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年患者因吞咽困难、吞咽机能丧失或受损至呛咳而消化道功能正常的患者,临床常采用鼻胃管饲以维持患者营养.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是一种胃肠内营养的新方法,指在内镜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入导丝,引导胃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从而形成的胃造痿.传统的胃造瘘术需要麻醉及开腹放置胃造瘘管,既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内镜辅助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鼻饲患者的胃造瘘胃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置入。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患者因腹壁过厚、胃腔体表投影无法显现或位置变异等原因导致PEG失败。此外,PEG所致的胃一结肠瘘、实质性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也时有报道。为进一步提高PEG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传统PEG操作技术改进为超声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EUS—PEG),克服了上述困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通过内镜的协助,经腹壁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胃肠道营养或长期胃肠减压之目的。现将我院PEG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指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造瘘管,为不同原因导致吞咽困难无法经口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提供胃肠内营养的通道,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肠内营养快、造瘘管留置治疗时间长等特点。但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多,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研究和实践表明并发症的发生与日常的相关护理密切相关,正确、规范、有预见性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目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护理方法没有完全的标准规范化,需要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探索研究、细致完善。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4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是国外80年代发明的一种内镜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设备及技术不断完善,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国内近年来也有多家医院开展该技术,我院自1999年7月开始以来,共做了4例5次胃造瘘,取得满意效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内镜引导下经上腹壁进行胃造瘘术是为了维持机体长期为高营养需要所采取的替代疗法,适合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确定胃体前壁胃造瘘口的位置,在上腹部相应部位经皮插入穿刺针直至胃腔,在内镜引导帮助下留置PEG管并固定好,插管成功4 h后待肠鸣音恢复时可从PEG管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喂食.结果 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在45岁~76岁(男7例,女2例),无1例死于手术或其并发症,除1例因术前未做好肠道准备(4 d未排大便),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1例因术后体位不当致使胃液从伤口溢出引起腹膜炎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副作用或并发症,除晚期肿瘤患者外全部患者在术后56 d~182 d恢复饮食并顺利拔管.结论内镜经皮胃造瘘术是一项内镜介入治疗手术,是完全胃肠高营养的替代疗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与完全静脉营养比较其价格不贵且能满足机体长期高营养的需要,并避免了经鼻腔插胃管引起的鼻腔不适的粘膜糜烂,与外科胃造瘘术比较因不需切开腹壁和打开胃腔,所以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通过内镜的协助,经腹壁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胃肠道营养或长期胃肠减压之目的。现将我院PEG的体会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凡符合以下适应症和除外禁忌症者均可选为本组病例,适应症:①各种非机械性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者,而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患者。②长期昏迷,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⑨需行胃肠内营养(TEN)支持的患者。④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空肠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和/或减压目的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不能经口进食而存在慢性消耗的病人,但在胃瘫治疗中的应用少见报道。患者男,70岁。因"左肾癌行根治术后2月,呕吐1月"于2009年3月4日入院。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水,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色胆汁样液体,24 h呕吐物总量约2 500 ml。伴明显腹胀,无腹痛,肛门排气少。胃肠减压24 h引流出黄绿色液体约3 000ml。胃肠减压时呕吐基本停止,多次尝试关闭胃肠减压,呕吐症状屡次出现以致胃管长期不能拔除。  相似文献   

9.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在国外已普遍推广应用,并代替外科开腹胃造瘘术,近年来,在我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也已广泛开展。我院于1999年9月以来,先后为5例患者施行了内镜下胃造瘘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是一项无需手术的胃造瘘技术。1997~2001年,我院选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24型蘑菇头式胃造瘘管为12例患者实施PEG胃造瘘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Pull和Introducer两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比较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施行Pull(5例)和Introducer(3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在术后第2~3周,在床边无内镜监视下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造瘘管。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胃造瘘均取得了成功。胃造瘘的时间Pull法平均为(17±2.3)min,Introducer法平均为(17±3.6)min。两组均无并发症。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胃造瘘管平均用时(5±1.3)min,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法都是安全的。Introducer法在更换胃营养管时不需要再次内镜监视,特别适于各种原因所致食管上段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喂养的临床效果和推广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愿就诊的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数据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实验组)和经鼻胃管(NCT)(对照组)进行喂养,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PEC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用于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喂养,能促进患者早期营养摄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具有积极的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3.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配合护理。方法采用PEG技术对75例肿瘤病人进行胃造瘘术,重新建立消化道营养通道。结果75例均造瘘成功,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精神状况好转。结论PEG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术中、术后的细致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经其他方法治疗未能解除胆道梗阻。按常规方法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PTCD),1周后采用牵拉法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及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在腹壁外将胃空肠造瘘管与PTCD引流管相连,经空肠造瘘管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入空肠。观察所有患者胆汁引流情况、联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结果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PEG/PEJ用时20~40min,平均35min。所有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疸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和PTCD联合应用是完全性恶性胆道梗阻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赵幼安,姜希安,张尚忠,陈建我院于1996年4月27日成功地为1例鼻胃管饲营养459天的高龄患者施行了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现报告如下。患者男,81岁。因突然昏迷3小时入院。CT确诊为多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行胃造瘘5例,效果满意。其护理要点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细致的护理。保持造瘘管通畅,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巨大肿瘤造成胆管完全阻塞时,内引流术难以成功.作者应用经皮胃造瘘术,把胆管引流(PTCD)管与经胃瘘插至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导管相连形成经皮胆管十二指肠瘘引流,试用于1例胰头癌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施行PTCD术.然后插入胃镜注气使胃充分扩张,在透视下把内镜的光源转向胃体中部前壁并推向前腹壁,用手指压腹壁可见光源,以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然后用超声校正部位,以防止穿刺到肝脏、横结肠等脏器.局麻后在皮肤上作一小切口,用Seldinger穿刺针从胃前壁穿入胃内,经导丝将减压管推入,使导管一端固定在胃壁上,另一端固定于腹壁,形成胃造瘘,再通过胃造痿插入导管到十二指肠,此导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内境下胃造瘘(PEG)自1980年由Gauderer等,介绍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首选的支持途径。但在一些特殊的患者中,如食管癌手术行食管切除,再将胃上提进行吻合,形成胸腔胃,此时,经腹部不能穿刺到胃腔,PEG往往不能进行。我们现报道4例经皮内境下十二指肠造瘘术(PEG),应用于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和胃次全切除术后毕Ⅰ式吻合的患者,因不能进行PEG,而通过PEG进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于1980年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本研究对PEG与常规鼻胃管置入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PEG的优越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与材料本研究选用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因各种原因需要予肠内营养的60例患者(已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5~2014-01在该院实施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适应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皆成功实施胃造瘘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