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集体心理治疗对医学院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干预效果,以寻求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途径。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河南某一医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6例学生经集体心理治疗8周后,SAD总分为12.12±4.59,低于治疗前的19.37±5.32(P<0.01);焦虑分量表分为4.54±2.43,低于治疗前的9.31±3.37(P<0.01);回避分量表分7.26±2.65,低于治疗前的10.16±3.45(P<0.01);交往焦虑量表分为36.48±6.87,低于治疗前的54.94±7.42(P<0.01);自尊量表(SES)评分在团体治疗后为33.96±4.58,高于治疗前的27.82±4.47(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和自尊水平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社交焦虑障碍(SAD)病理心理学机制上设计的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疗效及其对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70例门诊及住院SAD来访者自愿参加,每个小组包括6~8例来访者及2名心理治疗师.集体治疗每周1次.每次2.0~2.5 h,共8周.疗效评定包括来访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评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LSAS)、防御方式问卷(DSQ).结果 完成全部治疗者65例.来访者自述治疗后自我及社会功能改善,治疗后LSAS总分明显下降(Z=-5.673,P=0.000).DSQ部分防御机制的使用有变化,治疗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z=-4.866、-2.973.P=0.000、0.003),成熟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Z=-2.780,P=0.005).结论 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能够促进SAD来访者接纳自我及治疗社交焦虑症状,改善负性思维及不良防御机制,治疗后成熟防御机制应用增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 60例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原有药物(利培酮)治疗和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 1 周 1~2次共6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在入组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观察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组内SA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经历相同时间后进行评估,组内SA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地缓解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4.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社会交往或参加社会活动有关的焦虑,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患者对这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所领悟和认识,然后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景,逐步减轻患者与人接触的紧张情绪,最后达到咨询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280例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36例,给予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特定的心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及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2周开始.研究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疗效较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1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过程,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治疗的整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某种情境害怕的认识和顿悟,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系统脱敏,咨询12次后来访者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了回避行为。社交时的紧张、恐惧,脸红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理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心理治疗对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治疗作用,笔者对26例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患者采用了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26例社交焦虑症患者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儒家、道家思想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影响,挖掘社交焦虑障碍产生的深层文化根源,并理解其对症状、预后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特点与儒家思想重集体轻个体,强调理智和道德情感,并主张用压抑和控制的方式处理情感和欲望这一文化背景有关,而道家的化欲、无为可成为重要的心理治疗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帮助求助者修改和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重新构建合理信念,减轻其焦虑情绪。方法:针对一名42岁女性求助者有焦虑情绪,症状较轻,属一般心理问题。在与其共同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与放松训练、家庭作业相结合。结果:咨询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为期4周,共6次。咨询过程比较顺利,咨询结束,双方都很满意,取得良好咨询效果。结论:心理治疗对一般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青少年视屏时长与网络成瘾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为改善青少年社交焦虑现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本研究数据为横断面数据,来源于一项正在进行的青春发育队列,采用Scheier和Carver修订后的社交焦虑量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自编问卷对重庆市某区青少年进行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19名青少年,其中男生334名(46.5%),女生385名(53.5%),青少年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7.96±4.28)分,有32.0%的青少年平均每日视屏时长> 2 h,有2.5%的青少年检出网络成瘾;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社交焦虑得分在不同性别、学段、平均每日视屏时长、是否网络成瘾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每日视屏时长> 2 h [β=0.829,95%CI(0.133,1.525),P=0.020]是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此外,女生[β=0.854,95%CI(0.226,1.482),P=0.008]的社交焦虑风险显著高于男生。结论 为降低青少年社交焦虑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平均每日视屏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 方法 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使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 结果 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在表达积极自我效能感为(13.91±3.2)分,在管理沮丧自我效能感为(9.80±3.25)分,在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为(9.77±3.96)分。表达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管理沮丧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管理生气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治疗组经干预后,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恐惧症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后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开展集体心理治疗的效果 .方法 :整合不同流派的集体心理治疗技术 ,以精神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亲属为干预对象 ,自行设计《集体心理治疗效果反馈表》对参与集体心理治疗的 38例患者、 2 2例陪护亲属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参与集体治疗的患者“感到快乐”占 84 2 % ,而陪护亲属“感到快乐”占 2 2 9% (χ2 =2 5 9,P <0 0 0 1) .患者评价较好的前 5位项目依次为 :“医患关系有改善” ;“医护积极参加” ;“患者积极参与”与“患者与陪护亲属关系有改善” ;“患者依从性有改善”与“参与者综合能力进步” ;“参与者增加了自信”与“陪护亲属积极参加” .陪护亲属组评价较好的前五位项目依次为 :“患者与陪护亲属关系有改善”与“患者积极参与” ;“内容丰富”与“参与者增强了自信” ;“陪护亲属积极参与”与“参与者综合能力进步” ;“医护积极参与”与“患患关系有改善” ;“患者依从性有改善” .结论 :对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亲属开展集体心理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卓东炳  罗海东 《海南医学》2002,13(10):41-42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社交焦虑诊断标准的32例人,随机将其中的16例在赛乐特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治疗做为研究组,另16例单用赛乐特治疗做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8周,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两组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结果:赛乐特合并心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用赛乐特组,结论:赛乐特合并心理治疗可以增加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梁颂游 《河北医学》2010,16(6):714-716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的效果。方法: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17例,实验组58例进行联合治疗(药物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对照组59例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采用Yale-Brown强迫评定量表、HAMD(24项)、HAMA、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量表评分实验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Yale-Brown强迫量表、HAMD、HAMA评分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性,但服药依从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能改善强迫症状,集体治疗能增强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焦虑及社交焦虑测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 (IAS)、自我意识的社交焦虑量表 (SASS)对 12 1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 :SAS显示大学新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 38 84 % ;SAS均分显著高于常模 ;来自于城镇、独生子女大学生 ,较之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状态更为突出 ;其他量表未显示差异。结论 :大学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 ,应引起有关心理卫生工作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加集体心理治疗(联合组)60例,药物治疗(药物组)60例,观察12周应用PANS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PANSS量表评分在8周后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12周更加明显(P<0.01),治疗第12周末联合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药物组(P<0.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集体心理治疗(联合组)60例,药物治疗(药物组)60例,观察12周应用PANS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PANSS量表评分在8周后联合组显低于药物组(P<0.05),12周更加明显(P<0.01),治疗第12周末联合组的服药依从性显高于药物组(P<0.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文献回顾生命质量的定义和内涵,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以及集体心理治疗的定义和内涵,集体心理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提出集体心理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已得到研究证实,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无确切的定论,以及集体心理治疗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体心理治疗对自杀抑郁症患者的冲动抑制作用。方法选自杀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2组,A组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个体心理治疗,B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给予集体心理治疗,观察2组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分值为(28.66±8.92),B组HAMD为(20.42±8.26)。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自杀抑郁症患者的冲动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康复期集体心理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痊愈或显进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集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纯服药治疗,研究期1年.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疾病痊愈率84.8% ,复发率15.2% ,对照组则分别为46.7%和53.3%,研究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基本了解及BPRS评分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可巩固治疗效果,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