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军 《中国医药》2007,2(7):415-41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DIC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5例确诊APL合并DIC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白血病及消除诱因的基础上,运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及浓缩血小板,有纤溶亢进表现者给予抗纤溶治疗。结果治愈1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2例。结论APL合并DIC的治疗措施以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诱导缓解及适时化疗,消除诱因,早期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并积极补充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有纤溶亢进时适当抗纤溶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发病且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凝血功能障碍患儿,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采用培门冬酶对对照组实施治疗,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试验组患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与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5.00%)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30.00%)相比明显较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发作且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患儿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AL并发DIC18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抗感染、抗凝、小剂量肝素及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结果:合并DIC者治疗1-2d死亡7例,3-7d死亡3例,治愈8例。结论:DIC是AL(特别是APL)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且常为AL(APL)致死的直接原因。及DIC多发于病情危重,严重感染及疾病晚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是抢救DE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致凝血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华 《医药导报》2007,26(5):554-554
患者,男,10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10个月,至我院血液科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多次化疗后缓解。2006年5月16日再次入院行巩固化疗。体检:体温 36.8 ℃,血压113/75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86次·min-1,呼吸率20次·min-1,神志清,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4.8×109·L 1,血红蛋白(Hb) 126 g·L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2.4 U·L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8.5 U·L 1,γ GT 17.4 U·L 1。2006年5月20日行VDLP化疗方案(具体为长春新碱1.5 mg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4次;柔红霉素60 mg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2次;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qd,共28 d;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qd,10 d,第19~28天;辅以盐酸昂丹司琼4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2次;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静脉滴注,qd,3 d;奥美拉唑20 mg,po,qd;碳酸氢钠1.0 g,po,tid;钙剂 600 mg,po,tid)治疗。2006年6月5日实验室检查:WBC 3.2×109·L 1,Hb 129 g·L 1,ALT 55.6 U·L 1,AST 27.4 U·L 1,γ GT 50.2 U·L 1。2006年6月7日,行VDLP方案第19天,门冬酰胺酶皮试阴性,开始给予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706)10 000 U+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2 d;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150 mg,po ,tid。2006年6月8日实验室检查:WBC 6.1×109·L 1,Hb 120 g·L 1,ALT 75.9 U·L 1,AST 34.5 U·L 1,γ GT 54.3 U·L 1,凝血三项:APTT > 320 s,TT 27.20 s,FIB 1.0 g·L-1。提示凝血异常,凝血因子Ⅰ减少。2006年6月9日停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2006年6月10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 mL,纠正凝血功能,2006年6月11日患者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适,皮肤、黏膜未见淤点。凝血三项:APTT 16.60 s,TT 21.10 s,FIB 1.0 g·L-1。再予一次注射用门冬酰胺酶10 000 U+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006年6月12日凝血三项:APTT 320 s,TT 18.90 s,FIB 1.6 g·L-1,输冷沉淀4 U,6月13日凝血三项:APTT >320 s,TT 15.40 s,FIB 1.9 g·L-1,再次输注新鲜冰冻血浆360 mL。2006年6月14日APTT 27.3 s,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此例患者在之前的化疗中未使用过门冬酰胺酶,也未发生凝血异常的不良反应,此次化疗使用门冬酰胺酶后第2天发生凝血异常,停用此药并行对症治疗后好转,再次使用该药即再次发生凝血异常,停药并行对症治疗后好转,可确定为门冬酰胺酶所致的凝血障碍。门冬酰胺酶为酶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对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ALL的诱导缓解及维持长期无病生存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然而,门冬酰胺酶需要通过耗竭机体血液循环中的门冬酰胺来发挥其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故门冬酰胺的耗竭可能会使某些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细胞受损,导致各种毒副作用产生。门冬酰胺酶能影响蛋白质合成,使血液里许多蛋白质含量下降,包括清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可增加出血趋势或容易形成血栓、异位栓塞。使用门冬酰胺酶时应密切观察并定期检查患者的出血、凝血状况,发现有出血、凝血异常,均应予重视,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ALL儿童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对应用二者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及采取适当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血液科收治的分别采用PEG-Asp或L-Asp行诱导缓解方案的81例ALL儿童患者(PEG-Asp组和L-Asp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患者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果 PEG-Asp组纤维蛋白原(FIB)降低50例次,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9例次,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5例次,凝血酶时间(TT)延长4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为0例次,L-Asp组纤维蛋白原(FIB)降低25例次,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例次,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0例次,凝血酶时间(TT)延长0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为0例次。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对ALL儿童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FIB下降及APTT延长,且二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毛沫波 《安徽医药》2008,12(7):666-66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率很高,据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DIC为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的应用,APL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有可能治愈的一种亚型,约70%~8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甚而可能治愈。因此,对初发的APL合并DIC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冷沉淀在产科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9例产科DIC病人应用冷沉淀治疗的资料。结果9例病人均获治愈。结论冷沉淀内含纤维蛋白原,能纠正DIC病人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用于治疗产科DIC具有效果好、价廉、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64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选择64例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儿,对照组30例患儿。观察组进行精心有效的早期护理、药物以及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药物以及化疗治疗。1周左右,观察记录两组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1,P=0.0311)。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和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4170,P=0.0041)。结论精心早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长期存活的时间,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替加环素(tigecycline)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为首个应用于临床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特别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致病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本文检索PubMed收录的相关文献,综述替加环素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和研究现状,探讨发生机制。建议用药期间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对7年来我院收治的10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产科DIC均具有易致发病的诱因。全部患者均予输血,应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对症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羊水栓塞使用肝素治疗,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行子宫全切除。7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在产科DIC的救治过程中,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化疗前全面评估口腔黏膜状况,结合口腔pH值制定个性化漱口方案;化疗期间个体化健康指导;保持病室整洁,加强环境保护;均衡营养支持和全程心理支持.化疗后第3、5、10、15天采集患者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并监测pH值.同时于化疗后第3周统计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应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化疗后第3、5、10、15天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内环境酸碱度更接近弱碱性,更有利于破坏真菌感染环境,预防口腔感染方面更具优势.化疗后第3周,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实施程序化全方位预见性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程度及全身感染率,改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rhTPO治疗。监测两组患者4、8、12、24d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化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化疗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8、12d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30×10^9/L的持续时间与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其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e influence of thyroid dysfunction on haemostasis is complex and still not very well understood. Both bleeding tendency and hypercoagulable stat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secondary haemostasis and fibrinolysi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we conclude that thyroid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in fibrin generation and fibrinolysis. Most of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yperthyroidism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fibrinolysis and enhanced coagulation. Although, former studies proposed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hypothyroidism, increasing number of recent reports advocated the opposite. We believe that further prospective comprehensive clinical studies involving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 either with overt or subclinical thyroid dysfunctions should be performe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thyroid dysfunction on secondary haemostasis and fibrinolysis. Recent important patents focusing on coagulation and thyroid dysfun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4例白血病并发急性DIC出血的患者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正确按医嘱给予化疗、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严重出血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结果:34例急性白血病并DIC患者,痊愈27例(79.4%),死亡7例(20.6%),其中4例为脑出血,3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是改善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旭林 《安徽医药》2004,8(5):349-350
目的 探讨综合防治感染在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3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采用综合防治感染加化学治疗,观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综合防治感染的方法明显降低了病人的感染率和直接因感染而引起的死亡率.结论综合防治感染在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钱文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73-174,17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实施化疗后医学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抗生素治疗,B、C组均采用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分析3组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8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4例(53.01%),其中A组21例,B组18例,C组5例.44例感染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8例(63.6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经治疗,C组的发热时间及ANC恢复时间较A、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急性白血病尽早实施抗生素与G-CSF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发热时间与ANC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腩出血急性期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检测68例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并在急性期手术的患者(A组)和40例健康人(B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定量(D-D).结果 与B组比较,A组Fig、D-D水平显著升高(P<0.01).不同部位脑出血各项凝血指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手术后血浆Fig、D-D含量增加,提示脑出血急性期术后凝血活性代偿性升高并继发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血小板,研究组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AG预激方案与DA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1例老年AML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分别行两种化疗方案治疗,13例行CAG预激治疗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d,d1-d14,阿克拉霉素(Acla)20 mg/d,d1-d4,阿糖胞苷(Ara-C)每12 h 10 mg/m2,d1-d14;8例行DA方案化疗:柔红霉素(DNR)每日40 mg/m2,d1-d3,Ara-C每日100 mg/m2,d1-d7,观察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CAG预激组6例达完全缓解(CR:46%),2例达部分缓解(PR:15%),总有效率61%。DA化疗组4例达完全缓解(CR:50%),1例达部分缓解(PR:13%),总有效率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CAG组感染发生率为46%(6/13),DA组感染发生率为75%(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液学4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组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CAG组。结论:CAG预激方案可有效治疗老年AML患者,且不良反应小,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再选2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血浆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最高值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RPC及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1、2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1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生成血小板,降低血小板低下危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