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屈肌腱愈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间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其他物质参与,并且这些物质在发挥本身功效时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一个体系,但是就这个多因素体系的框架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及载体,从而更好的促进屈肌腱的愈合和功能康复,在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中已经成为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09文献,检索词tendonhealing,growthfacto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09文献,检索词“肌腱愈合,生长因子”,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不限定对照及盲法。排除条件:同一领域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提炼:从40篇关于生长因子在体内或体外肌腱损伤愈合模型中作用的研究文献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7篇。资料综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中的调节作用有:①给予损伤肌腱的大鼠模型修复部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提高肌腱早期张力强度且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②针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在兔跟腱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受损)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实验组伤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表达,第7天达最高峰,维持2个月后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另有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屈肌腱及腱鞘中的水平在术后1~58d(8周)中逐渐升高。③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水平在受损的肌腱和腱鞘中都有增高,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水平在损伤后也有上调,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有着相同的分布。结论:屈肌腱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更突出在寻找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最佳给药途径以及实施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与组织粘连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更倍受重视。 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材料:选用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4.0~4.5kg,雌雄不拘,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的左前肢作为实验侧,同一动物右前肢作为对照侧。按术后1,7,14,21,28和56d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其中6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4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麻醉后将所有动物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切断并用使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对照侧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56d麻醉后处死动物,实验侧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切取肌腱与腱鞘。对照侧采取相同措施。 主要观察指标:将肌腱与腱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 结果:纳入的6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杂交结果:实验侧肌腱损伤后1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肌腱损伤后的14~21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达到最高峰,28d开始下降,56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修复部位周围的腱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在相同时间点,腱鞘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肌腱组织。对照侧肌腱组织和腱鞘内均存在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但是水平较低。实验侧各时间点腱鞘与肌腱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与组织粘连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更倍受重视.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材料:选用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4.0~4.5 kg,雌雄不拘,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的左前肢作为实验侧,同一动物右前肢作为对照侧.按术后1,7,14,21,28和56 d 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其中6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4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麻醉后将所有动物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切断并用使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对照侧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56 d麻醉后处死动物,实验侧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切取肌腱与腱鞘.对照侧采取相同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将肌腱与腱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纳入的6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杂交结果:实验侧肌腱损伤后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肌腱损伤后的14~2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达到最高峰,28 d开始下降,56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修复部位周围的腱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在相同时间点,腱鞘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肌腱组织.对照侧肌腱组织和腱鞘内均存在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但是水平较低.实验侧各时间点腱鞘与肌腱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侧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术后第1 天开始增加,14~21 d达到高峰,56 d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照侧动物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和腱鞘细胞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当肌腱损伤后,细胞因子被激活,增加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肌腱细胞与腱鞘细胞产生,与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鸡趾屈肌腱鞘内损伤修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肌腱愈合的关系。方法:将36只来亨鸡的右足第3趾趾屈长肌腱切断后缝合并重新覆以腱鞘,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取标本(每个时间点6只),另取6只未行手术处理鸡的肌腱标本作为对照。将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肌腱bFGF的表达。结果:肌腱修复后断端先出现炎细胞浸润。接着成纤维细胞聚集并分泌胶原,最后胶原纤维重新塑形。这些细胞活动在腱实质比腱鞘、腱外膜出现迟且弱。bFGF在对照组肌腱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在实验组肌腱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上调;腱鞘、腱外膜的表达明显高于腱实质。结论:bFGF参与了鸡趾屈肌腱损伤修复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纤维化等一系列生物过程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及Highwire1990-01/2004—08的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相关章,检索词为“TGF,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科技期刊数据库1998—01/2004—08的转化生长因子B在β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相关章,检索词为“转化生长因子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物性及其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6篇相关献。资料综合:对收集的献按几个部分进行归类如介绍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受体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的致视功能丧失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已成为眼科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参与其发生发展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他相关生长因子需做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早期干预保护视功能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在肌腱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在不同时间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2只,体质量4.0~4.5kg,雌雄不拘。②实验干预及分组: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被完全切断并修复为实验组,分别于1,7,14,21,28,56d获取肌腱,每个时间点6只;另取6只兔,不损伤和修复屈趾肌腱做对照组。③实验评估: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的表达差异。结果:①Western blot发现实验组切断修复后的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蛋白的上调,主要集中在腱鞘、腱外膜和沿肌腱切口处,在14d达到高峰至56d才明显降低;对照组只见极少的受体表达。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是一致的。结论:肌腱损伤修复后,肌腱和腱鞘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在术后14d达到高峰,56d开始降低,这种受体上调可能为屈指肌腱术后瘢痕形成的生物学调节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表达可起到一定的防止肌腱术后粘连作用.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天然抑制剂6-磷酸果糖对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取兔屈趾肌腱分离培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3种细胞分别加入6-磷酸果糖(实验组)或不加6-磷酸果糖(对照组)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表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观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 < 0.05).实验组3种细胞阳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率及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免疫组化显示加入6-磷酸果糖培养后,3种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愈合过程中增加了肌腱细胞胶原的合成和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6在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择2-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 kg.转化生长因子由美国SantaCruz B iotechnology公司提供.方法:取兔屈指肌腱分离肌腱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将细胞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加入1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后,再加入0.1,0.5,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Ⅰ型胶原.取84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将其中36只兔随机分成3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4,8周后取出肌腱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余48只兔随机分成2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1,2,4,8周后取出肌腱,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明显提高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降低3种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随抗体质量浓度增加,Ⅰ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术后4,8周,与1.0,2.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短,模拟主动屈曲度明显受限(P<0.05),最大抗断裂载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8周生理盐水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1.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少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细胞因子有多种独特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与其他生长因子之间的作用在肌腱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ytokines”和“tendon,injury,hea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细胞因子,肌腱损伤,修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资料包括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实验文章,11篇实验文章纳入标准。排除的9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1篇实验文章包括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不同的分子机制。转化生长因子B、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在肌腱损伤修复中可能有以下几种独特作用:①减少炎症反应。②使瘢痕组织形成降至最小程度。③促进正常组织的功能恢复。细胞因子促进肌腱损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实验已证明几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对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往往优于单一因子。结论:细胞因子促进肌腱损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鉴于细胞因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将其作为临床用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细胞因子的配伍、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在人体内的稳定性、免疫排斥性等,尚需加强对细胞因子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去解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组织工程学在治疗肩袖损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调控生长因子的表达来促进损伤肩袖的愈合及预防粘连是其中的主要部分。目的:比较皮质激素和透明质酸对肩袖损伤模型肌腱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9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6只,肩袖损伤组6只,透明质酸治疗组12只,皮质激素治疗组12只。方法:切除大鼠双侧岗下肌腱全厚层50%,宽约5mm,于滑膜面建肩袖损伤模型。透明质酸治疗组肩峰下滑囊注射0.05mL透明质酸钠;皮质激素治疗组肩峰下滑囊注射倍他米松0.05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周,6周取岗下肌腱标本RT-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①皮质激素治疗肩袖损伤后6周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是3周时的近2倍,透明质酸治疗6周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减弱(P〈O.01)。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两种药物治疗3周后表达均增强,其中皮质激素治疗肩袖损伤3周后表达最强(P〈O.01),但6周后回复至正常水平,而透明质酸治疗6周后表达仍高(P〈O.05)。③转化生长因子B在两种药物治疗后3周表达均增强(P〈0.05),6周后回复至正常水平。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质激素治疗后3周表达减弱(P〈0.05),6周后回复至正常水平;透明质酸治疗后3周,6周的表达均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皮质激素在肩袖损伤修复过程中对4种因子的调控主要在早期;透明质酸在修复早期、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皮质激素的调控作用主要是促进生长因子的表达,而透明质酸存在双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吕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219-221
目的:各种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再生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开始进行生长因子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总结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最新进展,为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995—01/2004—12与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TGF—β,articular cartilag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zglckf.com及相关连接的数据库中1999—01/2004—12与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与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是否应用随机设计、对照、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的文章95篇。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6篇内容陈旧的文章及24篇重复性研究。15篇文献中3篇涉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功能,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资料综合:①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耐受限度的撞击、剪切、扭曲和摩擦等外力都可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缺损分为部分厚度和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两种类型,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很差。②转化生长因子β是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均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并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转化生长因子口受体结合,开始信息传递。③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刺激骨、软骨细胞合成胶原和基质蛋白,快速形成细胞外基质,达到其促进骨、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发挥软骨诱导作用,促进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或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的合成,如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在当前各种软骨缺损修复方法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具有良好软骨诱导作用的细胞因子,将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在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更新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腱鞘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在肌腱愈合和粘连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材料:实验于2004-07/2005-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3.5~4.5k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胶原酶(sigma),Ⅰ、Ⅱ、Ⅲ型胶原抗体(Sigma),转化生长因子β1(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方法:按文献方法进行将实验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将3种细胞采用含血清培养液培养后,转移到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每孔加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照组不予添加。主要观察指标:①用细胞计数法观察培养1,2,3,4d各组细胞增殖情况。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培养4d后Ⅰ、Ⅱ和Ⅲ型胶原的产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2组细胞的各型胶原含量。③采用RT-PCR定量检测2组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0,5,10,15和20μg/L)作用于3种细胞的Ⅰ型胶原含量。结果:①每种细胞培养1d后增长率相近,培养2~4d,腱鞘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与其他两种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3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测定胶原结果显示:各组腱鞘细胞产生的3种胶原量最多,且实验组各种细胞Ⅰ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0.01)。③实验组腱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增加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④胶原产生量在5~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时明显增加,而转化生长因子β1增加到10~20μg/L时胶原产生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增加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胶原的产生和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在肌腱损伤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可能对肌腱粘连的防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0Sr-^90Y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及临床疗效,为^90Sr-^90Y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5—01/2005—12关于^90Sr-^90Y的文章。检索词“^90Sr-^90Y,beta—ray,cicatrix,fibroblast”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90Sr-^90Y,β射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防治方法,β射线防治瘢痕形成的机制及β射线的临床疗效。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7篇,排除40篇重复性研究。27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4篇关于瘢痕形成基础研究和β射线干预瘢痕形成的基础研究,13篇关于β射线的临床疗效的观察。资料综合:β射线可使转化生长因子的作用丧失,干扰成纤维细胞的细胞信号转导,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进而阻止胶原的合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瘢痕内血管的形成。创面愈合后早期3~5d即开始^90Sr-^90Y放射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瘢痕的形成。结论:应用^90Sr-^90Y对早期愈合创面进行照射,对减轻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挽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劳动能力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一组细胞因子,对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参与创伤愈合,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骨生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对转化生长因子β在整形外科中的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07的文章,检索词“transforming gmwth factor-heta,wound healing,scar,BMP”,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6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伤口愈合,瘢痕,骨形成发生蛋白质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资料包括转化生长因子B在伤口愈合、瘢痕及骨的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创伤修复、瘢痕及骨的形成与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实验文章,13篇实验文章纳入标准。排除的16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3篇实验文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的3个亚型对伤口愈合、瘢痕形成以及骨的愈合等几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不同的分子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1、2在创伤愈合、骨的形成、愈合中起作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致纤维化因子,参与了瘢痕的形成;转化生长因子良β1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竞争受体而起到抗瘢痕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不同的亚型在伤口愈合、瘢痕形成以及骨的形成和愈合等几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其不同的作用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骨的形成与愈合,减轻及预防瘢痕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王焕  谢席胜  付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42-144
目的:总述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相关进展及中药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行性和优势。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96-01/2006—06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相关的文献,检索词“TGF-β/Smad signal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并限定:艾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6-06与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通路与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中药,肾间质纤维化”。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文献,13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1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的最后的共同途径,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对阻断肾间质纤维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中药复方具有多组分的物质基础,理论上具有多途径与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的复杂网络可发挥综合作用优势。结论:以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途径为基础,研究有效中药和中药复方及其化学成分对活性信号分子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的作用机制,对研制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很多,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证实为疗效确切的无创性治疗手段,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其作用机制和是否有副效应等相关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6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nonunion”.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e.com.cn2001—01/2004—06章,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不连”.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方面的章。纳入条件:①随机和非随机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条件:①重复的同一研究。②综述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献,16个试验符合纳入条件。其余1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5个实验298例骨不连患,经过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后骨折端的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愈合率达40.0%~82.9%。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体外冲击波可能是通过诱导成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和干细胞的补充或激活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状态,促进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临床疗效比较显,是一种没有手术风险,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吕继辉  张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45-147
目的:介绍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论述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Th1),白细胞介素10(Th2),转化生长因子β(Th3)的变化。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9/2004—09与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multiple sclerosis”,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 1994—09/2004—09相关的文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细胞因子,多发性硬化”。资料选择:检索到200余篇文献,选择以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与多发性硬化有关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30篇,研究对象为动物或患者均纳入。资料提炼:30篇文献中2篇与细胞因子的研究方法相关,7篇与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关,21篇与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相关。资料综合: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有多种:North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流式细胞术等。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不一,但多项研究显示γ-干扰素是多发性硬化肯定的促炎因子,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增加与多发性硬化的保护和康复有关。结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呈现较典型的Th1/Th2,Th3特征,但对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的研究因患者个体差异、标本来源、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不同,目前难以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酸果糖与生理盐水,术后4,8周后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4,8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腱缝合处光滑,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长,肌腱滑动受限较轻(P〈0.05),但两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6-磷酸果糖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轻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学术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在体内参与多种组织的创伤修复过程,是体内重要的创伤愈合因子之一。目的:总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7—12期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racture healing:regulation,signal transdu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折愈合,调控,信号传导”。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缺乏原创性的研究。文献评价:经过筛选共收集到33篇文献。有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布3篇、生物学特性3篇和加速骨折愈合作用27篇文章。资料综合:骨愈合实质是骨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也是骨组织的形成过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其趋化作用促进细胞迁移,使间充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伤部位聚集,从而启动创伤愈合过程。目前关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动物实验研究已比较深入,临床应用也有报道,其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也逐渐的明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并改变细胞产物的合成而作用于成骨过程,不仅能促进骨细胞的生长,且能促进成骨细胞与支架材料的黏附。结论: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已被初步认识,其加速骨折的愈合的研究也进一步的深入。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载体复合而成的骨修复材料已进入实验阶段,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肌腱组织细胞具有分泌胶原的功能,在伤口愈合及粘连中有重要的作用。知之较少的是乳酸对肌腱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乳酸对细胞的增殖、胶原产生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分泌的影响。 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6只成年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 方法:①进行兔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和腱内膜成纤维样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亚甲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鉴定3种细胞类型。②以加入25mmol/L乳酸培养细胞,测量细胞的数量。③比较加入25,50,100和200mmol/L乳酸后细胞胶原产生量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分泌量,并与不加乳酸培养为对照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免疫组化检测Ⅰ、Ⅱ、Ⅲ型胶原的产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不同剂量乳酸对细胞Ⅰ型胶原产生的影响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产生的影响。 结果:①25mmol/L乳酸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3种细胞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乳酸可以使实验组Ⅰ、Ⅱ和Ⅲ型胶原组织产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当乳酸浓度增加至50mmol/L时,实验组3种细胞的I型胶原量增加达最高峰,与乳酸浓度为0mmol/L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8,3.97,3.16,P〈0.01);当乳酸浓度增加到100 mmol/L和200 mmol/L时,I型胶原产生量明显减少。④实验组乳酸浓度为25 mmol/L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增加,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乳酸能增加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的胶原产生量,增加的程度与乳酸的浓度有关,以50mmol/L时最佳,而这种刺激作用可能与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减少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