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出住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79份(例),并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疗程、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共67份(例),占抽查病历的37.4%,其中,选药不合理占13.4%,用药时间不准确占12.3%,病程记录不完整占7.8%,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8%,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1%.结论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种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该院2009—10、2010-04、2010—10和2011-06不同阶段三种清洁切VI手术(乳腺、甲状腺、疝气)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药物选择、单次剂量、给药时机、给药途径、术中追加等方面无不合理用药现象,用药时间不合理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仍无明显改善。结论该院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式。但离卫生部要求相差甚远,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穆惠荣  王继美 《山东医药》2005,45(35):35-36
根据自制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及合理性评价标准,对156例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Ⅰ类切口者合理率(合理和基本合理所占的百分比)为81.25%;Ⅱ类切口者合理率75%,提示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初次给药时机不合理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尽快制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及规范,加大监控与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可行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与合理性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9-06~2011-06外科手术病历986份(例),对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70%,其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占13.02%,二联用药占58.70%,三联用药占28.28%;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硝基咪唑类。结论该院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率偏高和不合理联用及滥用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01~2011-03(A组)及2012-01~2012-03(B组)的乳腺、甲状腺、疝气等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44例清洁手术中,A组18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95.83%(46/48)、甲状腺手术100.0%(61/61)、疝气手术100.00%(78/78);B组157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乳腺手术5.41%(2/37)、甲状腺手术6.98%(3/43)、疝气手术31.17%(24/77)。A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1)。A、B两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不存在相关性,无高危因素患者行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何淑华 《内科》2010,5(6):619-620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在我院实行清洁手术的6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用药的时间及联合用药、标本送检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85例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使用率100%,涉及14个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克林霉素,共211例次,占18.03%;术前≤2 h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5.2 d;单独用药占37.66%(258/685),术后联合用药占62.34%(427/685)。样本送检52例,占7.6%。结论我院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药指征过宽,选用药物范围较大,用药时间较长等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该院普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8~2009年普外科手术病历共100份(常规处理组)和2010~2011年病历共100份(干预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各项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指标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干预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抗菌药物的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2005年1月~2006年8月,对我院普外科6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娥 《山东医药》2009,49(15):107-107
为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障母婴用药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6年3月~2008年7月我院169例剖官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邱布乐 《山东医药》2009,49(45):70-70
2001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对我院373例剖宫产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院临床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该院使用糖肽类抗生素的27例住院患者病历,分析研究患者病情、药物联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仅使用了万古霉素1种糖肽类抗菌药物,共计27例,均为重症病例。其中根据药敏结果用药19例(70.37%),经验用药8例(29.63%);用药合理17例(62.96%),用药不合理10例(37.03%)。结论该院已规范地控制使用了这类药物,但在适应证选择、使用剂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后,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12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793例,2012年3月~2011年12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857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比较评价。结果:2011、2012年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52.6%,使用时间为(8.61±4.47)d、(2.11±1.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组切口感染率为0.56%,2012组切口感染率为0.42%。结论:强化管理后,短时间、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安全、有效,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我们对2010年4~6月在我院行乳腺手术的155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倩 《山东医药》2012,52(14):50-51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327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联合用药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并计算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DUI)和日均费用等。结果 327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均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主要抗菌药物的种类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者占2.76%,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者占7.33%。单用、二联和三联用药者分别占66.06%、20.49%、13.46%。在用药频率较高并位于前20位的药品中,有18种日均费用在50元以上,8种日均费用在100元以上,6种药物DUI>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广泛的,应用不合理情况严重,需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的各脏器发生退行性变,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和免疫能力低下,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增加.但目前临床上70岁以上老年腹外疝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均存在不合理现象.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保证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笔者对70岁以上老年腹外疝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脊柱外科2008-01~2009-12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79份病历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的统计分析.结果 79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一联使用占55.69%,二联使用占43.04%,三联使用占1.27%;预防用药共4种,头孢菌素类占47.83%,而且多为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结论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种类选用欠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问题,抓住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陈璐  郭宏伟 《山东医药》2010,50(12):106-107
目的检验医院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并找寻存在的问题。方法我院于2004年7月开始制定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回顾性选取管理前手术出院病例293例为对照组,选取管理后手术出院病例316例为管理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用药时间明显缩短,伤口甲级愈合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喹诺酮类药物和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亦称院外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在社区感染、尚在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而发生的肺炎,并排除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后发病的肺炎[1]。为了解我院治疗C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C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减少切口感染为目标导向的围术期高浓度吸氧策略对老年Ⅱ类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96例择期行Ⅱ类手术切口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手术室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采用低浓度氧供〔氧浓度(FiO_2)为29%〕,术后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 L/min),研究组手术室护士以血氧指标〔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_2)〕为导向采用高浓度氧供(维持FiO_2在53%以上)至术后2 h,后改为低流量吸氧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SPO2、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率(6. 25%)与对照组(22. 9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52,P<0. 05); 14例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G-菌株培养率44. 83%,G+菌株养率37. 93%,真菌养率17. 24%,G-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42. 86%),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42. 86%);年龄(P=0. 010)、手术时间(P=0. 002)、PaO_2(P=0. 001)、住院时间(P=0. 003)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术中高浓度吸氧可降低老年Ⅱ类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率,PaO_2和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不规范应用(药物选择不当、联合应用不当、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等)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现对我院2004~2006年18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