器及小剂量结肠气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统的常规钡剂灌肠是采用大剂量的稀钡混悬液1000~2000 ml充入全部结肠的摄片,排钡后观察粘膜像再摄片。近年我们采用小剂量硫酸钡的双重造影混是液300 ml灌肠,使直肠、乙状结肠先充盈,然后用橡皮球注气推动钡剂涂布整个结肠,形成气钡双重  相似文献   

20.
排粪造影是病人在排粪(钡)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该部的功能性异常,故该法比传统钡灌肠、内窥镜、临床指诊等检查方法有独特之处。该法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70年代末始用于临床,80年代后期国外陆续开展,国内于1988年由卢任华首次报道。目前已有120多家医院开展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