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最适宜浓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6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A组,2 mg.L-1;B组,3mg.L-1;C组,4 mg.L-1),并于诱导后(T0)、停CPB即刻(T1)、CPB后30 min(T2)、60 min(T3)和3 h(T4)5个时间点抽取未抗凝静脉血8 mL,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
进行梯度离心,从获得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 cDNA,PCR 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 结果:CBP前3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3组患者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升
高,并在CPB后30~60 min达到高峰,T1、T2、T3和T4组细胞因子水平与T0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能抑制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释放
,减少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应用丙泊酚实行CPB心脏手术的理想靶控浓度为3 mg?L-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与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值及临床效果,分析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温不停跳组(A组,n=25)和浅低温停跳组(B组,n=25)。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min(T1)、体外循环(CPB)中间时间点(T2)、CPB停机后10min(T3)、ICU 1h(T4)、ICU 6h(T5)、ICU 24h(T6)动脉血,检测乳酸(Lac)含量并进行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①T1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T2、T3、T4、T5时点,A组Lac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T6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A组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例:A组(芬太尼30μg/kg),B组(芬太尼60μg/kg),C组(芬太尼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心肺转流术(CPB)转流前(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血糖(glucose)、血浆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皮质醇(cortisol)的含量,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血浆ACTH.ATⅡ和皮质醇在T2时无变化,在T3,T4和T5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T1(P〈0.01或P〈0.05)。转流后同一时间点3组患者各指标以A组最高,C组最低,且B组和C组在T3和T4时间点血糖、血浆ACTH,ATⅡ和皮质醇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芬太尼(30~100μg/kg)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CPB转流前手术操作所致的应激反应。芬太尼对CPB促发的应激反应有平抑作用。但当芬太尼达一定剂量后这种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反使患者拔管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因此,60μg/k可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CPB)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六组:对照组(A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B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C组),小剂量抑肽酶组(D组),大剂量抑肽酶组(E组),小剂量乌司他丁 小剂量抑肽酶组(F组),每组15例.于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4 h(T4)、24 h(T5)五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行白细胞(PMN)计数、IL-6、IL-8、IL-10、TNF-α浓度测定.术中定时监测ACT、HCT;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ACC)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结果:PMN计数各组差别不大.B、C、E、F组与A组相比,IL-6、IL-8、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增高(均P<0.05).与F组相比,A、B、D组IL-6,A、D组IL-8、TNF-α明显增高;A、B、C组IL-10明显降低(均P<0.05).C组与B组、E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6、IL-8、TNF-α显著降低;D组与E组、B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10显著降低(均P<0.05).F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单次使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都能减轻CPB所致的炎性反应,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乌司他丁以抑制促炎因子IL-6、IL-8、TNF-α释放为著,抑肽酶以增加抑炎因子IL-10释放为著;同时使用小剂量乌司他丁加小剂量抑肽酶减轻炎性反应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张淑琪  邢珍 《重庆医学》2023,(20):3148-3153
目的 探讨胸横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0例行全身麻醉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研究组(R组),每组25例。R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C组不给予阻滞。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中芬太尼总使用量、拔管后补救镇痛地佐辛的用量、拔管后静息及咳嗽两种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不同时点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及炎性因子(IL-6及IL-10)水平,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R组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及拔管后补救镇痛地佐辛用量减少,拔管后咳嗽时VAS评分降低,术后首次清醒及拔管时间均较早;T8(CPB开始后30 min)、T9(CPB结束后30 min)、T10(术后24 h)时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T10时BNP、cTnⅠ水平降低;T3(切皮后1 min)、T4(胸骨正中锯开后1 min)时MAP及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CPB)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例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去白细胞肺保护组(A组)、普通肺保护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去白细胞肺保护液;B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C组患者常规行瓣膜置换术.监测3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前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PAPm)、气道阻力(AR)及静态肺顺应性(CLS)的变化、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定3组患者CPB前和CPB后0、6、12、24 h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3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CPB前血清MDA、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PB后0、6、12、24 h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血清MDA、IL-6、TNF-α及术前、术后PAPm、CLS、AR变化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及生化指标在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B期间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肺损伤,与单纯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比较,两者肺保护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S)药物干预对体外循环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MPS组和对照组,两组麻醉、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相同。MPS组术前静脉给予MPS 1g,术后分4次给予MPS 125mg/6h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主动脉阻断前、T2=主动脉开放后5min、T3=主动脉开放后2h、T4=主动脉开放后6h、T5=主动脉开放后12h、T6=主动脉开放后24h、T7=主动脉开放后48h共7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血清水平变化;分别于以上前6个时点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算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PaO2/FiO2)。记录两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结果:MPS组气管插管拔除时间10.24±2.12 h,对照组气管插管拔除时间14.31±1.32 h,MPS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组ICU滞留时间20.14±2.52 h,对照组ICU滞留时间20.32±2.8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MPS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PA-aO2、RI和PaO2/FiO2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只有在T5和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对照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MPS组,从T3到T5三个时点逐渐升高,到T6开始逐渐下降。MPS组IL-10水平从T2到T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T3时点达到峰值。结论:MPS干预可抑制TNF-α、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l0的水平,抑制了CPB后的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对CPB术后有很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脑内IL-6和IL-8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脑内IL-6和IL-8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ulinastatin组(U组,n=10)。U组在CPB机预充液中加入30万u乌司他丁,分别于切皮前(T1)、CPB前(T2)、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5min(T3)和关胸后10min(T4)抽动脉血和右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致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结果在CPB后,两组病人动脉、颈静脉球部血IL-6和IL-8水平较CPB前明显增高(P<0.05),且颈静脉球部血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组内同时点动脉血(P<0.05)。与C组比较,CPB后U组动脉血IL-6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颈静脉球部血IL-6和IL-8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C组1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逆行性遗忘,U组无1例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乌司他丁在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的同时,也能抑制CPB后脑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诱导,从而可能对CPB后的脑损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9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
酚妥拉明组(A组)、乌拉地尔组(B组)和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组(C组)观察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前
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两次用药间隔时间(t)并记录。观察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T)以及复跳情况;记录
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心脏复跳后1~5 min(T1)、5~10 min(T2)、10~20 min(T3)、20~30 min(T4)和
30~60 min(T5)多巴胺使用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t1)、体外循环(CPB)前1 min(t2)、CPB 30 min(t3)、CPB 60 min
(t4)、CPB结束(t5)、术后2 h(t6)、术后12 h(t7)和术后24 h(t8)各时点血浆TNF-α和IL-6浓度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体外循环
期间使用降压药物前后组间MA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较A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有所延长,C组
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P<0.05)。3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
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C组高,C组患者在
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组高(P<0.05);各组患者心脏复跳后多巴胺的使用量随时间逐渐减
少。CPB时各组患者血浆TNF-α和IL-6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CPB结束时其浓度达最高;C组患者血浆TNF-α浓度在CPB结束
及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B组低(P<0.05),CPB结束、术后2和12 h C组患者血浆IL-6浓度均较A、B组低(P<0.05)。结论乌拉
地尔联合酚妥拉明应用于成人体外循环期间进行降压,可以提供比较平稳的降压效果而不导致血压过低,同时还可以减少或延
缓单独用药产生的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11.
心脏直视手术中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IL - 8、TNF -a、IL - 10的变化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对其影响。方法 :在 6 0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 ,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围体外循环期各组中血浆IL - 8、TNF -α、IL - 10浓度。结果 :对照组中IL - 8在体外循环结束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 (P <0 .0 1) ;两治疗组中IL - 8较手术前升高 ,但不明显 (P >0 .0 5 )。治疗组中IL - 10在体外循环后其血浆浓度均增加 (P <0 .0 1) ,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中IL - 10浓度较手术前升高(P <0 .0 5 ) ,但其升高幅度不如两治疗组明显。三组中TNF -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显著增加体外循环后IL - 10的血浆内含量 ,减少IL - 8的生成 ;但对TNF -a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W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后30 min(T2)、停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每个红细胞丙二醛(E-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C组体外循环开始,P-MDA,E-MDA即开始升高,至术毕24 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W组P-MAD,E-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30 min(T4)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至术毕24 h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E-SOD活性在转流30 min时高于术前水平,C组其他时点均低于术前水平(P<0.001),W组仅在T4时低于术前水平;但C组相应时点P-MDA,E-MDA均高于同时点W组,E-SOD活性明显低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4),对照组(n=16)。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在麻醉诱导后5min静脉滴注及另外0.5mg/kg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则不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min(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1h(T3)、2h(T4)、6h(T5)和24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两组S-100蛋白、NSE、MDA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T1(P<0.01);实验组S-100蛋白、NSE和MDA浓度在T2-5时间段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SOD活性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减少MDA产生,增强TAOC,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30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杲:P组在阻断主动脉6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对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术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是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对CPB后的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10mL生理盐水,常规全麻和中度低温CPB,主动脉阻断90min,停CPB后继续维持至主动脉开放90min;C组麻醉后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mg/kg,其余处理同B组。常规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B、C组分别在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min和90min 4个时间点采动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手术结束时,A、B、C3组均取完整左肺,进行机械通气和离体灌注,测量对液体的过滤系数。结果(1)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时,C组的肺血管阻力(PVR)较B组低(P〈0.05),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2)主动脉开放后B、C两组MMP-9的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C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计算液体过滤系数,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相比Kf较小(P〈0.05);(4)主动脉开放后的MMP-9最高值与Kf值呈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时的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1)低温CPB导致MMP-9大量释放,使肺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肺损伤,肺的氧合功能下降;(2)术前注射甲泼尼龙能减少MMP-9的释放,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对CPB后的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晓蓉  魏继承  陈枫 《重庆医学》2012,41(2):124-126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CPB前将葛根素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T2)、2h(T3)经桡动脉抽取血标本,每次4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内NF-κB及IL-6和IL-8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2hP组NF-κB及IL-6和IL-8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内NF-κB活化及IL-6和IL-8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变化及干预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2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例。乌司他丁组按1.2×104U/kg给乌司他丁,于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经静脉给予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经体外循环机转入体内。对照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min(T2)﹑停机1h(T3)﹑停机6h(T4)及停机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的浓度。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TNF-ɑ和IL-6的浓度在T2,T3,T4时均明显高于T1期(P<0.05),W组在T5恢复到T1水平;2组之间比较C组TNF-α和IL-6的浓度在T2, T3, T4, T5时均明显高于W组(P<0.01)。组内比较2组患者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3,T4时均较T1明显升高(P<0.05),到T5时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已下降,其中W组的sICAM-1已降至接近T1水平(P>0.05);2组之间比较C组的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4, T5时明显高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乌司他丁能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减轻CPB所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对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前后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潮气量(TV)=7 ml/kg,呼吸频率(f)=12次/分)],B组(TV=5 ml/kg,f=15次/分),C组(TV=7 ml/kg,f=15次/分),分别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后、转流前10 min、术毕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及呼吸指数(RI)。结果:术毕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时相比,A组患者PaO2显著下降(P<0.05),P(A-a)DO2,RI,分流率显著增高(P<0.01),B,C组患者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B,C组与A组相比较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C组PaCO2低于正常值(<35 mmHg),A,B组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呼吸频率15次/min,潮气量5 ml/kg的机械通气方式可改善瓣膜置换手术后肺内分流及氧合,是较适宜于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体重250~ 350 g、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DexⅠ组(DⅠ组)和DexⅡ组(DⅡ组).S组仅行动静脉穿刺置管术,DⅠ组、DⅡ组和C组行CPB转流2h,S组和C组静脉泵注与DⅡ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DⅠ组在CPB前10 min静脉泵注Dex 2.5 μg/kg负荷剂量,随后以2.5 μg/(kg·h)的速度静脉输注,CPB转流2h;DⅡ组Dex负荷剂量为5 μg/kg,静脉输注速度为5μg/(kg·h).于CPB前(T0)、CPB 1 h(T1)、CPB 2 h(T2)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C组T1、T2时点血浆IL-6、IL-10、S100β和NSE升高(P<0.05);与C组比较,DⅠ组T2时点血浆IL-6、S100β降低(P<0.05),DⅡ组T1、T2时点血浆IL-6、S100β降低(P<0.05),DⅠ组和DⅡ组T1、T2时点血浆NSE降低(P<0.05);与DⅠ组比较,DⅡ组T1时点血浆S100β降低(P<0.05),DⅡ组T2时点血浆NSE降低(P<0.05).结论 Dex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100β和NSE水平,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