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0例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细节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穿刺成功率、输液渗漏率、拔针后出血及瘀血率、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输液渗漏率、拔针后出血及瘀血率低于护理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渗漏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特点,从头皮针和血管的选择、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与时间3方面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结果本组50例(375输液例次)老年输液患者中,367例次(97.9%)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d;369例次(98.4%)无血管触痛感;370例次(98.7%)穿刺部位无出现皮下瘀血。结论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头皮针和血管,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和延长拔针后按压时间,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穿刺技巧主要分为选择血管、合理使用针头、进针角度、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在老年人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晶涵  吴晶刘群 《现代护理》2006,12(27):2563-2564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目前国内外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目前国内外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 ,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 ,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目前国内外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 ,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 ,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为此 ,…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拔针后影响患者舒适的原因分析以及拔针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力度和面积。认为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改进拔针的方法,同时加强宣教,尽量减少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观察组采用保留穿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两组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应用于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按压时间较短,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32):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感觉疼痛,皮肤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下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因此作者在工作中对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进行了观察与改进,采用了一种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诊治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为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不但应当熟练掌握"一针见血"穿刺技术,对输完液后的拔针按压技巧也亟待提高和不断探索,以减少拔针后出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操作过程中的穿刺、输注、拔针按压等步骤常常会伴随组织损伤而产生相应的主观感受,其不仅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感,而且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对静脉输液后的拔针方法、按压方法、按压面积、按压时间以及按压力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瘀血,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180例门诊静脉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后观察组采用手把手指压法,对照组采用直压法,并有计划地进行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拔针后皮下瘀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组建品管圈,以降低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为选题,采用头脑风暴及柏拉图等科学方法,分析原因,确认造成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宣教形式单一、缺乏规范的拔针及按压操作流程、培训不到位等,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患者宣教方式和内容、加强护士培训和考核等措施,对比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由实施前的 6.61% 降低至活动后的 2.98% ,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均有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发现问题能力、QCC手法运用等七项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还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11):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等,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降低血管局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对静脉拔针按压方法和时间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静脉血管利用率,保护静脉资源.为此,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讨和改进,大量护理研究显示,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方法、时机、力度和持续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用药及不同穿刺针拔针后局部出血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将外周静脉穿刺拔针后导致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静脉输液拔针的护理,主要包括正确选择拔针时间、无痛拔针、拔针与按压技巧、交待注意事项等。认为掌握拔针的护理要点,可以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拔针后并发症。方法:将40例60~85岁老年患者根据年龄及男女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照《基础护理学》要求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探讨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穿刺及拔针技巧。结果:探讨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拔针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为老年患者输液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应用穿刺及拔针技巧。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