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常用药物。然而,在生后早期,不必要地或长时间地暴露于抗生素,可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NICU中的抗生素治疗大多始于经验性治疗。新生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启动标准及治疗疗程尚不统一。针对细菌培养阴性且临床表现稳定的新生儿,及时终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成为共识。目前NICU中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是优化NICU抗生素使用方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岁前抗生素使用与儿童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苏州地区≤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从中选取3~14岁儿童7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岁前抗生素使用定义为二分类变量。结果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1岁前抗生素使用与哮喘发病风险在对胎龄、出生体重、住房情况、家族过敏史等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是有一定关系的(OR值为1.230,95%CI:1.026~1.474),尤其在家族过敏史阴性的儿童中风险较大(OR值为1.313,95%CI:1.023~1.685)。且抗生素使用次数的增多与哮喘患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3次风险最大(OR值为2.468,95%CI:1.593~3.824)。结论 1岁前抗生素使用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的一个风险因素,且该风险随着抗生素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肺炎的病因是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其常规治疗为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补液、纠酸、吸氧、止咳、止喘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若辅以其他药物,则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与组成,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我国儿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非常普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生素后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随着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随着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除了使医院耐药菌株增加以外,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使用抗生素后的二重感染明显增加,有些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疗程及如何及早识别二重感染是儿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2年7月~1987年12月共收治有临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近年来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中,抗生素问题引起国际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时期肥胖风险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可能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破坏早期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该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极早早产儿中早发型败血症低风险发病人群的临床特征,以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极早早产儿临床资料。将无胎膜早破,同时母孕期无绒毛膜羊膜炎临床表现的极早早产儿归入低风险组,不满足低风险条件的即为对照组。根据生后72小时内血培养结果诊断早发型败血症,回顾分析两组极早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结局。结果共纳入245例极早早产儿,其中低风险组153例(62. 4%)。与对照组相比,低风险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较高,产前激素使用率较高,产前抗生素使用率较低,新生儿Apgar评分5分比例较低,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及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比例较高;低风险组的死亡风险和早发型败血症发生率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活时间24小时的极早早产儿中,低风险组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风险患儿中,与抗生素短时组相比,抗生素长时组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均增加,肺出血发生风险降低。结论早期识别极早早产儿中早发型败血症低风险人群,对减少早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0例,对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的使用率、疗程、剂量、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 病原学送检率为22.9%,阳性率为38.1%.抗生素使用率95.6%,疗程1~20 d.规定剂量内用药占82.0%,超剂量用药占18.0%.抗生素二联应用252例,占29.3%,三联应用24例,占2.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6例.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高危人群。EO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或使用时间过长,进而引起耐药菌株产生,使早产儿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湖南省新生儿科专家根据该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近年来早产儿EOS最新的诊疗进展,经多次讨论达成此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早产儿EOS高危因素的识别、诊断和抗生素治疗,特别强调了血培养和临床表现是早产儿EOS诊断及抗生素使用疗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