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dc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胃病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活检胃粘膜标本,分离鉴定Hp,酚氯仿方法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dcA基因的信号区(s)和中间区(m).结果92例Hp临床分离株中,sla/ml型14株(15.2)、sla/mla型6株(6.5%)、s2/m2型8株(8.7%)、slb/ml型2株(2.2%)、slb/m2型5株(5.4%)、s2/m2型8株(8.7%),另在2株slaHP不能按ml、mla或m2进一步分型,未发现s2/ml、slb/mla及s2/mla型.除4例胃癌外,其余88例按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分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Hp中sla型37例,占92.5%,slb型2株(5%),s2型1株(2.5%);ml型4株(10%),mla型2株(5%),m2型32株(80%),另有2株sla型Hp未能按ml、mla或m2进一步分型.48例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中sla型36株,占75%,slb型5株(10.4%),s2型7株(14.6%);ml型11株(22.9%),mla型4株(8.3%)m2型33株(68.8%).消化性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均以sla型、m2型为主,分别比较两组间sla型及m2型的分布,两组间sla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2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病患者感染Hp主要为sla/m2型,其次为sla/ml型.Sla型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1)调查广东地区患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的流行情况;2)探讨不同的vacA亚型与协相关胃肠疾病问的关系。方法:自广东地区不同疾病患胃黏膜中分离得到191株Hp,抽提各株菌的总DNA,采用特定引物对各株菌vacA基因中间序列(m)及信号序列(s)进行PCR检测。结果:1)广东地区患感染Hp vacA基因亚型有sla/m2、sla/mlb、slb/m2、slb/mlb、s2/m2及sla/mlb—m2六种组合、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8.0%(168/191)、7.3%(14/191)、3.1%(6/191)、0.5%(1/191)、0.5%(1/191)及0.5%(1/191);2)vacA亚型在不同Hp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检出率无显性差异。结论:1)广东地区Hp vacA基因亚型以sla/m2占绝大部份;2)不能单纯以vacA亚型作为预测感染Hp后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幽门螺杆菌(Hp)空泡毒素基因(vacA)不同噩型及其与慢性胃炎(CG)和慢性消化性溃疡(CPU)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共享引物PCR技术和特异的PCR分型引物,对74例CG或CPU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Hp分离株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与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湖北地区的HpvacA基因主要以S1a—m2型为主,vacA的优势亚型分布与上海和广州相似.除了s2型以外,sla—ml、S1b—m1、s1b—m2、s1c—m1和S1c—m2均有分布;另有8株不能被完全分型。结论湖北地区Hp vacA基因的不同亚型与CG和CPU之间不存在相关性,CG和CPU的引发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胃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尽管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感染病原菌之一,但大多数Hp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临床表现,甚至发展为胃癌或胃MALT淋巴瘤,这可能与Hp的致病力有关。空泡毒素(VacA)是Hp产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能介导真核细胞空泡样变性。近年研究表明,Hp的vacA基因内存在不同的信号区(sla,slb,s2)和中间区(m1,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cagA及vacA亚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石家庄地区慢性胃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及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的流行情况;探讨H·pylori cagA、vacA亚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自石家庄地区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得到55株H·pylori,抽提各菌株的总DNA,采用特定引物对各菌株cagA3′端、vacA信号序列(s)及中间序列(m)进行PCR检测。结果H·pylori cagA的阳性者占89·1%(49/55),其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76,P=0·540)。H·pylori vacA基因亚型有s1a/m2、s1a/m1b-m2、s1a/m1b三种组合,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0·4%(47/52)、5·8%(3/52)、3·8%(2/52),其中最常见的vacA亚型s1a/m2在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P=1·000)结论石家庄地区慢性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cagA 、vacA s1a/m2亚型占优势,未发现H·pylori cagA及vacA亚型与特定胃肠疾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vacA和cagA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当地Hp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复苏和纯培养从河西走廊地域医院收集并分离到的89株Hp,抽提DNA,设计vacA信号序列s1a、s1b、s1c和cagA引物,PCR扩增vacA信号序列以及cagA基因并鉴定,分析Hp菌株中vacA和cagA基因型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89 Hp菌株vacA基因均阳性,其中信号序列为s1a型者占66.29%,s1c型占33.71%,未见s1b型。vacA s1a基因型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各组中的构成比均高于s1c基因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间,vacA s1a和s1c基因型构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A阳性率为97.75%,cagA+菌株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各组中的构成比均高于cagA-菌株。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间,cagA+和cagA-菌株构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西走廊地域Hp菌株大多数为致病性高的Ⅰ型菌株;vacA信号序列以s1a为主,其次为s1c;cagA+的高毒力菌株分布广泛,这可能是当地上消化道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胃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roli,Hp)vacA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及与胃病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维吾尔族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胃镜活检标本,采用Hp分离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培养鉴定;采用Chelex 100提取Hp基因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Hp基因组DNA进行vacA基因亚型检测,并对vacA基因亚型与特定疾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活检标本Hp培养阳性46例,上述4种病人vacAs区s1a型阳性率分别为78.6%(11/14)、63.2%(12/19)、66.7%(4/6)和85.7%(6/7),vacAs区s2型阳性率分别为0(0/14)、5.3%(1/19)、0(0/6)和14.3%(1/7),vacA m区m1b型阳性率分别为14.3%(2/14)、10.5%(2/19)、16.7%(1/6)和0(0/7),vacA m区m2型阳性率分别为78.6%(11/14)、57.9%(11/19)、50.0%(3/6)和85.7%(6/7)。4种疾病间的vacA亚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Hp vacA亚型以s1a/m2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vac A基因型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胃癌高发的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 (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 (vacA)的基因型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Hp菌株库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进行vacA基因s、m分型。结果  192株菌株中 ,s1型 174株 ,占 90 6 % ;s2型 18株 ,占 9 4%。m1型 99株(5 1 6 % ) ;m2型 93株 (4 8 4% )。所有菌株的PCR产物均为s1或s2 ,m1或m2。s1在胃癌分离株中表达占 94 5 % ,其中s1a型明显多于s1b(P <0 0 5 ) ;但m1和m2表达差异不显著。在胃炎组 ,仍是s1型表达占多数 (89 8% ) ,但s1a和s1b、m1和m2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论胃癌还是胃炎均以s1型为主 ,且在胃癌组s1a型表达显著高于s1b型 ,它是否是促进胃黏膜恶性变的指标 ,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可肯定西安地区vacA基因型以致病性较强的产毒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Hp)的毒力基因ureA、cagA、vacA、iceA的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毒力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用特异的16SrDNA聚合酶链反应进行临床分离Hp的菌种鉴定,对经过鉴定的152株幽门螺杆菌进行ureA、cagA、vacA、iceA基因及亚型的PCR检测。结果 ure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152/152),vac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152/152),vacA基因亚型以s1a-m2型为主,占76.3%(116/152),cagA基因检出率为39.5%(60/152),ieeA1基因检出率36.8%(56/152),iceA2基因检出率为34.2%(52/152),13.2%(20/152)的菌株iceA1和iceA2基因均阳性,不同基因型菌株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阳地区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vacA以s1a-m2型为主,cagA阴性比例高于cagA阳性,不同基因型菌株与消化性疾病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病因之一。也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危险因素。Hp的空泡形成毒素基因(vacuolating toxin gene,vacA)型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cagA)及其表达产物——空泡形成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acA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即不同的s与m的组合)及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胃黏膜H.pylori培养并提取DNA分析vacA基因的表型并同时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多重菌株感染。结果从87位患者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并提取DNA,vacA等位基因组合以s1c和m2a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消化性溃疡和非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同vacA等位基因的分布率无显著性差异;36例患者的菌株显示具有一种以上的s或m等位基因型,推断为多重菌株感染,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消化性溃疡和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多重菌株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高,未发现多重菌株感染同消化性溃疡相关,亦未发现vacA等位基因同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治疗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传统三联、四联根除疗法的有效率不断下降。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根除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395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Hp感染的患者,其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185例,消化性溃疡组210例,将两种疾病的患者再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四联疗法+黄芪颗粒,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结果:358例(90.6%)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中,试验组P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中,试验组PP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P0.01)。试验组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间以及对照组与试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的Hp根除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胃镜下的胃肠的病变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组(DM+Hp,96例)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DM,11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胃镜下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慢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消化性溃疡构成比、溃疡大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糖尿病病程差别。结果 DM+Hp组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胃炎总体检出率均为100.00%,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胃溃疡检出比例高于DM+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型溃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cm消化性溃疡比例DM+Hp组高于DM组(P0.05)。DM+HP组HbA1c高于DM组,但两组在糖尿病病程及合并疾病、口服阿司匹林比例上无差别(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且消化性溃疡面积较大。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血糖控制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p的优化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在我院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同时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克林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1 200 mg,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2组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60例患者中,338例患者完成随访,按意向性(ITT)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根除率分别为80.0%(144/180),87.8%(158/180);按符合方案集(PP)分析分别为85.7%(144/168),92.9%(158/170),试验组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78.0%(131/168),87.6%(149/17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16.7%)(P0.05)。[结论]采用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在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三联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esfatin-1在不同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尤其是在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非感染者的胃病患者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空腹10 h并同时行胃镜及13C呼气试验患者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同时取胃黏膜组织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sfatin-1 mRNA,免疫组化检测Nesfatin-l/NUCB2的分布情况。结果 Hp(-)组患者的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Nesfatin-1表达明显高于Hp(+)组患者;Hp(+)组中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Nesfatin-1表达明显低于非溃疡组。结论 Nesfatin-1表达与Hp感染相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胃酸分泌调节。Nesfatin-1高表达可能对胃内Hp有抑制作用,从而可能影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羧基末端(cagA 3')可变区和血型抗原结合粘附基因(babA)序列变异及进化特征,探寻致癌相关Hp亚群。方法对150株Hp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cagA、vacA和babA基因并进行毒力基因分型,比较毒力基因型在胃炎(91株)组和胃癌组(59株)中的分布差异;分别对Hp cagA 3'可变区和babA~+ PCR产物进行一代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150株Hp菌株中,胃癌组cagA~+基因型为100.00%,胃炎组为93.41%,且大部分(92.14%)为携带东亚型CagA EPIYA-ABD基序的菌株;胃癌组中vacA s1/m1、vacA s1/m2和babA~+基因型Hp菌株分别占44.07%、55.93%和98.31%,胃炎组分别占48.35%、50.55%和9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Hp cagA 3'可变区及babA基因序列构建Neighbour-Joining系统进化树,在cagA 3'Cluster I亚群和babA Cluster I亚群中胃癌组Hp菌株,分别占84.48%和80.36%,胃炎组分别为29.27%和3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癌相关Hp菌株分别在cagA 3'可变区和bab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明显聚集成亚群,具有更相似的遗传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雷尼替丁、环丙沙星、痢特灵三联对幽门螺杆菌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粘膜活检均确认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共 15 5例 ,用雷尼替丁、环丙沙星、痢特灵三联与改良的经典三联 (果胶铋、四环素、痢特灵 )作随机对照治疗。治疗组进入临床试验病例 79例 ,疗效评价 6 8例。对照组进入试验病例 76例 ,疗效评价 6 6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 88 2 % ( 6 0 /6 8)与 84 8% ( 5 6 /6 6 )。消化性溃疡临床愈合率分别为 81 7%与 6 5 6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7 2 %与81 3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4%与 14 9% ,上述结果经统计学比较Hp根除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消化性溃疡愈合率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尼替丁、环丙沙星、痢特灵三联为一效好、价廉、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cagA 基因阳性 Hp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 ELISA 检测55例慢性胃炎和3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 Hp CagA IgG 水平。结果慢性胃炎患者的 CagA IgG 阳性率为47.3%,其阳性血清的平均 CagA IgG 水平为27.9±12.9U/ml,而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阳性率为72.7%,CagA IgG 水平为41.6±18.0U/ml,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和 p<0.01)。结论 CagA 阳性 Hp 具有致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9.
992779 CagA基因型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陈明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一1999,16(1)一22一23 用PCR法对67例Hp感染的胃粘膜进行CagA基因检测。结果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10例、慢性胃炎42例的Cag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80%和64.3%,尸<0.025。示CagA基因型Hp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此法为Hp感染临床后果的判断提供简便、快捷检测途径。表2参8(杨光和)992780法莫替丁单剂量肌肉注射抑制胃酸效应的观察/袭均…//中华内科杂志一1998,37(11)一762~763 观察组2。例给法莫替丁20mg,对照组给西米替丁400 mg,均1次肌注。结果:胃pH上升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