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栓塞是肾病综合征(NS)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反复肺栓塞可导致患儿肺动脉压增高。我们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肺动脉压的变化。一、对象与方法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返流的峰速和肺动脉血流频谱的加速时间方法估测了40例住院NS患儿, 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5-13岁,平均(7.3±3.1)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治疗1例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3岁,于2001年1月在我院诊疗,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超高速断层显像均未见分流性心脏病及肺栓塞征象,无胸肺实质性疾患,排除了肺静脉高压疾病,当时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EF)68%,应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估测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87.4mmHg(1mmHg=0.133kPa)。既往未口服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27岁,168 cm,57 kg,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拟心内直视心肺转流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内径65 mm,射血分数63%,室间隔膜周部中断17 mm,三尖瓣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SBP 113 mmHg。右心导管检查示吸氧前肺动脉压力99/43 mmHg,全肺阻力535 dynes·s·cm-5;吸氧后肺动脉压力89/37 mmHg,全肺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探讨其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 根据平均肺动脉压 /平均主动脉压 (MPAP/ MAP)的不同将 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对照组 :MPAP/ MAP<0 .2 5 ;轻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 0 .2 5~ 0 .45 ;中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46~ 0 .75 ;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75。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 浓度 ,测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组 和组 血管紧张素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但组 中血管紧张素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血管紧张素 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围术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降低肺动脉压力 ,对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变化,探讨其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主动脉压(MPAP/MAP)的不同将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MPAP/MAP〈0.25;轻度肺动脉高压组(组Ⅰ):MPAP/MAP0.25 ̄0.45;中度且动脉高压组(组Ⅱ):MPAP/MAP0.46 ̄0.7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的有关问题王天佑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当常见。在几种常见先心病中,肺动脉平均压超过5.33kPa(40mmHg)的病例约占5%~25%。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0.75)的临床处理有...  相似文献   

7.
Double Switch术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二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u QY  Wang XQ  Guo Y  Guo SX  Yang XB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604-606
目的 介绍解剖矫治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特点。方法 2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例9个月,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Senning加动脉调转术;1例23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行Rastelli加Senning术。结果 2例患者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超声检查心室功能正常,心内隧道和心外管道通畅。无三尖瓣反流。结论 Double Switch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漂浮导管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8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男39例,女46例,年龄(22.8±16.5)岁,体重(46.4±12.1)kg,单纯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其他1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与漂浮导管相比超声心动图对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对100%,P>0.05),评估肺动脉收缩压偏低[(118.2±44.7) mmHg(1mmHg=0.133kPa)对(139.5 ±32.3) mmHg,P<0.05,),对艾森门格综合征诊断有较高假阳性率(8.4%对0,P<0.01).漂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肱动脉收缩压值1.22 ±0.35;平均肺动脉平均压/平均肱动脉平均压值1.07 ±0.11;肺血管总阻力(17.6±8.3)wood单位,剔除14例艾森门格综合征患者后肺血管总阻力为(11.3±3.7)wood单位,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67例,确诊艾森门格综合征14例.大量双向分流7例.漂浮导管检查中发生穿刺部位血肿2例.结论 漂浮导管检查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安全、准确,同时可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制定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外科同期三尖瓣成形与单纯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ASD合并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 257例患者中共32对成功匹配。成形组女24例、男8例,平均年龄(44.0±13.1)岁;非成形组女28例、男4例,平均年龄(44.5±11.6)岁。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01),估测肺动脉压显著降低(P均<0.001)。与非成形组相比,成形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更多(P=0.001)、估测肺动脉压降低更明显(P=0.00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三尖瓣反流面积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正相关(β=0.045、0.259,P均<0.05),而同期三尖瓣成形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负相关(β=–1.542,P=0.001)。结论 同期三尖瓣成形可显著减少三尖瓣反流面积及降低肺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10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5例,房间隔缺损(ASD)25例。肺动脉压力和分流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改变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PDA和V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心电图改变为右心室肥大和双心室肥大,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改变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手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青岛市儿童医院收治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年龄3.0岁;体重6~18kg。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9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4例,重度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三尖瓣闭锁3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其中7例行双侧双向Glenn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术后患者肺动脉平均压13.0±2.3mm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0±1.7h,住院时间9.0±2.3d,出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85%±8%,活动耐量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吻合口通畅,均无扭曲及血栓形成;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上腔静脉(LSVC)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伴LSVC回流终点异常患者19例,年龄2.7个月~6.5岁,体重3.1~15.0kg。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伴房间隔缺损(A SD)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右心室双流出口(DORV)1例。对LSVC的处理方法采用房间隔重建、LSVC移位合并心房间隔重建、LSVC连接到右心房、腔静脉-肺动脉吻合、部分性无顶冠状窦(中间位)的修补。结果全组死亡1例,系LSVC合并DORV和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左侧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血流梗阻,严重低心排血量、低氧血症致肾功能不全死亡。术后右心房压9~18 mmHg。出院时行双心室修补术者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8~1.00,行单心室修补或分期手术者术后SpO20.79~0.88。出院前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SVC回流和肺静脉回流均通畅。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对LSVC回流终点异常须根据不同的合并畸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避免使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良Fontan手术是纠治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1〕,为评价该手术的远期效果 ,我们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 ,对 2 0例改良Fontan手术术后病儿进行随访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自 1996年 11月至 1998年 11月 ,我们对Fontan手术术后 1周~ 8年的病儿 2 0例进行超声随访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8 5岁。包括三尖瓣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 6例 ,单心室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 6例 ,右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 4例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3例 ,三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5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右旋心,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C型),右室双出口,肺动脉段狭窄(重度),二尖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中度)”于2005年5月9日入院,查体:上下中切牙均呈前后两排生长。胸骨右缘可及收缩期杂音。腹壁平软,无压痛及包块。  相似文献   

15.
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8岁,体重55kg,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5年,症状加重3年入院.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平均压11kPa.ECG示右室肥厚伴劳损.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肺动脉高度膨隆和右房右室扩大.肺组织病理检查表明肺血管明显减少.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CPB)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影响,分析CPB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方法 拟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8例,年龄11~40岁,体重26~59 kg,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Ⅰ~Ⅲ级.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3组(n=6),Ⅰ组肺动脉压正常(PASP<30 mm Hg);Ⅱ组肺动脉压轻度增高(PASP 30~50 mm Hg);Ⅲ组肺动脉压中重度增高(PASP>50 mm 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CPB开始即刻、CPB停机后即刻、3、6和24 h时采集桡动脉血样4 ml,测定血浆NO和ADMA浓度.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Ⅱ组和Ⅲ组CPB停机后即刻、3和6 h时血浆ADMA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血浆NO浓度降低,ADMA浓度升高(P<0.05).结论 CPB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ADMA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淳成,陈光华我院1987~1992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5例。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40例(PP/PS>0.5),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95例中男55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27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多,发热4个月入院.查体:心前区可触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增强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导管未闭(管型、大血管水平连续性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赘生物, 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动脉导管未闭(管型), 肺动脉赘生物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58例,年龄14~60岁,气管插管后右颈内静脉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体外循环结束后平均肺动脉压仍>25mm Hg,此时通过压缩式雾化器吸入伊洛前列素10μg,于吸药前即刻(T_0)、吸药完毕后即刻,吸药完毕后5、15、30和60min时监测心率、右房压、肺小动脉楔压、平均肺动脉压、平均桡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体循环阻力、心输出量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体外循环后存在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与吸药前即刻比较,吸药完毕后各时点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和吸药完毕后即刻、5 min时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 体外循环结束后吸入伊洛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有助于患者安全、顺利地脱离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