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霄 《药物与人》2014,(7):136-136
目的:探析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28例SBP患者中,发热占68.75%。腹胀占58.59%。乏力占64.04%。腹膜刺激征占59.38%。腹泻占36.72%。128例SBP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34%。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治疗有效率为96.88%,Child-Pugh分级B级治疗有效率为74.07%,Child-Pugh分级C级治疗有效率为66.67%。随着Child-Pugh分级等级的严重加重,治疗有效率明显下降。结论:分析SBP临床特点,早期诊治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曹莉 《现代保健》2010,(16):75-76
目的探讨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减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病死率达20.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大多症状轻微,有的患者并无腹部体征。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立诊断有赖于腹穿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检查等,并应结合病史、体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 ,减少漏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2 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5 3 3% ) ,共分离细菌 2 5株 ,包括 8种细菌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占 4 8% ;38例 (84 4 % )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 (PMN)比值≥ 0 5 0。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在腹水形成后 ,为细菌的入侵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易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造成死亡。回顾分析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对SBP发生率、SBP再次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 176例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其中男性132例 ,女性 4 4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为 2 1~ 78岁 ,平均 (5 1.2± 8.89)岁。1.2  方法 按年龄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老年组(≥ 6 0岁 ) 6 7例和非老年组 10 9例。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种类构成、耐药性特点,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对其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在141例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选取40例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并发症、外周血细胞、腹腔积液生化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76.1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3.81%,主要为表面葡萄球菌;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50.00%,对头孢菌素亦产生一定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则普遍敏感,耐药率<6.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红霉素以及苯唑西林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6.67%~50.00%,但对万古霉素较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最终确定患者的年龄、腹腔积液多形核白细胞数量、腹腔积液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以及低钠血症等因素是SBP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时可对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发生感染时,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8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不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出现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比例高于无腹膜炎的患者(P<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慢重肝患者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慢重肝患者。提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起病较隐匿,应及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病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需强有力的抗生素,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两医院自1980年来的肝硬化腹水并SBP34例病人,主要从临床特点和治疗角度进行了分析,对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对肝硬化腹水可疑并发SBP的病人,同测腹水白细胞数、中性白细胞数和pH不致发生误诊,而正确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将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212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2例肝病患者中有180例(85%)有腹胀,164例(77%)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146例(69%)有发热,104例(49%)有自觉腹痛,88例(42%)有腹泻.108例(51%)腹水白细胞≥0.5×109/L;74例(35%)腹水白细胞≥0.3×109/L;PMN(腹水多形核白细胞)≥0.5者122例(58%),PMN≥0.25者90例(42%).32例(1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16株,6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8%,革兰阳性菌占12%. 结论 肝病患者并发SBP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102例(85.0%),腹痛52例(43.3%),腹部压疼62例(51.6%),76例(63.3%)腹水白细胞总数(WBC)<0.5×10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4.2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5.7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07%;革兰阳性菌占32.1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8.93%)和粪肠球菌(5.36%);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3.57%);三代头孢菌素与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尽可能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大肠埃希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法分析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56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20株,产酶率为3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全部敏感,产ESBLs株对其他抗菌药敏感性较低;在20株产ESBLs菌中有12株产TEM型酶,3株SHV型酶,10株产CTX-M型酶和2株产OXA型酶。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TEM和CTX-M型基因多见。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治疗和预防SBP的主要方法是应用抗生素.该文目的 是介绍治疗和预防SBP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解决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4.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特治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护肝、利尿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日3次,静脉注射;对照组在护肝、利尿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头孢噻肟2g,每日2次,静脉注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常规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总有效率可达88.2%,优于对照组78.1%,而且对于肝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9.4%。结论 表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感染,控制内毒素血症的扩散,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肠道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探讨肠道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侵袭性。方法:在生物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肠道细菌的波动生长模型,观察肠道细菌潜生体在不同pH、温度、湿度、抗生素状态下的生长变化;制备肝硬化鼠动物模型观察肠道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损害。结果:经波动培养后,可见肠道潜生体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多位断裂、生芽增殖、自旋脱落等多种生长方式,可定植在肠粘膜并对肠粘膜具有损伤作用。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肠道细菌潜生体形成率和群集率可显著增高;腹水中潜生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运动能力和抗生素耐受能力,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逃逸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故认为肠道细菌潜生体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菌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发生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12 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62例 ,入院后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预防性抗菌治疗 ;对照组 5 8例 ,入院后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对两组患者SBP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BP的发生率治疗组 2 7 4% ( 17/62 ) ,对照组 44 8% ( 2 6/5 8) ,( χ2 =3 95 ,P <0 0 5 )。治疗组住院天数 ( 5 6 3± 2 4 2 )d ,对照组 ( 69 1± 2 6 1)d(t =2 79,P <0 0 1)。治疗组存活率 43 5 % ( 2 7/62 ) ,对照组 2 5 9% ( 15 /5 8) ( χ2 =4 12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可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SBP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头孢噻肟(CTX)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治疗SBP寻找一种最佳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7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静脉滴注CTX 2 g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腹水中CTX的浓度;所得数据采用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拟和,求出有关动力学参数. 结果 CTX的体内代谢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与文献报道相同;t1/2β较正常人延长,提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CTX清除速度减慢;t1/2α与正常人相似,说明CTX分布与正常人无差别;腹水中CTX浓度8 h为1.30 μg/ml,能够达到大多数分离菌的MIC值,10 h CTX浓度为0.5 μg/ml,低于大多数分离菌的MIC值,达不到杀菌效果.结论治疗SBP,CTX最佳给药方案为:CTX 2 g,1次/8 h静脉注射,能够确保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并维持足够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后肾功能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医院感染自发性腹膜炎 (SBP)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162例医院感染 SBP患者的肾功能的变化 ,分析肾功能损害 (RI)的演变过程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有 SBP的患者肾功能损害 (SBP-R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 SBP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 (P<0 .0 0 1) ,63例发生 SBP-RI的患者中 ,进展型 SBP-RI占 3 6.5 1% ,稳定型 SBP-RI占 3 3 .3 3 % ,一过型 SBP-RI占 3 0 .16% ,进展型和稳定型 SBP-RI死亡率 (73 .91%、42 .86% )显著高于无 SBP-RI者 (16.16% ) ,一过型 SBP-RI(15 .79% )不增加死亡率。结论 SBP-RI的主要原因是感染 ,它的高死亡率与肾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