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始QRS波形态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初始QRS波形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38例患者根据AMI初QRS波形态是否变形分成两组 ,即ST段升高伴QRS波终末变形者为阳性组 (QRS+ ) ,ST段升高不伴QRS波终末变形者为阴性组 (QRS- ) ,并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QRS+ 组在住院期间有37 5 %患者死亡、5 0 %患者发生心脏性休克 ,而QRS- 组住院期间只有 6 6 %患者死亡、13 3%患者发生心脏性休克。 (t =5 2 5 ,P <0 0 5 ;t =5 11,P <0 0 5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初始QRS波形态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 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 AMI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T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 (QTd)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意义已报道 ,但QRS对AMI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本文对64例AMI患者的QRSd进行了测量分析 ,以探讨QRSd对AMI患者的预后意义。1 资料与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AMI患者 64例 ,均经心电图、临床实验室检查符合WHOMI诊断标准 ,男 48例 ,女 16例 ,年龄 2 5~76( 5 8.16± 9.5 6)岁 ,梗死部位膈面 2 0例 ,前间壁 16例 ,前壁 10例 ,正后壁 4例 ,广泛前壁 4例 ,侧壁加前壁 3例 ,膈面加正后壁 3例 ,膈面加前壁 4例。所有患者均无电解质紊乱、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根据…  相似文献   

4.
试探讨通过静息心电图形态的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将 397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终端变形分为两组即QRS(+)组 (即qR型导联的J点≥ 5 0 %的R波或Rs型导联的S波消失 )和QRS(- )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肌酸激酶和QRS计分法对梗死面积的估计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 ,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QRS(+)组 89例 ,QRS(- )组 30 8例 ,QRS(+)组年龄偏大 ,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QRS(+)组血浆肌酸激酶峰值水平 (332 1± 2 5 77u/l)较QRS(- )组 (2 2 6 9± 32 5 1u/l)高 (P <0 .0 0 1) ,前壁心肌梗死患者QRS(+)组坏死面积 (7.3± 0 .34 )明显大于QRS(- )组 (5 .5± 0 .34 ,QRS计分法 ,P <0 .0 5 )且一年死亡率高于后者 (2 0 .5 %vs 9.8% ,P <0 .0 5 )。结论 :心电图QRS波终端变形可以作为早期判断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评价指标 ,对于前壁AMI的病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QRS时限分为研究组(110 ms,QRS时限延长)和对照组(≤110 ms,QRS时限正常)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 I)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NT-pro BNP、CK-MB峰值、Tn I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TC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中,Ⅰ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QRS积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将74例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卡托普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均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h、72h、1周、2周、3周、4周描记一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按Nancy标准进行QRS记分。结果:共62例完成试验观察。治疗前两组QRS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时,治疗组(n=30)QR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n=32)QRS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第4周时,治疗组QR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卡托普利在AMI早期应用有限制心肌梗死范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莉  何奔  卜军  丁嵩  幺天保  乔志卿 《心脏杂志》2010,22(2):193-19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出现QRS复合波终末变形(terminal QRS distortion,TQRSD)的意义及其与血浆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1月AMI患者10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首份心电图,分为TQRSD(+)和TQRSD(-)两组,测定患者症状发作后(27±11)h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1、3和6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血浆BNP水平在TQRSD(+)组显著高于TQRSD(-)组(P<0.01)。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BNP独立于各因素可预测1、3和6月 MACE的发生率及1月病死率。TQRSD独立于各因素,预测1、3和6月MACE的发生率,但在预测1月病死率模型中无意义。将BNP及TQRSD和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前壁心梗、急诊行PCI、Killip分级≥II级、CPK酶峰、LVEF、E/A等因素放入同一模型预测AMI的1、3、6月MACE发生率。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QRSD在此模型中失去了预测效能,BNP独立于各因素可预测1、3、6月MACE发生率。结论: TQRSD(+)患者血浆BNP水平较高。TQRSD和BNP能预测短期MACE发生率,BNP能预测短期病死率。与TQRSD相比,BNP预测AMI患者近期的临床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9.
10.
碎裂 QRS 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碎裂 QRS (fragmented QRS,f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87例 AMI 患者,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 fQRS 波分为fQRS 组和无 fQRS 组,采集相关临床资料。随访1~36个月的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再梗死、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用 Kaplan Meier法和 Cox 比例风险模型比较生存率、发生率和风险度。结果① fQRS 组与无 fQRS 组3年内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是28.9%和12.2%(χ2=13.303,P =0.000)。在校正了年龄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fQRS 组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风险度(HR)为2.642,Wald =11.593,P =0.001。② fQRS 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1%、91.4%和88.6%,无 fQRS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2%、97.0%和95.7%(χ2=5.276,P =0.022)。在调整了患者年龄等因素的作用后,fQRS 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 HR 为2.674,Wald =4.371,P =0.037。结论fQRS 波是评估 AMI 后患者预后的一项新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Q—T及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评价Q-T_d、J-T_d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观察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T_d、J-T_d的关系。结果显示Q-T_d、J-T_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9.47±20.13ms、97.89±21.75ms;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7.39±14.21ms、61.74±15.57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8.75±29.93ms、43.25±22.46ms。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_d(J-T_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Q-T_d(J-T_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死早期Q-T_d(J-T_d)值增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72 h内心电图fQRS的发生情况,分有fQRS组(A组),无fQRS组(B组),A组又按fQRS出现的导联数分为A1亚组(出现在2个导联)和A2亚组(出现在2个以上导联)。观察不同组梗死部位分布情况及住院期间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心肌梗死(MI)分布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2亚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MI分布率显著高于A1亚组(均P0.05)。结论:AMI后心电图fQRS者出现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出现(尤在多导联出现)fQRS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血浆Hcy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M I)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AM I患者分为高Hcy血症AM I组及Hcy正常AM I组,比较两组临床事件(泵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死亡)发生情况及梗死面积等。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Hcy浓度并与AM 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M I患者血浆Hcy浓度〔(28.29±5.1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6±2.75)μmol/L)〕(P<0.01);高Hcy AM I组梗死面积、病死率、心律失常、休克及泵衰竭发生率均高于Hcy正常AM I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高Hcy血症与病变血管总数成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Hcy血症是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Hcy血症的AM I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多,血管病变程度较Hcy正常者严重,高Hcy血症是AM I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QRS计分系统对心肌梗死面积测定意义的新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QRS计分系统对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的临床意义,比较观察101例伴或不伴心电学干扰因素病人心电图QRS计分法和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结果,及人工测量与计算机自动测量QRS波群的差别。结果QRS计分系统对无心电影响因素的梗死面积测定与病理解剖学存在正相关关系(r=0.45—0.88),但有心电学干扰因素存在时,两者无相关性。人工测量与计算机测量有高度正相关(r>0.7)。认为QRS计分系统对估测前壁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有心电学干扰因素时不够精确;对进一步改善测定梗死面积的QRS计分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及其DCG的特点,评价其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老年组178例,老年前期组214例,进行DCG监测,对合并SMI者进行随访。结果老年糖尿病组SM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P<001),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作亦有昼夜节律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老年前期者高(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老年糖尿病是隐匿性冠心病发生的高危人群,病死率高,具有SMI发作昼夜节律变化,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高,24小时SMI发作10阵次以上者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同时认为DCG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尚不能开展冠脉造影的基层医院仍是诊断冠心病的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急性心梗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估急性心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B组(择期PCI)、C组(非再灌注治疗),分别于发病后的4周、8周、12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波群,使用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软件测量心室前壁径向收缩期应变率(R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率(LSR),随访三组患者入院后半年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B、C三组病例出现fQRs波的导联数均逐渐下降;其中c组病例fQRs波阳性导联数要明显高于A、B两组,A组最少(p〈0.05);②A组患者LSR、RSR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结果优于c组(p〈0.05);③三组LVEF值均有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j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A组的浓度下降最为明显,B组次之(p〈0.05);④三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组,B组位于A、C二组之间。结论常规心电图中fQRs波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0例。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ORs(A组),病理性Q波(B组),fORs合并病理性Q波(c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病变罪犯血管,病变范围与狭窄程度,并分析fORs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A组(44.7%,47.4%),C组(41.7%,45.0%)高于B组(13.6%,9.1%),p〈0.01;②LCX和RCA发生率A组(42.2%,39.4%),C组(33.3%,43.3%)高于B组(9.1%,13.6%),p〈0.01;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90%〈血管直径(D)〈100%的狭窄的发生率A组(65.8%),C组(50.0%)高于B组(22.7%),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中f0Rs的出现与冠脉双支或三支病变;LCX和RCA罪犯血管的定位及冠脉重度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AMI者,根据其入院3天内心电图有无QRSf,分为QRSf组(A组)和无QRSf组(B组),对比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