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方法 治疗基底节中等量(25ml-40ml)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微创组)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方法 组(联合组)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后第14天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第30天时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和第90天时Barthel指数.结果 联合组与内科组、亚低温组、微创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均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内科组(P=0.032).联合组SSS评分、FA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其他组好(均P<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MMP-9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和生存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大于60mL和死亡组(P<0.01)。(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组术后1~7d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组术后第5天内血清MMP-9水平均达正常。(3)手术组无效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出血量大于60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于发病后6~24 h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均于发病后9~11 d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2组血肿周围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对侧对称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影像学不仅可提供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可提供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4例分入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组(A组)4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34例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第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第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4d时A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第90d时微创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内科组(P<0.05),微创组的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指标及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与术前、术后14 d炎症指标以及血肿清除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总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 d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改善炎症指标水平,且血肿清除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格  沈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2):160+171-160,171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颅组1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120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于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病情轻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良率与重残率;比较2组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重残率低于开颅组,优良率高于开颅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MMP-9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MMP-9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入院第7天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MMP-9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第7天和第14天时MMP-9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MMP-9均明显增高,MMP-9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S-100B、MMP-9和脑水肿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该院收治的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内科保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血清MMP-9、TNF-α的变化。结果手术组患者血肿清除时间为(3.4±0.9)d,明显低于非手术组血肿清除时间(12.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7±4.5)d,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住院时间(23.6±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MMP-9、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血清MMP-9、TNF-α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血清MMP-9、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凋亡细胞为指标,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20只家犬为实验材料,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以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分为两组(随机数字法)进行实验:(1)对照组10只,造模成功后予内科治疗,不进行血肿清除;(2)微创组10只,造模6 h内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分别在清除血肿后1,3,5,7 d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凋亡细胞计数.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凋亡细胞计数比较则运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组间差异用q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组在清除血肿后1,3,5,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别为(6.3±1.702),(5.8±1.685),(4.2±1.762)和(4.1±1.875),与对照组(8.9±1.632),(8.6±1.342),(7.8±1.335),(7.9±1.4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0.632±0.077),(0.721±0.771),(0.549±0.124)和(0.430±0.136),对照组为(0.934±0.064),(0.997±0.075),(0.986±0.042),(0.874±0.165),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减少(P<0.01);微创组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细胞计数(37.4个)明显少于对照组(88.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微创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1.
毛湘渝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27-102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7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d1、d3、d7和d14时血浆及血肿引流液MMP-9水平。【结果】血浆及血肿引流液MMP-9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及血肿引流液中MMP-9含量的动态演变具有一致性,MMP-9过高表达参与了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MRI在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治疗犬脑出血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健康家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GF组(n=12),脑出血组(n=8)和对照组(n=4).在脑出血后1天、3天、10天、28天四个时间点进行MR扫描、Purdy评分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NGF组1~3天时血肿、水肿体积与脑出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肿灶周ADC、rCBF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28天血肿、水肿体积和血肿灶周ADC、rCBF均显著好于脑出血组(P<0.05),且fMRI动态演变与临床神经功能转归和病理结果相一致.结论 fMRI能客观、有效地定性和定量评价NGF基因治疗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跑台训练组和手术对照组。跑台训练和手术对照组又分为跑3天、跑7天、跑14天3个亚组,各亚组及假手术组每组5只大鼠。跑台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跑台训练,假手术组及手术对照组不予跑台训练。于跑3天、跑7天、跑14天3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技术测定缺血区脑组织中MMP-2及VEGF的水平。 结果:跑台训练组在跑7天、跑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跑台训练组缺血区脑组织在跑7天、跑14天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跑台训练能通过上调MMP-2及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和神经再生等,有利于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糖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埘照组,对照组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5、7d测外周血NES和血糖,3个月时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NSE和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SE和血糖,对神经元细胞有良好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探讨其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 122例重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15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35例);常规治疗力加床旁持续高流量血液净化组(净化组,31例);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组(联合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值,比较各组MODS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叫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氧合指数Pa02/Fi0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F)、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器官衰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有抑制hs-CRP、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作用持续床旁高流量血滤可以清除炎性介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阻断SIRS、ARDS发展和MODS形成,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机制,凋亡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证实脑出血后能量供应变化与凋亡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对象为 Wister大鼠 40只 干预以 50 μ L鼠尾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注血后分别于 12 h, 1, 3, 7 d处死大鼠,断头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对照组仅进针不注血.用 RT-PCR方法测定以上不同时相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情况. TdT介导的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 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 TUNEL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出血后 12 h,1,3 d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P >0.05) .至第 7天时表达明显下降 (P< 0.01). TUNEL阳性细胞在出血后 12 h开始表达 [(24.33± 2.50)个 ], 3 d达到高峰 [(214.17± 21.45)个, 7 d时仍持续较高水平 (124.88± 18.94)个 ]. 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无明显减少,晚期表达明显下降,在出血早期存在凋亡发生的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水肿形成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72h及10~14d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依据头颅CT结果,计算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呈动态变化,发病3d内升高最明显,随后下降,在血肿吸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仍高于正常水平.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血肿体积无关,但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3.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与急性期NIHSS评分无相关;但是与血肿吸收期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诱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肾组织中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RGZ)对急性环孢素肾病(ACN)的保护作用.方法 低盐基础上建立ACN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①对照组(6只):低盐饮食;②RGZ组(6只):低盐饮食+RGZ 5 mg/(kg·d);③CsA组(8只):低盐饮食+CsA 15 mg/(kg·d);④CsA+RGZ组(8只):低盐饮食+CsA 15 mg/(kg·d)+RGZ 5 mg/(ks·d).在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RANTES及MMP-9的表达量,以及HE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第14天时大鼠肾组织RAN-TES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8.38±1.23,RGZ组8.66±1.51,CsA组26.42±8.25,CsA+RGZ组16.37±1.16;MMP-g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6.81±1.52,RGZ组6.48±1.35,CsA组26.34±7.26,CsA+RGZ组14,19±1.64.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及CsA+RGZ组RANTES、MMP-9的表达均增高(P均〈0.05),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数显著增加(P〈0.05),且CsA组显著高于CsA+RGZ组(P〈0.05),单用RGZ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GZ通过下调趋化因子RANTES和MMP-9的表达,减轻急性环孢素肾病肾间质急性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潜伏期测定。结果B、C组大鼠的Bederson评分各时间点均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 ,与B、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大鼠的平衡木评分在术后 3d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7d ,除Bederson评分外 ,C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B、C组大鼠术后即刻SEP潜伏期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 7d ,C组大鼠SEP潜伏期的改善程度与术后即刻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并能通过调整脑梗死大鼠皮层SEP潜伏期使缺血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剂-1(TIMP-1)在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干纱布擦伤回肠浆膜,制成大鼠肠粘连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7、14d时粘连肠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d时模型组织中MMP-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术后7、14d时粘连组织中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各时相点时粘连肠组织中TIMP-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MP-9及TIMP-1在术后肠粘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