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颈癌累及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求一种对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 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舌癌、食道癌、喉癌、腮腺癌各1 例) 累及颈动脉患者,术前采用TCD、DSA、SPECT等检查脑血管耐受性,术中翻瓣解剖颈内动脉近颅端,用圆钻磨去1cm岩骨段(C5 ) ,使颈内动脉近颅端充分暴露。然后用Shunt 管行颈总-颈内动脉分流,切除肿瘤及颈动脉,同时行颈动脉重建(大隐静脉1 例,人造血管3 例)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3 例) 。结果:术后2 周~6 月行B 超、TCD 等检查显示重建颈动脉通畅。4 例患者除1 例出现Honer′s 综合征外均无脑神经症状和并发症。结论:该术式为头颈癌累及颈动脉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头颈鳞癌(HNSCC)患者,其治疗方法不断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放疗和化疗。目前,临床上对HNSCC主要采取顺铂为主的化疗联合同期放疗。然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和诱导化疗等已经在临床初步采用。该文旨在回顾诱导化疗在晚期HNSCC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手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35例颈动脉手术,探讨其术前评价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共进行各类颈动脉手术35例,其中颈动脉体瘤16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17例、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手术包括颈动脉修补术(7例)、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17例)、颈动脉切除重建术(11例)。术前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SA+暂时性球囊导管阻断(TB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方法评价脑侧支循环状况,术后随访4个月一4年,评价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7例接受颈动脉阻断试验,10例阳性(不能耐受),17例阴性(可耐受)。7例行颈动脉修补,其中1例术后大出血死亡。17例行单侧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后2周内,4例出现脑血管并发症;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术后言语不清,1例术后同侧上肢无力,运动受限,5例自觉头晕。11例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对侧肢体运动不便、言语不清。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移植血管均畅通。结论TBO+SPECT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脑侧支循环评价方法。颈动脉结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条件具备时,提倡对颈动脉体瘤或累及颈动脉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  相似文献   

4.
美国头颈癌患者生存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使国内头颈癌生存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国际一致,规范生存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利于相互比较.本文以文字及表格方式,简述生存分析基本术语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并介绍2002年第6版《美国头颈部肿瘤TNM分期》的1-5年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评价晚期头颈癌术中放疗的急性毒性。25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根治性手术,17例行血管化组织瓣重建。放疗在手术室进行。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出现组织瓣坏死,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6例死亡.所有死亡病例与放疗无关。结论:术中放疗可行.不会增加放疗毒性。  相似文献   

7.
头颈癌放疗(RT)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尚不清楚。该文对2000-2009年头颈癌接受放疗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在纳入的224例患者中,主要为临床Ⅲ-Ⅳ期并接受过顺铂化疗的患者。放疗完成到颈  相似文献   

8.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也增高。该文旨在研究器官移植后患者头颈癌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愈后。作者对1992-2010年在该医疗机构接收器官移植(肾、肝、肺、心)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817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175例患者(6.1%)出现391处头颈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Meta-analysis of chem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MACH-NC): An update on 93 randomised trials and 17,346 patients. Pignon JP, Maitre AL, Maillard E,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9 May 14.  相似文献   

10.
紫杉类药物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国外的多个肿瘤临床合作中心对该药用于治疗头颈癌做了大量研究,一些疗效显著的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方案得到证实并被推荐作为晚期、复发性、其他化疗药物抵抗性头颈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某某 ,男 ,5 6岁。 1996 0 2因左下牙龈癌在我院行左侧龈颌颈联合根治术 ,术后局部放疗约 60 0 0cGy。 2 0 0 1 0 9因左颈上部转移癌在当地医院行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与颈内动脉粘连 ,为避免损伤颈动脉 ,将肿瘤分块取出 ,术后局部再次放疗约 5 0 0 0cGy。放疗结束后左侧颈上部即出现渐进性肿胀疼痛 ,肿块表面皮肤破溃 ,遂再次入我院。查体 :左侧颈上部明显肿胀隆起 ,可触及约 5cm× 6cm肿块 ,边界不清 ,质地较硬 ,固定 ,与皮肤粘连 ;皮肤表面有一瘘口 ,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CT片示 :左侧颈上部边界不清肿块 ,包裹颈内、颈外动脉 ;…  相似文献   

12.
<正>头颈癌位于世界十大常见肿瘤之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使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局部的复发率较高。由于基因改变先于表观改变,在表观上正常但分子水平已经有变异的上皮细胞被遗留在患者体内。此外,常规电镜分析也可  相似文献   

13.
化疗药物对头颈癌敏感性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化疗前进行肿瘤药敏试验 ,以提高疗效。方法 用 MTT法对 32例头颈癌患者术后切下的肿瘤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用 8种临床常用的抗癌药进行敏感性试验 ,选用 2~ 3种敏感药物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化疗。结果  32例患者治疗有效 ,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均存活 3年以上。结论 在化疗前进行药敏试验 ,选择高效药物用于同一患者 ,对于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增加生成率 ,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标准化的非手术治疗,诱导化疗(ICT)在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其作用尚存争议。同期放化疗(CRT)是目前标准化的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ICT能够使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放疗的可行性,改善患者对放疗的耐受力,增加放疗后器官功能保留的可能性及降低远处转移率。所以,对ICT的研究从未停止。该文对近期随机试验进行回顾分析,与手术或单独CRT比较,评估ICT中紫杉醇的价值。Meta分析比较ICT中紫杉醇和顺铂及5氟尿嘧啶的作用。之前的随机试验中,并没有ICT提高生存率的报道。但  相似文献   

15.
唇癌在口腔癌中比较常见。我院从1980年1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20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治疗,不但可以延长生存时间,还能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晚期头颈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妥昔单抗能够降低晚期头颈鳞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年来,西妥昔单抗的临床试验在欧美已经开始。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RT)在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提高总生存率(OS)方面显著优于单独RT。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7.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头颈鳞癌(HNSCC)中过表达,可刺激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提高癌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该文旨在研究吉非替尼(GEF)、紫杉醇(PAc)联合放疗(RT)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HNSCC)的毒性、安全性及该治疗方法对治疗组织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将临床Ⅲ到Ⅳ期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无放化疗史,脏器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在头颈癌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该文旨在回顾头颈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及影像学在制定治疗计划时的作用。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同期化放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最近的2个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并没有说明加速放疗结合同期化放疗能够起到累加效应。近5年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西托昔结合放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对1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确诊。1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行Matas试验7例,术中监测残端动脉压19例,术前、术中行脑血管多普勒(TCD)监测11例,5例采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转流。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迷走神经受累,4~8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死亡病例。结论:DSA、CTA、MRI均具有诊断价值。麻醉可采用先清醒局部麻醉,然后改用全身麻醉。术前、术中行TCD监测,术中监测残端动脉压以及采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转流术,可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