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付娟娟宋新兰胡小萍孙振柱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6):1117-11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13例前列腺导管腺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鉴别诊断。结果:混合腺泡腺癌的导管腺癌最多见,占61.35%,大多发生于前列腺中央部,占76.92%,镜下呈乳头状、筛状或实性腺样排列,肿瘤细胞呈高柱状,胞浆丰富,嗜双色性,细胞异型性明显,大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PSA及AR均阳性13例,P504s阳性12例,P63及34βE12阳性1例,Ki-67增殖指数5%-80%。结论:前列腺导管腺癌与普通型腺癌相比,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有差异,且需与高级别PIN、尿路上皮癌累及前列腺及尿道乳头状腺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前列腺导管腺癌标本12例,将标本进行切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变化。采用En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12例标本中P504s、PSA、PAP、34βE12、P63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2例标本中,5例为混合型前列腺导管腺癌,与腺泡腺癌同时存在,并混杂在一起;7例为单纯前列腺导管腺癌。P504s(+)11例(91.7%),PSA(+)11例(91.7%),PAP(+)10例(83.3%),34βE12(+)5例(41.7%),P63(+)9例(75.0%),P53(+)5例(41.7%)。结论前列腺导管腺癌难于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且预后较差,应按照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性,58岁.因右输尿管结石于外院行激光碎石术.术后患者自觉排尿不畅,有尿频、尿急、尿线变细、尿后滴沥症状,诊断为结石残留,予以药物排石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5.
6.
7.
王学利陈文王凤华梁玉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11):771-772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在2016年最新版WHO淋巴样肿瘤分类学中被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型,属于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一个独特亚型。该肿瘤常多累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子宫、膀胱和前列腺等部位极少受累[1-11]。我科室在临床外检工作中遇到1例发生于前列腺的IVLBCL,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10.
骨转移性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源不同的骨转移性腺癌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来源不明的骨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方法:对137例原发部位明确的骨转移性腺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进行CK7、CK20、ER、PR、PSA和vimentin检测。结果:根据组织形态可以确定某些骨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CK7和CK20在来源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有明显差别:CK7(+)/CK20(-)的肿瘤有骨转移性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及卵巢癌;明显CK7(-)/CK20(+)的肿瘤有骨转移性胰腺癌和胆囊腺癌;骨转移性大肠癌、胃癌显示CK7(-)/CK20(+);而骨转移性前列腺癌不表达CK7和CK20。女性患者中,骨转移性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PR、ER表达率高,而其他骨转移性腺癌不表达PR和ER。8例骨转移性前列腺癌均表达PSA。结论:CK7和CK20在鉴别骨转移性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几种抗体联合使用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1.
患者,26岁,因“尿频伴便秘2年余”就诊我院,PSA<4ng/ml,睾酮21.79nmol/ml(正常值:9.01~45.75nmol/ml),孕酮6.67nmol/ml(正常值:0.64~1.59nmol/ml),泌乳素617.2mU/L(正常值<400mU/L),雌二醇0.01nmol/ml(正常值:0.18~0.27nmol/ml)。使用Acuson Sequoia512或Acuson128XP,探头频率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经 TRUS发现前列腺异常的患者105例进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经直肠6点穿刺法取组织条送病检。【结果】105例患者中前列腺炎3例、前列腺增生38例,前列腺癌64例,取材成功率100%,无血精、前列腺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法,其安全简便、准确性和成功率高,能有效的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及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囊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1岁.10年前出现尿频、夜尿增多,渐加重,出现尿线细,排尿无力,尿路中断,尿后滴沥.1周前酒后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加重,出现点滴状排尿,伴尿痛,无血尿、腰痛及畏寒发热.1天前因出现尿闭而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增大,中央沟消失,质地中,表面光滑,无结节,肛管括约肌张力正常,指套无染血.PSA:24.55 ng/ml.经直肠超声所见:正常前列腺形态消失,在前列腺位置见一大小10.8 cm×8.9 cm×8.3 cm肿物,内见无回声及高回声区,呈网格状,边界尚清,肿物内探及极少量彩色血流信号.增强CT:盆腔内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0.0 cm×8.8 cm×7.0 cm,囊性为主,并可见分隔,增强后病灶周边与分隔明显强化,部分病灶与前列腺及膀胱界限不清,前列腺显示不清,膀胱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1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长短轴比五项参数的变化及其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导管-腺泡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癌细胞核的上述五项参数,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表明,前列腺癌各组的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四项参数均大于前列腺良性增生(P<0.05),长短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及圆度及圆度均值及标准差呈逐渐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四项参数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列腺导管-腺泡不典型增生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上皮内瘤(PIN)是最可能的前列腺癌前病变.本组6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PIN.术前经直肠超声:前列腺体积23-105cm~3,均值52.45cm~3;形态不整回声不均,80%呈结节状;38%的增生组织内有3-5mm~2弱回声灶,散在分布;伴外科包膜处结石67%.PIN存在于增生的内腺区不累及周缘区.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影像表现——与组织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21例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进行MR检查,并与组织病理作对比研究。其中6例前列腺癌,2例前列腺肉瘤,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自旋回波(SE)T1和T2加权像对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MRT2加权像52%(11/21)的病人显示位于前列腺两侧及后部的边缘带腺体呈高信号,而中央带的腺体呈低信号。76%(10/1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显示为中央带腺体增大呈较低信号强度而两侧高信号的边缘带腺体呈压缩变薄的改变。在前列腺癌和肉瘤中7例表现为MRT2加权像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带高信号消失,且周边不见低信号的纤维包膜。21例前列腺增生与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0.9%。此外本文还对肿瘤外侵的估计作了初步探讨。结论:我们认为MR在前列腺增生和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等方法对Castleman病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7例Castleman病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增生的淋巴结内均匀的分布着大小相近的小淋巴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其内可见泡状核的滤泡树突状细胞,有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类似胸腺小体;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2例浆细胞型特点是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有淋巴窦消失改变,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可见PAS染色阳性的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其中1例浆细胞型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弥漫成片,免疫组化显示κ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显示IG受体阳性,表明已转化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诊断时要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进行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锌对雄激素非依赖型(DU-145和PC-3)及雄激素依赖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对激素依赖型抑制更明显,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780ng/ml、810ng/ml、100ng/ml。1000ng/ml锌对3种细胞生长均达最大抑制作用。随着锌浓度增高,3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结论:锌可以明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以及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表达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乳腺IMPC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症。肿瘤细胞团呈实性或管状的微乳头状排列,漂浮于海绵状腔隙内。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每个微乳头细胞团和周边的纤维组织均存在无细胞的间隙样结构。瘤细胞cerbB-2、bcl-2、CgA和EMA( )。结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需与普通型浸润性乳头状癌、黏液癌和转移性乳头状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此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做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多核巨细胞,分两型:一型为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核数目多;一型为较小的具明显异型性的瘤巨细胞,核数目较少。另一种为单核细胞,也分两型:一型为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一型为梭形、多角形的单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CD68(++),所有细胞vimentin(++),cytokeratin、EMA、NSE、Syn、CgA和calcitonin为(-);少量梭形单核细胞、异型多核细胞的thyroglobulin显局灶阳性。结论:该肿瘤属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另一种亚型。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是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融合的结果,来源于单核巨噬系统,属反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