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的回顾与展望张文宏,查良伦血瘀动物模型的建立既可作为“血瘀证”病理生理之研究对象,又可用于筛选和研究有效的方药。一个好的“血瘀证”动物模型应该既能体现“血瘀证”相关的脉症,如“瘕”,舌质青紫,瘀斑,出血等,又能反映“血瘀证”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研究新进展从近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基础及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中西医结合关于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原理和血瘀证本质的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这次学术会议交流内容涉及活血化瘀药物对冠心病、肺心病、肝病...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气病致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在血瘀证的研究中,对“气”的作用涉及较少。鉴于“气病致瘀”尚未见有较系统研究及报道,我们结合与中医气血学说有密切关系的微循环理论,对141例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不同证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  相似文献   

4.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是血瘀证模型研制的一个方向。文章论述了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该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深远的科研价值和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瘀证证型结合模型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血瘀模型及相关中医理论寒冷造成的动物血瘀证模型中医认为“寒则凝,凝则成瘀”、“阳气虚衰则脉道拘急,血行不畅而寒凝血瘀”,根据这一理论,建立了寒冷造成的血瘀证模型。此模型一般采用动物冰水浴,也常和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20-12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5年8月19~21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 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班”(授Ⅰ类15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 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征文内容包括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及危重病、活血 化瘀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其它相关研究。 大会同时举办敖东血府逐瘀口服液和敖东利脑心胶囊专题研讨会,并设立“敖东血府逐瘀口服液杯”、“敖东利脑心胶 囊杯…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是大部分肝纤维化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其本质之一,可从血瘀证的角度出发研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逆转机制。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肝纤维化血瘀证研究,应在中医血瘀证的理论的指导下,改良造模方法构建新型的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该模型应在复制人类肝纤维化疾病的同时,具有血瘀证的病变特点和病机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寒凝血瘀证作为血瘀证的一个亚型,其模型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上病证结合型的血瘀证很普遍,如脑梗塞寒凝血瘀证,既有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又符合寒凝血瘀证的症状。因而,对这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很有意义。下面以脑梗塞和寒凝血瘀证模型为例从两者不同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各自的评价指标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建立脑梗塞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提供依据。脑梗塞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1·各种脑梗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及比较脑梗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大概有以下4种:(1)开颅法:较典型的例子是Swanson R A等[1]分离并电凝横过嗅束外…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它的形成与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情志不舒在所难免,再加上饮食油腻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引发气滞血瘀型疾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大都停留在外部宏观手段和技术上,很难对证型发展的微观改变及证型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就需要制作和临床发病机制相关的动物模型。为了了解近些年气滞血瘀证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本文就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气滞血瘀证常见的造模方法有肾上腺素法、右旋糖酐法、声光电复合刺激法、束缚法、夹尾法、高脂寒凝法、睡眠剥夺法等。模型成功与否的验证指标主要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次还有旷场试验、微循环、体重、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因子等方面的检测。常见的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模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模型、非小细胞肺癌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不同的造模方法应用不同,本文通过将近些年造模方式、原理、检测指标进行汇总,为规范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类风湿关节炎(RA)血瘀证大鼠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观察马钱子、苏木有效组分(马苏组分)配伍对模型大鼠的关节炎症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RA血瘀证大鼠一般情况检查,足趾肿胀度及Elisa检测等方法分析各项指标,评估马苏组分配伍对大鼠炎症和血管内皮的影响。结果:马苏组分配伍能较好的改善RA血瘀证大鼠的一般状态,显著降低其足趾肿胀度,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α、VEGF、COX-2、IL-1β、IL-6、IL-17、IL-15、VCAM-1、ICAM-1炎症因子水平,较好的逆转膝关节软骨的病理损伤改变,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化进程。结论 :马苏组分配伍能够有效抑制RA血瘀证模型大鼠的炎症及血管内皮损伤,延缓膝关节软骨退变,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作用 ,进一步为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理 ,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用注射肾上腺素 ,并附加冰浴的方法 ,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 ,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和血液流变学 ,并观察灌服大鼠水蛭或丹参及其复方 5d或 10d后的变化。结果 :该血瘀模型 ,具有高度重复性的CEC数增加 ,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增加相并行。服中药的各组 ,CEC数明显减少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论 :该血瘀模型有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 ,水蛭、丹参及其复方均有保护VE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调节整体 改善局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观的运用体现在证概括了产生疾病的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并参考不同体质,辨证施治通过调节整体而改善局部病变,是中医学整体观具体运用,形成了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根据中医辨证.分别采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芳香温通药、温补肾阳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过度炎症反应、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等局部的病变有显著改善作用,从而体现了中医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不同证候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降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种冠心病常见证候类型各50例冠心病患者为治疗组,另随机选择了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用药后各项血脂指标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用药前、对照组用药后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治疗组的心绞痛改善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疗效优于心阴亏虚证和心气亏虚证组(P<0.05).结论:血脂康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心阴亏虚证和心气亏虚证冠心病患者,提示血脂康对冠心病标实证的患者要优于本虚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介入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ACS患者于介人治疗成功后24—48h内调查其病史、症状、体征及证候要素特点,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家医院480例介入治疗成功的ACS患者,其中血瘀占81.7%,痰浊偏寒占22.5%,痰浊偏热占18.3%,气虚占51.7%,阴虚占42.5%,阳虚占10.8%。证候要素组合情况显示:2个证候要素相兼占52.5%,3个证候要素相兼占23.3%,单证候要素占14.2%,4个证候要素占10.0%。其中血瘀与痰浊(包括偏寒与偏热)相兼占34.2%,血瘀与气虚相兼占44.2%,血瘀与阴虚相兼占32.5%.气虚与阴虚相兼占26.7%。结论介入治疗后ACS患者证候要素主要是血瘀、气虚,证候要素组合以2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以血瘀兼气虚组合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分别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外伤血瘀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同时观测各组血清中vWF、ET-1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无显著差异:造模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补阳还王汤等中药2周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造模前各组血清ET-1,vWF的水平无显著差异,造模后血清ET-1,vWF水平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瘀证目征是诊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