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汞危害的认知程度及对汞外溢的处理方式,为本科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有关汞危害的认知及对汞外溢处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仅22%的本科实习护生知道汞的危害性,仅有8%的护生知道人体摄入汞的主要途径,15%左右护生能正确处理体温计、血压计外溢的汞。[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汞危害职业相关知识教育,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轻外溢汞所造成的危害,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分析护生职业危害发生的原因.[方法]自行设计实习期间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调查表,对138名实习护生在实习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期阃皮肤损伤发生率高达94.9%;而护生掌握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情况不理想,知道"标准预防"的护生只占17.4%;发生职业危害及发生职业危害后未正确处理的护生,其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欠缺(P<0.05);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者只占31.2%.[结论]实习护生发生职业危害较严重,防护知识极度匮乏,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学校应加强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教育,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时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汞危害的认知程度及对汞外溢的处理方式,为本科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有关汞危害的认知及对汞外溢处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仅22%的本科实习护生知道汞的危害性,仅有8%的护生知道人体摄入汞的主要途径,15%左右护生能正确处理体温计、血压计外溢的汞.[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汞危害职业相关知识教育,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轻外溢汞所造成的危害,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为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以改善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防范医疗护理工作中带来的职业危害。方法:对2007年护生(对照组)按照往年的实习带教计划安排实习,将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列入科室带教计划,由各位带教老师负责完成;对2008年实习护生(观察组)采用新的实习带教计划安排实习,将职业防护教育内容纳入到岗前培训环节,由院级护理教员集中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讲解和防护技能的操作演示,并针对职业损伤的易发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实施前后两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锐器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实习后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习期间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和人均损伤次数明显下降。结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做法,使护生在接触临床前及时补上了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教育的课程,是降低护生职业伤害、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行为,减少职业暴露对实习护生的危害。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5月286名临床实习护生岗前进行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全面培训与考核,并将其职业安全防护纳入医院统一管理。结果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及防护技能得到提高,100%护生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及时报告、正确处理,并及时得到有效的防患措施。结论提高临床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培训和考核、完善管理体系是加强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规范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珊 《护理研究》2008,22(36):3298-3299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和防护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现状,为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4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针刺伤、抗肿瘤药物损伤、X线损伤危害性的认知较低,分别占48.8%、39.0%和23.6%;对运动功能性和心理社会性损伤危害性的认知相对较高,分别占65.9%和5l.2%;护生对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及被HBsAg(+)血污染针头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的认知程度较低,分别占11.0%、41.5%和13.8%;护生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配置抗肿瘤药物时的自我防护等方法实施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26.8%、25.2%和10.8%;在实习中能始终运用节力原则的有51人,占20.7%;针刺伤和和皮肤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发生率分别为66.3%和22.8%。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较低,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培养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需求,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全日制临床实习护生360人,对其职业防护知识、开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需求及建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水平为5~13分,平均(9.33±1.62)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实习医院等级和护生的文化程度是职业防护认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已有职业防护知识主要来源是学校教育占59.4%;认为开设职业防护课程非常必要占60.5%;希望获得职业防护知识的途径前3项依次为学校教师将相关知识融入教学占43.7%,希望实习前接受相关教育占30.8%,希望危险操作前得到临床老师提醒占16.2%;希望了解职业防护知识的领域依次为生物性危害与防护占46.5%,化学性危害与防护占30.3%,心理性危害与应对占12.0%,防护用具的使用占9.5%,物理性危害与防护占1.7%.结论 上海市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存在误区,教育需求强烈,应大力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保障护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实习护生对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对我院186名实习护生进行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不足与学历无关,但与汞相关知识来源有关。结论实习护生对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对汞相关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教育,增强其职业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杜绝工作中汞中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75,自引:11,他引:75  
王红红 《护理研究》2002,16(6):331-333
为了解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现状,采用问卷对215名实习护士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职业防护行为及医疗锐器刺伤发生率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手套使用情况、污染针头的处理、洗手技术、医疗锐器刺伤及其处理。结果: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措施不力,有48.8%的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在做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的频率低。护生在操作中被针刺伤率达72.6%,与针刺意外相关的操作有将针头套回针帽、处置用过的针头、注射及冲洗针头时。提示,为避免护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对她们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培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 :为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刺伤率、刺伤原因及环节 ,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北京 9所护士学校的 434名实习护生在 6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发生针刺伤 160人次 ,发生率为36.9% ,其中 61.9%被污染针头刺伤 ,仅有 2人在刺伤后进行了血液学检测 ;71.9%的刺伤发生在病房 ,85 .6%发生在白班。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是 :操作前占2 5 .6% ,操作中占2 0 .0 % ,操作后占5 4.4%。结论 :建立全面防护及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护生自我防护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燕  王珏 《上海护理》2007,7(1):13-16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的现状,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教育。方法选择2002~2003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大专和中专生122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对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生物性损伤因素的自我防护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2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结果显示:①92.5%的护生有过锐器损伤的经历,受伤后仅有29名查阅了病历,其中3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阳性;②在接触危险性化学物品时,34.1%的护生自觉戴手套;③接触污染性体液时,73.3%的护生会戴手套。结论护生对锐器伤和化学性损伤的防护不够,对生物损伤的防护措施较好。为避免护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在她们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校方应积极落实管理阶层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增设学生职业受伤管理条例;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岗前培训期对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在预防和减少针刺伤中的作用,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实行“对护生岗前培训期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制度前后的两批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是否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的原因、标准预防认知情况、针刺伤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是否了解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是否报告六个项目上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制度实行前的护生中:有18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94.9%;制度实行后的护生中:仅有36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18.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1)。结论重视和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是预防护生针刺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强化护生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状况及难点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500名基层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士认为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的占90.60%,认为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占94.00%,认为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00%,认为防护评估不到位的占94.00%,认为防护费用不到位的占93.00%。结论:应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对护士职业防护的管理,开发更安全的护理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现状及防护知识了解情况,为实施职业防护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职业护理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广东省6家医院78名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基本情况、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程度、防护知识获得途径、常用防护方式、防护知识需求、培训后感受以及防护应对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对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护理人员传染病防护知识主要来自临床实践;传染病防护知识需求主要是职业防护系统理论培训;护理人员应对方式与工作角色有关,护士的积极应对明显好于助理护士(P<0.05)。结论针对护理人员的传染病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及需求,护理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术及心理支持等职业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7.
护理实习生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及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地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信行并对职业防护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的安全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对艾滋病防治都有着重大意义。方法: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多所不同等级医院的239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艾滋病职业防护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只有33.1%护生答对了职业暴露后采取最佳的预防性用药时间,40.6%护生知道采用预防性用药继续观察时间。护理实习生中艾滋病职业暴露现象普遍存在,工作中被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安瓿玻璃或不当的操作造成皮肤刺伤或划伤经常发生占9.6%,偶尔发生高达72.8%,被病人的呕吐物或血液溅到脸上或眼睛里经常发生占2.1%,偶尔发生占25.9%。护理实习生对于AIDS病人的接纳度较低,对待AIDS病人存在一定歧视。结论:增强护理实习生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严格规范护理实习生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防护的职业修养。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枣庄市8所教学医院的30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校和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教育均存在缺陷,护理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防护教育欠缺,教学医院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结论为维护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护理院校应全面开设系统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模式须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刘立凡  廖晓骏 《华西医学》2014,(8):1558-15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手术室实习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7.7%;中专学历实习生最多,达53.1%;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接受学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习生占76.8%。该期间共有457人发生职业暴露,占被调查实习护士人数的44.7%,其中生物性职业暴露最多,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38.5%。结论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不容忽视。加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增强手术室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