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的病人较多,由于气管切开后管口直接与外界相通,管口的暴露易造成异物掉入气管内;又因气管切开后气管缩短,吸入气体未经生理气道的自然湿化,痰液粘稠易结痂,造成气管切开管腔被痰痂堵塞,影响病人的换气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气管套管外口上放一块单层湿纱布,需经常将纱布打湿,且纱布固定不容易,翻身时易移位,我们自制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的专用保护罩加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气管切开套管病人.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止血带在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中的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纱布系带固定气管切开外套管是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常用方法,在日常护理实践中,笔者发现,使用纱布系带固定气管切开外套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内咳出的分泌物很容易污染颈部系带,由于清洁困难,污染系带很可能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同时对颈部皮肤产生不良刺激。②纱布系带较为粗糙,尤其在污染后变得较干硬,更易摩擦患者颈部皮肤,导致颈部局部皮肤发红、破损甚至糜烂,严重影响意识清楚患者的舒适度。③护理人员为减少纱布系带与颈部间的压力以及摩擦力,常在纱布系带与颈部间垫置纱布。  相似文献   

3.
黄凤珠  林丽娟 《现代护理》2006,12(11):1059-1059
在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的病人较多,由于气管切开后管口直接与外界相通,管口的暴露易造成异物掉入气管内;又因气管切开后气管缩短,吸入气体未经生理气道的自然湿化,痰液粘稠易结痂,造成气管切开管腔被痰痂堵塞,影响病人的换气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气管套管外口上放一块单层湿纱布,需经常将纱布打湿,且纱布固定不容易,翻身时易移位,我们自制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的专用保护罩加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气管切开套管病人。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1材料与制作该保护罩取材方便,不需成本,即将平时输液用的250 ml塑料瓶一分为二,取瓶身高度4.5 cm,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工作中,总结出一种一次性气管切开换药包,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包内设治疗盘、方巾、乳胶手套、消毒棉球(铝铂包装袋)、镊子、纱布。经环氧乙烷灭菌,有效期2年。优点:①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时,其气管切开周围的纱布每天需更换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代替双层纱布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的优越性。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2月选择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四病区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对照组使用双层纱布护理,对实验组患者监测二氧化碳有无蓄积情况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空气培养细菌数,病衣被服更换次数及工作人员被痰液污染次数的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无蓄积情况发生( P > 0.05);实验组空气培养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1),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病衣被服更换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1);实验组的工作人员被痰液污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口杯代替纱布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的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采用一次性口杯护理;对照组29例,采用纱布护理,观察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痰液粘稠度、呼吸道感染的状况。结果口杯组(观察组)与纱布组(对照组)的血气分析、呼吸道感染比较没有差别,而口杯组痰液较稀(p<0.05)。结论使用口杯代替纱布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很多危重病人如呼吸困难、重症昏迷等排痰及通气障碍病人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的病人从切开处放置气管套管,病人从气管套管处呼吸。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为防止吸入粉尘临床上常用湿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虽然起到了防尘和让病人吸入湿润空气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病人呼吸时容易将纱布吸入气管套管内引起窒息,病人吸入的湿润空气较少,  相似文献   

8.
王金招 《现代护理》2006,12(19):1771-1772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治疗,对照组予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痰阻、PaO2、SPO2、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比传统的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1].临床工作中,按常规护理要求,气管切开患者均在气管切开口覆盖双层无菌纱布来保护患者气道,但覆盖的纱布常因患者咳嗽、咳痰、体位改变、深呼吸等因素导致纱布脱落而失去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治疗,对照组予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痰阻、PaO2、SPO2、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比传统的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9例采用改良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和32例采用传统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min SPO2〈0.95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P〈0.05)。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需要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多系气道不畅、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被及时有效清除的危重病人,如重症颅脑损伤、喉癌术后痫人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切开口多采用2层-4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以过滤灰尘.异物和湿润空气。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当病人体位改变、咳痰用力时容易导致湿纱布脱落、移位而致污染,不符合无菌要求:同时湿纱布随病人吸气时内陷.影响气道畅通.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气管切开支撑固定架,经临床试用,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新的持续面罩雾化的护理,观察其疗效。方法:观察患者从气管切开行持续面罩雾化后第一天起至30天止的治疗效果。通过痰液黏稠度判定、痰痂检测以及痰培养和胸片报告结果进行判断。结果:采用新的持续面罩雾化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痰痂形成,痰培养阴性。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新的持续面罩雾化护理比传统的方法(气管套管口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化液)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护理。  相似文献   

14.
戚金金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2-123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方法,实验组使用泡沫敷料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换药间隔时间及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换药间隔时间及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应用泡沫敷料,可以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单纯使用纱布(双层)置于气管处的对照组28例,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治疗组34例。护理后统计相关指标,最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口的平均暴露次数(4.5±3.2)次,日均护理时数(1.8±0.4)h,肺部感染者7例(20.6%),数据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具有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减少气管切开切口纱布污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颖王喜慧  孙文霞 《现代护理》2005,11(20):1684-1684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为防止伤口感染,临床上采取在气管外套管周围创口上垫以切口纱布的方法。当切口纱布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而痰液污染是常见的一种原因。当患者痰液较多,咳嗽反射强烈时,痰液常被喷出落到切口纱布上而污染纱布,若不及时更换可污染伤口引起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频繁更换切口纱布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卫材消耗及患者经济支出,又增加了因处置对患者造成的不适。经临床实践,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将一次性无菌治疗巾剪成切口纱布形状,制成一次性切口治疗巾,应用于防止切口纱布被痰液浸湿,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气管切开处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拔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予纳米银离子创伤贴覆盖伤口;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再予蝶形纱布覆盖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离子创伤贴有利于加快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能降低患者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口加用灭菌纸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需要气管切开患者的增多,气管切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系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咳嗽反射强烈,气管切开口纱布常被痰液、湿化液污染,需频繁更换,使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医疗成本及护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常由于纱布更换不及时,导致创口感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风险管理意识、成本核算意识和人本护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本研究对9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切口加用灭菌纸巾,发现在降低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及成本核算等有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切口的存在,被子不能严实的盖住肩部,因此,气管切开患者肩部保暖成了护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往用病员衣遮盖肩部,为单层布,肩部的保暖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另外,气切管口覆盖的湿纱布亦极易粘湿衣领及被套,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于2007年1月结合临床,将病员裤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肩部保暖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36例需要行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其中经皮气管切开组(PT)74例与传统气管切开组(TT)62例,2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 经皮气管切开(PT)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组(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气管切开(PT)组患者总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组(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比传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