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砷化物治疗肿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865年Lissauer首先用亚砷酸钾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92年起单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取得良好效果,完全缓解率达65%。对复发、难治病例亦有良好疗效,且与维甲酸(retinoicacid,RA)无交叉耐药〔1〕。1 砷剂治疗APL的两种作用及其机制95%以上APL病例有t(15;17)染色体易位。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白血病(promyelocyticleukemia,PML)基因编码的PML蛋白是一转录因子,其N-端有3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具生长和转化抑制活性,位于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反应停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4 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化疗组和化疗加反应停组 ,采用夹心酶联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TNFR水平 ,并以 1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TNFR水平均显著升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TNF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化疗加反应停组患者血清sTNF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反应停联合化疗可进一步降低sTNFR ,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少。sTNFR血清水平检测可作为判定反应停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娜  葛林阜 《山东医药》2010,50(43):113-114
近30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发展较快。与骨髓移植(BMT)比较,PBSCT后受者造血重建较快、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较强、复发率较低,但造血恢复较慢、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高。近年研究表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微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4.
<正>端粒是指位于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含有成千上万个DNA短串联重复序列的特殊结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端粒由两条长短不同的DNA链组成:一条富含G(鸟嘌呤碱基),另一条富含C(胞嘧啶碱基),在人体中6个碱基的序列(TTAGGG)位于端粒头部、CCCTAA位于尾部。主要包括2个结构功能域:端粒双链结构域和端粒单链结构域。富含G的DNA 3'端突出为单链,形成3'端悬垂链,  相似文献   

5.
袁钟  杨敏  朱曦  罗世惜  毛成梅 《山东医药》2007,47(32):57-58
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5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VP16或MOEP方案 G-CSF;经过CVB或CVBA方案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达到绝对数(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1 d,Plt达到≥20×109/L平均时间为16 d.随访1~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提示APBSCT是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恶性血液病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1)在老年患者,由于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肿瘤发生的遗传突变广泛、复杂,导致肿瘤的性质往往高度恶性,对治疗的反应性下降,并易产生肿瘤抗性;(2 )老年人在身体组成、生理功能、营养代谢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退化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脐血移植 (CBT)在恶性血液病长期造血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用CBT治疗恶性血液病 11例。供者均为患儿同胞 ,并于产前HLA配型 ,其中 9例完全相合 ,2例 4个位点相合。预处理选用Bu/Cy方案。仅用环孢素A(CsA)预防GVHD。脐血平均采集量 14 1(76~ 2 0 8)ml,输入有核细胞 (NCs)中位数 3.5 (1.5~ 10 .0 )× 10 7/kg。 结果 :9例造血重建 ,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7(13~ 4 2 )d ,>1.0× 10 9/L中位时间为 2 1(16~ 5 0 )d ,PLT >2 0× 10 9/L中位时间为 2 6 (2 1~ 4 8)d ,>5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4 5 (31~ 80 )d。DNA微卫星位点检测 ,2 8~ 90d呈现完全嵌合。其中 3例发生Ⅰ~Ⅱ度急性GVHD ,1例Ⅲ~Ⅳ度急性GVHD ,3例发生慢性局限性GVHD ,2例未植活。结论 :①同胞HLA相合脐血移植安全、有效。②CBT造血恢复时间与输入有核细胞数有关 ,最好NCs≥ 3.5× 10 7/kg。③Bu/Cy方案副作用小 ,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④HLA相合者仅用CsA即可预防GVHD。  相似文献   

8.
反应停抑制血管生成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生成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 ,且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 ,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资料表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骨髓组织血管数目增加〔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增高 ,而且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反应停 (thalidomide)曾因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 ,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有望成为治疗血液肿瘤的有效药物。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血管生成与血…  相似文献   

9.
目前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化疗完全缓解率(CR)已达60%~90%。同基因或自体骨髓移值5年生存率40%~50%,治疗水准已达平台期,控制恶性血液病复发是血液学学者急需探索的主要课题。为探讨恶性血液病低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DFS)、长期生存率(LFS)及生存质量。我们设计了骨髓根除性治疗(MegloablatireTherapyMAT)方案。即在超大剂量化疗杀灭体内残留恶性细胞,动员大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基础上,进行交替HBI治疗,进一步清除恶性克隆细胞,再以过继免疫疗法目的性攻击超微量残留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砷酸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60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亚砷酸治疗(10mg/d,静脉滴注,28d为1疗程,如不良反应明显则改为14d短疗程,间隔14d后再用14d,2次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8例,其他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CR1例,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R4例,NR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CR1例,PR1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R1例,PR2例,进步1例,无效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PR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CR2例,PR2例;多发性骨髓瘤(MM)PR1例,进步1例。所有病例总有效率为75%。仅2例因严重肝损害、骨髓抑制而停药,无用亚砷酸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对不能耐受强化疗的老年难治、复发的血液肿瘤患者,亚砷酸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恶性血液病中急腹症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急腹症时的手术治疗问题,对1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原发病有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难治性贫血,其中13例处于进展期,并发症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小肠穿孔继发腹膜炎,小肠低位梗阻,原发性腹膜炎及回讯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在常规化疗前后 (相隔 6周 )用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SAS)各对患者测定 1次 ,期间进行一般性心理疏导 ,少数患者给盐酸氟西汀和氯硝西泮口服。另设对照组和正常人群组予以对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标准分均值为 4 6 .12± 11.6 1和4 5 .4 1± 13.5 2 ,均高于正常人群组 39.0 2± 9.89(均P <0 .0 1)。SAS的标准分均值为 4 7.78± 12 .17、4 7.0 9±13.89,均高于正常人群组 38.16± 9.92 (均 P <0 .0 1)。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分别为 31.2 3± 9.98和4 3.5 6± 10 .2 6 ,SAS分别为 37.18± 10 .81和 4 4 .94± 11.0 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与治疗前相比 ,研究组有显著改善 (P<0 .0 1) ,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 (P >0 .0 5 )。盐酸氟西汀和氯硝西泮配合治疗SDS标准分大于 5 0分的患者 9例 ,标准分均值由 6 0 .5 6± 12 .31下降到 4 0 .12± 10 .76 (P <0 .0 1) ,6例患者分值降至 5 0分以下 ,下降 6 6 .7%。SAS大于 5 0分的有 10例 ,治疗后均值由 6 3.36± 11.4 2下降到 4 1.89± 10 .2 4 (P <0 .0 1) ,7例患者分值降至 5 0分以下 ,下降 70 .0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常规化疗下心理  相似文献   

13.
徐功立  李颖 《山东医药》2001,41(22):58-59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很高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 ,常可导致病情恶化 ,甚至引起死亡。因此 ,对此类病人的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 ,并力争在短时间内安全、有效、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1 恶性血液病引起的感染 ,应尽早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experience antibiotic treatm ent,EAT)1.1 原因 恶性血液病引起的感染多为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seconde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 ,其原因为 :1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发生障碍 (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等 ) ,累及淋巴系统、胸腺、单核 -巨…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的新成员,广泛表达于胚胎组织,大部分的人类肿瘤细胞,包括白血病细胞系。最近的研究表明,survivin也表达于正常成人的CD34^ 细胞、子宫内膜组织等,不仅具有抑制凋亡的功能,是较理想的治疗肿瘤的潜在靶点,而且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本文将对survivin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抗凋亡机制、表达调控,在组织修复和CD34^ 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治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鼻病毒、腺病毒及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率和临床病程与正常人群大致相仿。此类病毒引起的轻度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般不妨碍患者的抗癌治疗,但是体温升至38℃以上、症状又进展很快,则可能需要改变或暂时中断治疗。病程持续4~5天以上者应检查继发性细菌感染,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至1,000以下的患者。与此相反,某些其它病毒,尤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和水痘,可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引起严重感染。如早期未发现、并积极处理,病毒感染可  相似文献   

16.
自1965年Trousseau报道肿瘤相关血栓的临床特征以来,医学界对实体肿瘤血栓形成并发症的研究一直热情未减。肿瘤细胞释放前凝血物质,凝血功能和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异常活化均可诱发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英国外科医生Billroth在肿瘤患者凝血块中找到了肿瘤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一种具有血管通透性的糖蛋白,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与靶器官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发挥作用。VEGF-A可协同其它细胞因子促使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导致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为白血病细胞对淋巴网状组织的侵袭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不仅起到抑制树突细胞成熟的作用,还可以触发破骨溶骨活动及诱发破骨细胞的趋化现象,使内皮细胞和残留的基质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因此,在各种恶性血液病中,VEGF-A及其受体表达的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VEGF-A及其受体与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真核细胞中,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147 bp的DNA分子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8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血栓与癌症的相关性以来,一系列研究证实各种肿瘤均与血栓形成有关;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病中,出血并发症往往占主要地位,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血栓并发症。实际上恶性血液病除了本身疾病进展危及生命外,患者还存在出血与血栓的危险性,即血栓出血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研究发现恶性血液病患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与人类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各种化学致癌剂中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benzanth racenc)和丁基亚硝脲(1-butyl-1-nitrosourea)具有强烈的致白血病作用。苯是目前报道较多的可引起白血病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苯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