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发现,即使是早期胃癌患,骨髓中也会出现播散的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eells,DTC),且骨髓中DT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如何在肿瘤形成转移前检测到这些DTC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近年胃癌患骨髓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或骨髓DTC检测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转移是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死因。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其治疗至关重要[1]。循环肿瘤细胞相关检测在肿瘤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在原发肿瘤形成和生长的早期,部分细胞会从原发灶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这些高度异质性的细胞被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来自肿瘤原发灶的CTCs可能成为播散肿瘤细胞(DTCs),导致肿瘤细胞在骨髓、肝、肺、脑和骨等远处组织器官中定植和生长。因此,DTCs也被称为肿瘤的微转移或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大肠癌等上皮性肿瘤中,如,患者体内出现CTCs和DTCs的情况尤为多见[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联合检测40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N0)周围淋巴结442枚。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9例有淋巴结微转移(22.5%)。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3患者微转移阳性率高于pT1和pT2患者(P<0.05)。胃癌患者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44.4%)明显低于无转移者(93.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未见有转移,但相当一部分病人术后仍有复发,提示微转移的客观存在.所谓微转移是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细胞灶,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规检查方法如CT、MRI、普通病理检查等都很难发现[1].检测肿瘤微转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种类很多,包括:(1)特异性基因,包括基因点突变、染色体异常等,正常组织一般不伴有这些改变,如P53、K-ras、CD44等.(2)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即仅存在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如CEA、AFP等.(3)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即仅在肿瘤起源组织中存在,而在其它组织中不存在,如CK20、GCC.下面本文就消化道肿瘤微转移分子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前和术中微转移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定量检测30例血清AFP阳性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及微血管侵犯。结果:30例肝癌肝移植术前与术中肺动脉、外周动脉、外周静脉、门静脉血中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阳性率以及拷贝数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中肿瘤播散组与无肿瘤播散组的微血管侵犯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肿瘤播散组与术前无肿瘤播散组肿瘤分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肿瘤播散组与术中肿瘤无播散组肿瘤分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能够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液中播散肿瘤细胞,并且以肺动脉血阳性率最高;肝移植手术过程可以引起肿瘤细胞播散,且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肿瘤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发肿瘤释放成千上万的肿瘤细胞入血,但仅有不足0.01%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能够在外周血存活并形成转移[1],CTCs检测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中具有诊断、判断预后等价值[2]。以往认为肿瘤转移发生在原发肿瘤形成后,经典的肿瘤转移经过原发灶肿瘤、肿瘤细胞播散入血并在外周血存活、组织侵袭、形成转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患者死亡与转移密切相关。的存在是导致患者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治疗。研究发现,淋巴结、外周血、骨髓中肿瘤细胞微转移宫颈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检测细胞角蛋白CK6和CK18 mRNA在胃癌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上探讨CK6、CK18 mRNA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阳性率.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癌旁5 cm处胃黏膜70例,原发胃癌组织7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0) 21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70例癌旁5 cm处胃黏膜中几乎无CK6、CK18表达;(2)原发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一致;(3)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CK6、CK18的表达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胃癌淋巴结微转移CK6阳性率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浸润(T)呈负相关.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早的肿瘤分期和较浅的肿瘤浸润有关.(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CK18阳性率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浸润(T)呈正相关.CK18在胃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尤其是胃腺癌、肿瘤直径大于6 cm、Ⅲ期以上及较深浸润的肿瘤.结论 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和CK18 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多基因参与和多阶段协同作用的结果[1]。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提高乳腺癌微转移的检出率,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均有重要意义。在乳腺癌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液中评价游离的肿瘤细胞已经成为一个肿瘤转移的研究焦点。在1869年,Ashworth[3]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循环肿瘤细胞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在1889年,Paget[4]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联合检测40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N0)周围淋巴结442枚。结果 40例胃癌患者中9例有淋巴结微转移(22.5%)。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3患者微转移阳性率高于pT1和pT2患者(P〈0.05)。胃癌患者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44.4%)明显低于无转移者(93.5%)。结论 对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消化道肿瘤 ,近年来 ,虽然广泛淋巴清扫手术使胃癌的预后有一定改善 ,但总的疗效仍不令人满意 ,特别是中晚期胃癌 ,术后常死于腹腔复发和转移 ,其中癌细胞腹腔种植极为常见 ,约占胃癌术后复发的 5 0 % [1~ 3]。研究表明 ,腹腔癌细胞脱落是播散种植的首要步骤 ,很多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中可找到游离癌细胞 (free cancer cells,FCC) ,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是预测腹腔复发、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本文就近年来胃癌游离癌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游离癌细胞的来源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主要来源于原发癌灶 ,癌…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7例胃癌患者和47例正常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患者血清两种黏附分子水平明显与病程、胃壁浸润程度、远处转移有关.[结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CK)和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对51例(Ⅰ~Ⅱ期)胃癌根治术(D2或D2 )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367个(7.2个/例)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35.29%)胃癌的44个(11.99%)淋巴结证实微转移,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Ⅰ、Ⅱ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癌胚抗原(CEA)能够检测证实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两种方法无差异(P>0.0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现今世界上第四大常见的癌症,其致死率在各类癌症中居第二,且胃癌的早期诊断又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确定新的、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并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CTCs)是经过內渗作用进入外周血液的脱离原发灶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从凋亡坏死的肿瘤细胞中释放的一种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CTCs和ctDNA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检",因其具备微创性、易获得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文献显示CTCs和ctDNA在癌症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胃癌中CTCs和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微转移,也称亚临床转移,即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细胞灶,常无任何临床表现。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常以单个细胞或微小细胞团形式经淋巴系统、血液系统转移至淋巴结、骨髓和其他组织器官,也可直接侵袭周围组织或种植于体腔,常规检查方法如CT、MRI、单抗放射显影技术及普通病理检查等都很难发现。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中胃癌微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的一个潜在因素~([2,3])。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是指在病理学HE染色为阴性的淋巴结中,通过免疫组化、放射性免疫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发现的单个肿瘤细胞或微小肿瘤细胞束,其直径介于0.2~2 mm的微转移灶~([4])。胃癌微转移的途径可经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及局部腹膜、腹腔等转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生在淋巴结的转移~([5])。研究显示,CEA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类难以攻克的难题。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每年有超过90万的新确诊病例和大约70万的胃癌患者死亡,居肿瘤死亡病因的第二位[1],死亡的肿瘤患者中有90%已发生了转移[2]。且我国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即使给予理论上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许多患者也会发生复发及转移,并死于胃癌。究其原因无非包括早期诊断率低、缺乏既特异又敏感的肿瘤早期诊断手段、手术和放、化疗的有限性等。近  相似文献   

18.
贺萍  伍雁琦  罗婷 《华西医学》2022,(6):945-950
肿瘤患者液体活检的重要检测指标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前者即从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脱落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胞,后者即由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到血管中的游离DNA。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有助于早期识别肿瘤患者对不同治疗的反应,指导后续治疗以改善预后。该文综述了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旨在为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更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部分未见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能检测到骨髓中的微转移细胞和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而且研究证实检测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监测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所采用的检测微转移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和它们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肿瘤患者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大大减低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但一些判断预后良好的病例在治疗后仍会发生复发与远处转移.因此,寻找更加可靠的评价标准来检测早期微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对肿瘤预后的判断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临床治疗也有很大的指导价值.而在原发恶性肿瘤早期阶段就脱落到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CTC)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在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逐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