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性头痛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中医杂志》1989,(6)
血管性头痛是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其头痛在一侧,呈周期性发作,伴见恶心,呕吐,每次发作临床表现相类似。多数病人起于青春期前后,有经历多年,甚至数十年不愈者。有家族史者约占65%。血管性头痛属祖国医学的“头风”、“偏头风”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文献报道的中医药治疗效果亦满意,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下面仅就1981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经过综合分析,以探讨其冶疗规律。资料及其来源本文所用25篇资料,为1981年至1988年全国14种中医药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报道。现根据其治法及用药特点,将25篇报道分为辨病(始终一方)论治 相似文献
3.
4.
5.
6.
治疗方法 :穴取风池、正营。用 30号 2寸毫针。风池穴针向鼻尖方向进针 1 2寸深 ,行捻转泻法 ,要求针感直达病所或者针感达同侧眉棱骨处。正营穴 :眉毛中点直上入发际2 5寸处取穴 ,向后平刺 1 5寸 ,行捻转泻法。单侧痛取患侧 ,双侧痛取双侧穴。经前或经期头痛发作开始时治疗。每日 1次 ,直到痛止 (经期亦不间断 )。治疗结果 :治疗 10 5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8年 ,全部患者均在经前或经期头痛 ,经期过后痛减。一次治愈 (本次行经头痛消失 ,下月来潮前及经期未发头痛 ,随访半年无复发 ) 80例 ,3次治愈 18例 ,10次治愈 7例 ,有效率 10 0 … 相似文献
7.
8.
以\"针刺\"、\"针灸\"、\"紧张型头痛\"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有关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4篇。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主穴、配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选穴规律。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选用频次较高的穴位是百会、风池、太阳、太冲、头维、印堂及合谷等,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项部和四肢部。 相似文献
9.
《亚太传统医药》2020,(8)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针刺”“针灸”等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属于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相关文献,逐一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针刺治疗经行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灸治疗经行头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取穴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一类,头维、阿是穴为一类,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为一类,共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经过筛选,共纳入50篇相关文献,发现该病临床取穴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交会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11.
12.
笔者用针灸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6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经诊查排除了脑部的器质性病变,全部确诊为神经血管性头痛。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0岁,多数在30-40岁之间;病程长的近30年,短的仅几天。 相似文献
13.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也可由多种原因诱发,本组所治之头痛症经验查均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并经脑血流图检查,确诊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舒缩功能障碍,且病员大多接受过其它治疗,效果交不明显者。本文对118例头痛患者采用针刺头维、百会、率谷穴、和太阳、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8.3%。 相似文献
14.
15.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的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慢性疾患之中,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头痛5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针刺治疗头痛 38 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范围广,发作形式多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毫针深刺太阳、合谷穴治疗各种头痛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疗法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以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局部与整体、"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痊愈43例,占86%;显效6例,占12%;无效1例,占2%.总体有效率为98%.结论:针灸能行气活血,祛风通络,调节神经,平衡阴阳.故选用风府、风池、太阳、列缺、足三里等穴位合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治疗方法】取穴,太阳透率谷、中渚穴(均取患侧)。方法:病人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医者用30号3寸长毫针迅速刺入皮下,透达率谷穴,拇指与食指小幅度左右捻转。再令患者俯手握空拳,在四、五掌指关节后、掌骨凹陷中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1寸长毫针向皮下直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使病人产生针感,得气后留针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