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启贤 《职业与健康》2002,18(9):136-136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为确定鉴别诊断指标提出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确诊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患者各30例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水平及甲状腺素(T_4)均低于正常水平,而急性肝炎血清中则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说明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与甲状腺激素有一定关系,而与急性肝炎无关。结论 临床上可以在应用其他生化指标的基础上再结合本法对急慢性肝病进行鉴别诊断和监测有更进一步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检测IgM特异性抗-HCV在诊断和监测丙型肝炎患者上可能的作用,作者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改良抗-HCV免疫检测法,以检测IgM抗-HCV。对14例急性、97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作系列的血清IgG和IgM抗-HCV检测;对20例健康供血者、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和20例急性、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血清IgM抗-HCV检测。结果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病例93%(13/14),慢性病例91%(88/97)检出IgG抗-HCV。101例IgG抗-HCV阳性的患者中,58例(57%)IgM抗-HCV阳性。健康供血者、急性甲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不仅见于大多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成人患者,而且也见于许多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作者用第二代ELISA观察了一组年龄为2~14岁的无全身基础疾病的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在作前瞻性研究或纵向研究时这些患儿已恢复。所有病例分成5组:(1)已恢复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5例,其中1例在恢复以前4个月曾输血2单位,而其余4例无明显的经皮传播史。(2)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CV 和HCV-RNA 阳性率是否一致.方法 对94 例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抗-HCV,FQ-PCR 法检测HCV-RNA.结果 抗-HCV和HCV-RNA 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95.7%,抗-HCV 和HCV-RNA 同时阳性率87.2%,抗-HCV 和HCV-RNA 联合检测阳性率达100%.结论 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 和HCV-RNA 的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应采用抗-HCV 和HCV-RNA 联合检测,以提高丙肝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是否一致。方法对94例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抗-HCV,FQ-PCR法检测HCV-RNA。结果抗-HCV和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95.7%,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率87.2%,抗-HCV和HCV-RNA联合检测阳性率达100%。结论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的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应采用抗-HCV和HCV-RNA联合检测,以提高丙肝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对HCV在人-人接触中的水平传播方式仍有争议。作者用两种第二代检测方法(ELISA和RIBA Ⅱ)同时测定血清抗-HCV,着重探索并评价家庭内接触传  相似文献   

7.
在多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血清中可检出抗-HCV,但这种体液免疫反应在HCV感染中的意义仍不完全清楚。近来已证实CHC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在血清和体外分泌抗-HCV。体外抗-HCV分泌的检出,为直接检测病毒活性和体外研究体液反应调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工具。本研究目的是:(1)研究体外IgG和lgM抗体产物;(2)抗-HCV与疾病活动性和病毒复制的相互关系;(3)评估α-干扰素对抗-HCV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近发现,在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人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试验的光密度值,与疾病的活动性、血清球蛋白和IgG水平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作者对明确诊断为自身免疫性CAH病人的血清进行了抗-HCV反应性分析,并对抗-HCV阳性或阴性病人的有关资料作了分析和比较。作者对1977~1987年因疾病发作而住院的自身免疫性CAH病人的医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标准:(1)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倍;(2)血清IgG  相似文献   

9.
在一项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0~8.7年(平均5.1年)的长期随访研究中,作者用PCR评价了IgM抗-HCV与HCV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HCV相关肝病结局与这种关系的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的型别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毒复制间的关系,作者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172例经血清学试验和肝活检证实为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的患者。对每例患者在作肝活检的同时采取血清标本。用第一代和第二代ELISAs及第二代RIBA作抗-HCV检测,包括抗-5-1、抗-C100-3、抗-C33c、抗-C22。用PCR检测HCV RNA。  相似文献   

11.
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持续阳性而无肝病症状及体征者的临床处理尚有争论.为评定此类人员中肝病发病率以及了解循环中抗-HCV及血清中HCV RNA与肝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本文报道了无症状抗-HCV阳性者(其中多数ALT正常)的肝活检结果.23例受试者中14例为男性,均经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检测抗-HCV阳性,并经6个月以后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也阳性.此23例抗-HCV阳性者均进行体检、肝超声波扫描、常规肝功能试验及经皮肝活检,并于肝活检的当天收集血清标本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HCV RNA.  相似文献   

12.
近来发展用部分HCV基因克隆制备重组抗原的ELISA检测抗-HCV。在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者中,抗-HCV的阳性率>90%,而急性肝炎的阳性率较低。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抗-HCV阳性率和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为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131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35.4岁)。全部病人的血清抗-HDV阴性,  相似文献   

13.
Colombo等指出,肝细胞癌(HCC),尤其是在血清抗-HBc阳性的肝硬变患者,其发生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目前认为,HCV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的主要病原。本文作者报道了1例意大利PTH-NANB患者,从急性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然后为肝硬变,最后发展成肝细胞癌的过程。患者男性,58岁,1975年因心脏手术输入大量血浆。术前无任何肝病症状,肝脏检测正常,但抗-HBc和抗-HBs阳性。手术后10周,患者感到乏力、不适、厌食,并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前者又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后者较前者常见,症状较好,不易被发现,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AI-CAH)常见于青年(主要为女性)和40岁以上的成人。因此提出了是否由某些因素(可能是环境方面的)触发了易感者而引起该病的问题。麻疹病毒可能是触发因子之一。最近有研究表明,HCV可能是AI-CAH的另一种致病因子。为了检测AI-CAH患者的抗-HCV应答特征,作者采用市售抗-HCV酶联免疫试剂盒(Ortho-抗-HCV ELISA)检测了53例AI-CAH患者的143份血清。这些病人均经过严格筛选,排除了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所有危险因子。本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4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均留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抗-HCV、HCV-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HCV-RNA、抗-HCV与ALT、AST、GGT变化的关系。结果 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阳性91.95%(80/87),HCV-RNA阳性66.67%(58/87);HCV-RNA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组ALT、AST、GGT分别为(56.21±20.53)U/L、(48.93±16.51)U/L、(45.74±6.52)U/L,(78.51±15.43)U/L、(60.73±9.82)U/L、(56.81±10.74)U/L和(104.61±30.82)U/L、(73.52±10.23)U/L、(57.92±11.31)U/L均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HCV-RNA中水平组ALT、AST、GGT高于低水平组(P<0.05),HCV-RNA高水平组ALT、AST、GGT高于HCV-RNA中水平组(P<0.05);随着HCV-RNA载量的提升,抗-HCV S/CO≥1.0所占比例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抗-HCV检查结果S/CO≥1.0患者ALT、AST、GGT为(80.72±20.93)U/L、(65.23±10.64)U/L、(55.42±12.21)U/L均高于S/CO<1.0者(P<0.001);抗-HCV、HCV-RNA均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阳性率较高,且均与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的变化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患者肝组织损伤情况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休息为主.药物治疗旨在消除病因;休息要根据病情而动、静结合;饮食调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营养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保护肝脏,使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8.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的国家,HBV在致肝细胞癌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HBV感染率低的地区,肝细胞癌通常与其他因素有关,特别是与HBsAg阴性患者的肝硬变有关。究竟是肝硬变本身构成肿瘤前状态,还是由其他因素触发引起肝硬变患者的肝细胞癌尚有争论。Gilliam和Okuda等指出,很多肝硬变患者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为触发因素。最近证明,许多输血后非甲非乙型和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输血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关系密切,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丙肝是肝癌的重要病因,已被专家证实。甲胎蛋白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公认。本文对38例各类肝病AFP阳性的病例,进行了抗-HCV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肝炎病人,早期或病重阶段都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等症状。而恢复期时,病人食欲好转,又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急性肝炎的饮食原则是,食物清淡、新鲜、易于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如粥、鲜果汁、奶类等。病情好转,食欲改善时,可适当调配适合口味、易于消化的饮食(包括蛋、肉类),这时不一定限制脂肪的摄入,但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急性肝炎病人要忌口的食品主要有:油炸、煎、炒的食品,肉汤、鱼汤、鸡汤,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脏机能。此外,饮食要有节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