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通阳汤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巨核细胞数分类、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连续注射小鼠,造成ITP小鼠模型,分别给益气通阳汤(150,75,37.5 g.kg-1.d-1)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分类、塑料包埋法计数小鼠股骨巨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PLT数持续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其中原幼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减低,CD3+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明显降低。给予益气通阳汤治疗小鼠的PLT明显增高、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3+CD4+T细胞增高,CD3+CD8+T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升高。结论:益气通阳汤能提升ITP模型小鼠PLT数,提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的失衡,达到治疗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血小板、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细胞数;FCM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放免法测定IL2、IL6、IL8。结果:ITP时血小板数降低、CD4+、CD8+百分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IL2、IL6、IL8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T亚群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IL2、IL6、IL8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TP细胞免疫异常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IL2、IL6、IL8与ITP的发病及预后有关;血小板含量变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相关性,而与细胞因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T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CM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结果:ITP时CD4 、CD8 百分率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免疫异常在ITP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紫癜冲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 10 0例分为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 4 0例 ,分别予紫癜冲剂和血康口服液 ,观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DNA标记指数 ,结果发现 ,紫癜冲剂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 ,促使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 ,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行三明治法脾动脉栓塞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7 d检测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2~4 a长期随访。结果术前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升高例数分别为13例(41%)、17例(53%)、13例(41%),术后血小板抗体均值均较术前下降,PAIgM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AIgM、PAIgA的升高与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的发病联系密切,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对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ITP中远期疗效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薯叶止血合剂对ITP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薯叶止血合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巨核细胞数分类、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连续注射小鼠,造成ITP小鼠模型,分别给金薯叶止血合剂(大、中、小剂量即5g生药.kg-1.d-1、2.5g生药.kg-1.d-1、1.25g生药.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d;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显微镜法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分类,塑料包埋法计数小鼠股骨巨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PLT数持续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其中原幼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外周血CD4 CD8-细胞减低,CD8 CD4-和CD4 CD8 细胞明显增高,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给予金薯叶止血合剂后PLT明显增高、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8 CD4-和CD4 CD8 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升高。结论:金薯叶止血合剂能提升ITP模型小鼠PLT数,提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的失衡,达到治疗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雷公藤多苷(T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ITP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APS),建立ITP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TG大、小剂量组,泼尼松组,均从第1次注射APS36h后灌胃,每日1次,连续10d,实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象、骨髓象,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雷公藤多苷大剂量组有明显回升血小板、降低骨髓巨核细胞、CD8+明显降低及CD4+/CD8+上升的作用。结论:大剂量雷公藤多苷对ITP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使造模后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明显上升白、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得以改善,提示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治疗36例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和网织血小板指标,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环孢素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和RP%显著降低,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RP%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饱素A是可以作为难治性IT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血小板抗体、网织血小板、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可以作为ITP患者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例(急性42例,慢性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宁血饮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远期疗效等。结果:急性ITP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性ITP治疗组出血症状改善以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尤其是慢性ITP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活化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21例患者予滋阴益肾中药汤剂治疗8周。评价临床疗效,检测患者外周血活化的T细胞亚群比例(CD3VHLADR9的变化,检测血常规,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2%;难治性ITP患者CD3^+/HLADR^+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采用滋阴益肾法治疗后趋于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除5例患者出现腹泻外,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益肾法对难治性ITP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难治性ITP治疗的方法之一。使异常激活的T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可能是滋阴益肾法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健脾方治疗小儿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益气补肾健脾方治疗,比较2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PAlg G)值及临床症状积分与T淋巴细胞值。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Alg G与T淋巴细胞(CD8、CD4、CD3)值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为(3.40±0.35)分,低于对照组的(8.50±1.37)分(P0.05)。结论:小儿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益气补肾健脾方治疗能够增加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发挥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过敏性紫癜(HSP)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37例和西药组33例,西药组采用氯雷他定+维生素C+泼尼松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均明显升高,CD8均明显降低,CD4/CD8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IgA和IgM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证候分型与免疫学改变关系,应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和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了66例ITP患者与5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亚群)、成熟B淋巴细胞、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和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分析了它们与中医辨证分型、年龄、血小板计数、病程和免疫球蛋白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亚群和PAlg的改变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按血热妄行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顺序,T亚群和PAlg改变逐渐明显,年龄与病程依次递增,和各型轻重程度相吻合。中医各证型间不仅差异显著,还各有特点。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徐旻  沈伟 《陕西中医》2010,31(6):680-681
目的:观察补肾填髓活血方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慢性ITP病例,给予补肾填髓活血方(阿胶、仙灵脾、巴戟肉、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参三七等)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并与西药强的松对照组23例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P<0.05),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有不同程度提高CD8水平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CD3、CD4/CD8较前提高,CD4、CD8水平降低(P<0.05),两组相比在提高CD3、CD4/CD8,降低CD8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填髓活血方治疗慢性ITP的疗效确切,对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生血灵对慢性ITP Th1、Th2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慢性ITP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01),生血灵对其具有明显提升作用(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Th亚群免疫功能低下。生血灵治疗慢性ITP能够增强Th亚群免疫功能,恢复其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阴虚火旺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予茜根散加减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比例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25/30),对照组为73%(22/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阴虚火旺型ITP患者的中医症状,上调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CD8~+ T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11)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松联合通脉止血方),观察期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5.0%(P0.05),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33±22.49)×109/L和(76.02±21.94)×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13±13.34)×109/L和(30.87±12.84)×109/L(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分化簇CD3+与分化簇CD4+值都明显上升,而分化簇CD8+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脉止血方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改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体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初发的60例3-9岁儿童,随机分为玉屏风组和对照组两个治疗组,各30例,疗程4周,30名同年龄段儿保科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组。3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抽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行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检测。并进行3个月的疗效随访。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CD3+、CD4+、CD8+、CD1+9、NK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CD4+/CD+8比值较正常组下降(P<0.05);玉屏风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患儿症状缓解明显,复发率低;对照组CD+3、CD4+、CD+8、NK淋巴细胞水平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患儿复发率高,症状缓解慢。结论:玉屏风散用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辅助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纠正疾病的免疫紊乱状态,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免疫法建立小鼠ITP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豚鼠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共6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的改变.给药10d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血象、骨髓象、脾脏病理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紫癜和胃肠道出血症状,血小板显著降低,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表现出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实验组和阳性药组对ITP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减轻,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尤其以产板巨核细胞显著增多(P<0.01),脾脏指数降低,外周血CD8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各实验组中以高剂量实验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疗效显著,尤其以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