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针灸对胃肠道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对胃肠道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200030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王景辉,陈汉平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均有程度不同的调整作用[1]。本文就近十年来有关针灸对胃肠道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一、针灸对胃机能的影响:(一)针...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皮质醇的分泌,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抗自由基损伤及对镇痛、病理形态学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机理,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实验动物的规范化,针灸对关节滑膜细胞功能及关节内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综述针灸与免疫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方法复习90年代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针灸治疗适应症、取穴、方法、疗效及机理探讨各方面,总结了针灸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概况。结果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免疫病的目的。在机理研究方面,从针灸对T细胞亚群功能及TH/TS比值,巨噬细胞以及相应产物等水平上初步阐明针灸-免疫作用原理。结论随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研究进展,应着重研究针灸-免疫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针灸治疗的文献报道,主要阐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确信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并对今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针灸利胆作用的基础研究进展,分析针灸对胆囊、胆管压力,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的影响,认为在特定实验条件下针灸肝、胆经穴位、耳穴及配佤其他穴位对胆及胆囊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且胆汁成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针灸效应与动物机能状态及针刺手法有关。针灸胆作用机理及作用途径研究较少,探讨针灸利胆的确切机理仍需进行深入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针灸杂志》2012,(4):238-238
为加强针灸学术交流,弘扬传统针灸医学,“第十六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将于2012年7月下旬在广西南宁市召开。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抗衰老穴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抗衰老穴位应用文献的检索,对针灸抗衰老穴位进行回顾性综述,总结各种抗衰老穴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并提出自己对针灸抗衰老在穴位应用上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将近10年来同内有关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了针灸对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总结了变应性鼻炎针灸治疗的规律,评价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了今后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痛情绪是指由疼痛引发的焦虑、抑郁、厌恶、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是影响疼痛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痛情绪常与痛感觉相互依存,常常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针灸可通过多途径、多维度、多层次有效减轻疼痛,缓解痛情绪。大脑边缘系统是管理疼痛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针灸对痛情绪的调节可能与边缘系统有关。基于大脑边缘系统各脑区在痛情绪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现对其参与针灸改善痛情绪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缓解痛情绪的机制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不同腧穴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腧穴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的影响浙江中医学院方剑乔,高镇五,林咸明,应航,詹红生(310009)针灸具有补泻效应,其补泻效应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同时与脑穴的特性和针刺手法有关c防穴的功能不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具有相对的特异性。针灸古籍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不同类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 a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以疾病类型、针灸治疗方法分类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检索到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的类型主要为功能性或心理性、糖尿病性和部分术后ED及动脉性ED等。针灸疗法有针刺、灸法、温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针药结合等。结论: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中治疗功能性ED疗效更优,广受患者及研究者的青睐,而器质性ED的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针灸强壮要穴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针灸不同穴位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针灸双侧足三里+关元,B组针灸双侧足三里,C组针灸关元,D组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免疫指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血素效价、脾细胞介导的羊红细胞溶血定量测定、T细胞E花结形成率等),观察针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针灸10次以后,结果表明针灸双侧足三里的B组大鼠免疫功能优于A、C组,三个针灸组大鼠的免疫功能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针灸强壮要穴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同的穴位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看针灸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江  马惠芳  付平  梁军  金春兰 《中国针灸》2002,22(12):16-24
以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例,看体质学说及植物神经平衡的综合指标测定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体质-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针灸治疗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针灸临床,尤其是小型针灸诊所可将植物神经测定作为体质分类及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由于针灸对植物神经的调整作用亦是对体质的调整,所以针灸疗法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疾病,并且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蒋越  王权胜  买鹏宇 《中医药导报》2019,25(10):108-111
分析、总结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记录,对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便为后续临床工作治疗提供可靠的穴位选择参考。从单纯针刺疗法、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药物、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穴位注射并用及其他疗法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证实针灸对勃起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和温和灸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测评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比较针灸和西药的治疗效果.结果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治疗前认知功能测评积分较低,外周血SOD水平也较低,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HDS-R积分和提高血中SOD的含量,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血SOD的影响优于药物治疗.结论 针灸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针灸能提高血中SOD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小儿疳证免疫相关因素分析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晓红 《中医药学刊》2005,23(3):445-445,450
小儿营养不良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胃肠功能虚弱,吸收消化不良所致,病久患儿免疫状态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从与消化吸收有关的胃肠及肝脏的局部免疫状态入手,探讨了胃肠道局部和肝脏免疫功能对营养不良患儿的影响,并总结了针灸临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索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住院病人68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通过是否应用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来探索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的影响。结果:治疗组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总有效率91.43%。结论: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脉似附着于一定组织上的功能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利岩 《中国针灸》2001,21(1):35-36
综合《灵枢》有关经脉的论述,结合笔者针灸临床体会,设人体经 附着于一定组织上的功能带,并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推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脉不是独立的系统及组织,不是单一组织的功能体现,而是借助于“筋膜”类组织,产生特殊物质,具有多种功能的调节体系。并针今后经络实质的研究提出了想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Ⅲ型胶原影响角度探讨针灸,穴位注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对大鼠肝组织Ⅲ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位注射组大鼠肝组织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 针灸,穴位注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针灸,穴位注射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从针灸对阿片肽、五羟色胺、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氨基酸及嘌呤类物质的影响入手探讨针灸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机制,指出针灸作为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被认可,然而其相关机制仍旧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针灸能激活自身机体功能,对上述物质进行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