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返流管置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抗返流管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对胆道恶性肿瘤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效果 。方法:将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应用于2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观察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20例得到减黄,抗返流效果确实,术后造影结果证实无返流 。结论: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能预防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形式小肠圈重建胆道内引流17例。以小肠圈的蠕动循环使胃肠道的返沈压得到缓冲,避免了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堵的术式阻止胆道返流,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抗返流术在胆肠Roux-Y吻合中抗肠液返流的效果.方法对1995~2000年在胆肠Roux-Y吻合术的基础上采用短Roux-Y肠袢与近段空肠半环切开同步吻合、Roux-Y肠袢中段顺蠕动人工套叠等联合术式治疗的18例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再狭窄、返流性胆管炎、盲端综合征发生.钡餐检查均无钡剂返流,并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术后残余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净.结论在胆肠Roux-Y吻合术中附加本联合术式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抗返流能力,提高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并狭窄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200011)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胆道肠管内引流手术在胆、胰疾患中应用广泛,为防止术后肠内容返流感染,曾报导过多种抗返流术式,尚存在不同缺陷,如血供障碍、通畅不良、失...  相似文献   

5.
间置空肠代胆管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胆道内引流术后肠胆反流发生,对143例需行胆道内引流的病人,选择间置空肠代胆管和人工乳头术,其中胆总管狭窄65例,胆总管囊性扩张症60例,胆总管损伤15例,胆管癌切除5例。通过观察:①胆管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淀粉酶测定;②碘剂T管造影;③钡餐造影;④十二指肠镜检。发现间质空肠组胆管液淀粉酶值明显低于十二指肠液;造影剂及钡剂不向空肠段返流。130例人工乳头呈半球形或扁平形粉红色粘膜突起,15例乳头萎缩;术后无上腹痛、低烧、黄疸等慢性胆管炎和再梗阻症状。认为间置空肠代胆管和人工乳头术能有效控制肠、胆返流,从而减少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胆肠内引流术后除由于肠内容返流进入胆道而引起的胆管炎外无严重并发症 ,但近年来报告接受胆肠内引流手术的患者多年后发生胆管癌者逐渐增多 ,作者通过对接受胆肠内引流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评价胆肠内引流术和远期发生胆管癌之间的关系。作者收集 196 7- 1997年间 10 0 3例接受胆肠内引流术并有随访结果的患者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十二指肠括约肌成形组 ( T S)、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 ( CD )和肝管空肠 R oux- en - Y吻合组( H J)。长期随访患者判断疗效的标准为 :1优良 :无任何胆管炎相关的症状出现 ,2良好 :出现短暂…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胆肠内引流术后行再次手术的其中6例病人实施了胆道修复术,使胆道恢复再通,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34~60岁。胆肠内引流术后2~12年,其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Roux-Y式胆肠吻合3例,均为侧侧吻合。5例因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就诊,B超示肝内胆管复发结石,钡餐透视示肠胆返流,其中1例胆总管远端显影良好,并见钡剂向十二指肠内排放。1例因阻塞性黄疸就诊,B超及CT示肝外胆管巨大胆石,肝内胆管扩张,有结石。术中见:6例肝内胆管均有结石,无吻合口及肝内胆管狭窄。其中1例阻塞性黄疸病人在Roux-Y胆…  相似文献   

8.
锥形瓣加强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后抗返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锥形瓣预防Roux -en -Y胆肠吻合术 (CJ)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CJ术同时施行锥形瓣成形术 86例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38岁。严格遵循CJ适应证及手术原则。将胆支空肠预作Y型吻合、系膜缘侧 1.5cm处向对系膜缘侧前后肠壁作等腰三角形切除 ,近侧游离断端封闭 ,远侧游离断端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作端端吻合 ,两支空肠并行固定。胆支空肠下端斜形断面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肠壁形成的斜形隔和胆支空肠下端开口处空肠粘膜皱襞形成锥形瓣。术后因合并症死亡 2例 ,其余 84例术后通过碘液胆管造影、钡餐胃肠道造影、随访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 ,观察锥形瓣抗返流情况。结果 锥形瓣引流通畅、排空好、无返流 ,无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结论 锥形瓣手术安全 ,无直接手术并发症 ,抗返流效果确切 ,缩短了胆支空肠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形瓣预防Roux-en-Y胆肠吻合术(CJ)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CJ术同时施行锥形瓣成形术8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8岁。严格遵循CJ适应证及手术原则。将胆支空肠预作Y型吻合、系膜缘侧1.5cm处向对系膜缘侧前后肠壁作等腰三角形切除,近侧游离断端封闭,远侧游离断端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作端端吻合,两支空肠并行固定。胆支空肠下端斜形断面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肠壁形成的斜形隔和胆支空肠下端开口处空肠粘膜皱蓑形成锥形瓣。术后因合并症死亡2例,其余84例术后通过碘液胆管造影、钡餐胃肠道造影、随访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观察锥形瓣抗返流情况。结果 锥形瓣引流通畅、排空好、无返流,无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结论 锥形瓣手术安全,无直接手术并发症,抗返流效果确切,缩短了胆支空肠长度。  相似文献   

10.
返流性胆管炎与胆肠吻合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返流性胆管炎的病因、治疗与胆肠吻合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74例返流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胆道返流的主要原因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9例)或Oddi括约肌切开(2例)术后和Oddi括约肌松弛,失去抗返流功能(53例)。反复胆道返流可导致肝胆系统急慢性炎症、结石再发。行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38例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0例,观察6年半的优良率为83%。结论 反复胆道返流与胆管炎和结石再发密切相关,通过外科手术消除或减轻胆道返流因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襻式胆肠内引流术与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采用不同胆肠内引流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分组原则行胆肠改良襻式内引流术39例和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45例,并随访1~2年,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减黄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胆管炎发生率。
结果:两组具有相同的减黄效果。两组的手术吻合时间分别为(53±112)min和(72.4±9.5)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9.2±4.4)h和(93±6.5)h;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1%和13.3%。改良袢式组各项指标优于Roux-en-Y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改良襻式胆管-空肠内引流术的近期和长期疗效肯定,可作为胆肠内引流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Oddi括约肌松弛与复发性胆管炎胆结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松弛与返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手术证实Oddi括约肌松弛,乳头通过1cm以上的胆管探子,术后仍反复胆管炎和/或复发结石52例的病理与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行横断胆总管的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29例)或胃改道术(12例)等术式,基本消除或明显减轻胆管返流因素效果良好,单纯再次胆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良。结论 Oddi括约肌松弛可以导致复发性返流性胆管炎和/或结石复发,采用外科手术消除或减轻胆管返流因素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两种胆肠内引流术术后抗返流及通畅排泄胆汁的功能 ,并进行比较。方法 利用 B超及钡餐透视检查术后返流情况。利用核素显像检查术后胆汁排泄通畅程度。结果  Y组术后返流率 (2 8% ) EST组术后返流率 (10 0 % ) ,Y组优于 EST组 (P<0 .0 1)。Y组术后肝脏半排时间 :14 .5± 0 .69秒 ;EST组 :13 .78± 0 .4 6秒 ;空白对照组 ,14 .5 8± 0 .61秒 (P>0 .0 5 )。结论  EST较 Y式吻合术后抗返流功能差 ,返流率高。 EST与 Y式吻合后胆汁排泄通畅程度相似 ,均达到正常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道恶性梗阻需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21例(改良组),同期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15例(经典组)。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在传统袢式吻合的基础上作了两项改进:①不切断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行侧侧吻合;②近段输入袢空肠结扎,阻断肠内容物进入肠道。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返流性胆管炎减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胆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减黄效果均明显,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肿瘤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胆道损伤发生后,胆肠内引流术是常用的修复术式.但是,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又发生吻合口狭窄,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的处理较为棘手,是胆道外科的难点之一.从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因胆道损伤行胆肠内引流术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54例,均施行了采用胆管空肠端-侧吻合的肝胆管盆式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1],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各型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2001年手术治疗的123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资料,对其中的334例胆肠内引流术病例的适应证、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胆肠内引流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7例(发生率17.1%)。死亡5例,分别死于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及肝功能衰竭等。近5年中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胆肠内引流术者无1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肠内引流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上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肝切除在临床上推广,胆肠内引流术逐步减少,其适应证亦愈来愈严格;它对不能切除的胆管狭窄有重要意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应摒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治疗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 18例胆总管囊肿患者进行了囊肠内引流及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结果 囊肠内引流术术后胆道感染、再生结石率高 ,疗效差 ;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者疗效较好。结论 囊肿切除、胆肠Roux Y吻合术配以合适的抗返流装置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石性肠梗阻是胆道结石少见的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胆道结石的发生率升高,结石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亦有升高,但胆肠内引流术后的结石性肠梗阻仅有零星报道。近期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一例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后空肠桥袢结石性肠梗阻伴肠坏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2例反流性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9例)和开放手术(开放组,6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5±59.4)min vs. (236.1±64.3)min,P=0.247],而在术中出血量[(61.0±15.2)mL vs. (185.2±35.1)mL,P=0.03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0.8)d vs. (4.0±1.2)d,P<0.01]、住院时间[(8.2±2.8)d vs. (11.5±3.8)d,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再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病例。腹腔镜组发生胆瘘8例,术后消化道出血3例;开放组发生胆瘘5例,消化道出血4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48个月,所有病例症状消失且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性胆管炎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