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抵克力得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曾群英 《新医学》1994,25(6):292-294
抵克力得(TP)治疗AMI52例,与ASA51例做对照。结果:住院期间,TP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和心泵功能明显优于ASA组(P<0.05~0.001),发生心脏性事件较ASA组明显减少(P<0.05~0.01),发生心脏性死亡TP组减少63.6%。随访6~48(21.4±2.1)月中,心脏性事件TP组明显减少(P<0.05~0.01),再发MI减少55.6%,心脏性死亡减少64.2%,且TP副反应轻微,可做预防MI后的再发MI降低心脏性死亡的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2.
抵克力得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P治疗NVAF80例,并与ASA组78例作对照。结果:TP组近期(1年)及远期(3~5年)脑栓塞、TIA、外周血管栓塞、心梗、心衰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SA组(P均<0.01~0.005),且LVEF明显高于ASA组(P<0.01),STI明显低于ASA组(P<0.01),尤其是远期观察中,TP组脑栓塞年发生率(1.5%)明显低于ASA组(6.5%),P<0.005,心脑性病死率明显低于ASA组(P<0.01)。TP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可作为NVAF长期治疗、预防脑栓塞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病死率的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3.
抵克力得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群英 《新医学》1996,27(11):577-578
TP治疗NVAF80例,并与ASA组78例作对照。结果:TP组近期(1年)及远期(3-5年)脑栓塞、TIA、外周血管栓塞、心梗、心衰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SA组(P均〈0.01-0.005),且LVEF明显高于ASA组(P〈0.01),STI明显低于ASA组(P〈0.01),尤其是远期观察中,TP组脑栓塞年发生率(1.5%)明显低于ASA组(6.5%),P〉0.005,心脏了性病死率明显低于ASA组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曾群英  麦炜颐 《新医学》1997,28(11):590-591,59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Fra)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AMI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阿司匹林(ASA),B组加用噻氯匹定(商品名力抗栓,TP),C组加用避凝加力抗栓。结果:住院期间,C组梗死后发生心绞痛(AP)频率、静滴硝酸甘油(NG)剂量、用镇痛药次数明显比A组及B组减少(P〈0.01),且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防治烧伤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后血浆及心脏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应用外源性NO供体SIN1以观察其对烧伤早期心脏损害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心脏明显受损,烧伤后血浆及心肌组织NO-2、ET含量明显升高,由于NO-2升高幅度相对较低,ET/NO-2比值也显著增加;烧伤后在液体复苏下应用SIN1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活性及ATP、ADP含量,减少丙二醛(MDA)、AMP含量,减轻心肌组织水肿。结论:烧伤后由于心脏内源性NO的相对不足,导致心脏血管收缩,造成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继而发生能量代谢紊乱及脂质过氧化损害;补充外源性NO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烧伤后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7.
顾勇  朱健华 《新医学》1996,27(3):128-129
将138例无糖尿病的AMI患者按早期空腹SG水平分为血糖基本正常组(A组),血糖轻度升高组(B组)和血糖明显升高组(C组),对各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研究,对其中12例SG与IS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H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病死率非常显著增高(P〈0.01),IS与SG呈正相关(r=0.7548,P〈0.01),提示AMI早期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64例AIS按随机方法分为AP治疗组及LMD治疗组。旨在评价AP治疗AIS的价值。结呆表明AP组的临床效果远优于LMD治疗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67.5%,P<0.005,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中、重型病人对比更为明显。并对AP治疗AIS的机制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在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预防AMI后早期再梗死、梗死延展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72例AMI患者急性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时首剂顿服阿斯匹林300mg,以后每日100mg维持。对照组30例AMI患者急性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时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16ml,2周后改口服丹参片。观察2组患者早期再梗死、梗死延展、病死率发生情况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聚试验和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凝聚试验、出凝血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AMI后早期再梗死、梗死延展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心脏性病死率亦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提高了溶栓效果,同时减少了AMI后早期再梗死及梗死延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见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1)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 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AMI及UAP与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 P<0.01),以AMI组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式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AMI及UAP与NC组相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结果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硝酸甘油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心功能不全患者7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用硝酸甘油加黄芪注射液治疗)42 例和对照组(用利尿剂加洋地黄制剂治疗)28 例。应用 N C C O M3 R T 型心功能测定仪观察心脏指数( C I)、每搏指数( S I)、舒张末期指数( E D I)、体循环阻力指数( S V R I)、左心做功指数( L C W I)、射血分数( E F)、平均动脉压( M A P)、心率( H R)及症状、体征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05。观察组 C I、 S I、 L C W I、 E F均明显增加, E D I、 M A P、 S V R I均显著降低,2 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P< 001 或 P< 0001)。结论:硝酸甘油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功能不全疗效优于小剂量洋地黄制剂加利尿剂。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无心绞痛发作时,UA组、S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栓素B2(TXNB2)和纤溶酶原激剂的抑制剂(PAI)活性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但UA组与SA组间无明显差异;UA组和SA组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UA组比SA组降低更明显。UA组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 痛(UA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流变变化。AMI及 UAP 与NC组比较结果表明;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以AMI 组减少更 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有不同程度增高(P<0. 05 或 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 0.05或 P<0.01),以 AMI组增高更为明显。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 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AMI)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了解肾功能变化在估计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82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组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比较AMI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AMI患者BUN及S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功能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老年AMI肾损害易加重病情和影响预后,BUN和Scr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纤溶系统与慢性肺心病发生的关系。检测32例急性发作期与4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tPA抑制物(PAI)含量。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MDA、PAI显著高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而SOD、NO、t-PA低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1);缓解期肺心病患者MDA、PAI高于正常人,而SOD、NO、t-PA低于正常人,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NO含量减少、纤溶系统的异常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良细 《临床荟萃》2000,15(7):297-298
目的:探讨糖尿病AMI与非糖尿病AMI患者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改变与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以45例糖尿病AMI与50例非糖尿病AMI患者进行对照,观察7天内Q-Td、J-Td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AMI组Q-Td、J-Td明显长于非糖尿病AMI组(P〈0.01)。恶性心脏失常、心源性休克二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焦帼范  张Zhe 《临床医学》1997,17(11):9-10
统计6年来收治的急悸脑梗塞患者312例的发病时间,发现脑梗塞在清晨4AM-10AM为发病高峰,并对52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及42例健康者进行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分泌率,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脑梗塞组急性期清晨NE分泌率、PAI活性较晚间明显高(P〈0.05),t-PA活性较晚间明显低(P〈0.05);清晨尿NE分泌率PAI活性脑梗塞组明显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儿与成人肾病综合征(NS)病理及临床疗效差异,对同期住院小儿与成人NS各350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小儿组中,单纯性肾病占77.1%(270例),肾炎性肾炎病占22.9%(80例),成人组中,NSI占44.9%(157例),NIⅡ占55.1%(193例),病理类型,MCD,MsPGN,IgAN,EnP小儿多于成人,MN〉FsGS,MPGN,CrGN成人较小儿多见,PSG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嘌呤能P2z受体在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表达P2z受体[P2z(+)]与不含P2z受体[P2z(-)]的两组CLL细胞分别同1.0mmol/L三磷酸腺苷(ATP)体外培养8小时,以电镜、DNA凝胶电泳和定量DNA3′端TdT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对ATP、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2甲基硫ATP(2MeSATP)、γ硫代ATP(ATPγS)及其它核苷的诱导效应和氧化型ATP(OxATP)、1[N,O二(5异喹啉碘酰基)N甲基L酪氨酰]4苯哌嗪(KN62)的抑制效应做定量研究。结果:①P2z+细胞能在ATP诱导下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和DNA梯形条带;②不同的P2z受体激活剂可通过P2z受体诱导细胞凋亡并产生不同量的DNA降解片段,诱导能力的强弱顺序是BzATP>ATP>2MeSATP,而ATPγS或其它核苷几乎无诱导能力;③OxATP和KN62可完全阻止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P2z受体在介导由ATP等诱导CLL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L NAME)在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中i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大脑局部损伤区及周围神经细胞中有iNOS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伤后2 小时平均积分光密度(ODI)较0.5 小时升高不显著(P> 0.05),而伤后6、12 和24 小时ODI较0.5 小时升高非常显著(P 均< 0.01);伤前使用L NAME则可使ODI值下降。脑损伤组与用药组在0.5 和2 小时ODI值差异不显著(P均> 0.05),而在6、12 和24 小时ODI值差异非常显著(P均< 0.01)。结论:L NAME对脑损伤后iN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损伤后iNOS被大量合成是造成机体一氧化氮升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