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越  商文静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5):367-369,383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多种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常用吸入性麻醉剂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预实施肺癌根治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七氟醚(SEV)组和异氟醚(ISO)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及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相比,SEV组患者在手术结束(T2)时血清IL-6浓度明显低于ISO组(P0.05);SEV组血清TNF-α浓度在术后24 h(T3)明显低于ISO组(P0.05);两组患者的sIL-2R血清浓度在围术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吸入性麻醉剂相比,七氟醚的使用可能对于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更具有积极意义,在肺癌根治术中麻醉药物选择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对腰椎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40,以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和对照组(n=40,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维持),两组麻醉诱导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推注维持术中镇痛。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T_0)、气管插管后即刻(T_1)、切皮1 min后(T_2)、拔除气管导管前即刻(T_3)血流动力学指标。抽取T_0、T_3、术后8 h(T_4)、术后24 h(T_5)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T0比较,两组CRP、IL-6、TNF-α在T3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4点达到最高(P0.05),T5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七氟醚组在T_3、T_4、T_5时间点CRP、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_4、T_5时间点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相比,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效果良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益于患者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全麻手术患者40例,术前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近1个月未服用脑血管扩张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异丙酚组(n=20),Ⅱ组为异氟醚组(n=20),术中分别以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用简易智能量表(MMS)的方法评估两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麻醉时间及术中各时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评分:Ⅱ组在麻醉结束后6 h(T_5)、12 h(T_6)、24 h(T_7)时,Ⅰ组在T_5、T_6时较麻醉诱导前(T_0)明显降低,Ⅱ组T_7时点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均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明显快于异氟醚麻醉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8 kDa转位蛋白( TSPO )在异氟醚麻醉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月龄SD雄性青年大鼠1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 AC组)和青年麻醉组( AA组);20月龄SD雄性老年大鼠10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 OC组)和老年麻醉组( OA组)。麻醉组吸入2%异氟醚6h,对照组吸入空气6h。麻醉后1d,2d,3d,4d进行水迷宫测试,检测海马组织TSPO蛋白表达。测定麻醉前( T1)、麻醉诱导6h(T2)、麻醉后24h(T3)、麻醉后48h(T4)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吸入异氟醚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老年大鼠延长明显(P<0.01);麻醉后大鼠海马区TSPO蛋白表达增加(P<0.05),老年大鼠增加显著(P<0.01);与T1相比,T2时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5),T3,T4时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异氟醚可能通过诱发神经炎症导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而其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海马区TSPO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23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术后1h、6 h MMSE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1),24h后逐渐恢复,72 h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1h均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七氟醚组术后6h POCD发生率为58.47%,明显高于丙泊酚组的29.66%(P<0.01).术后24h、72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有限,72 h后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建议术前积极消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高龄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反馈调控下,老年人硬膜外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异氟醚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异氟醚用量以及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硬膜外罗哌卡因用药浓度的不同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推注生理盐水+单纯异氟醚(ISO)吸入麻醉;B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2%罗哌卡因(R)+ISO;C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375%R+ISO;D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5%R+ISO。术中通过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50~60之间。术中监测并每隔5min记录吸入异氟醚浓度(FIiso)、呼末异氟醚浓度(FE'iso)、SBP、DBP和HR;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1h(T2)及2h(T3)抽血测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结果:①C、D两组术中平均MAP较低,每5分钟的变化值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组和D组的术中平均吸入异氟醚浓度(FIiso)及其每5分钟变化值明显低于A组(P〈0.05);C、D两组分别减少术中异氟醚用量约21%和23%,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组和B组血浆皮质醇及IL-6浓度在T2和T3均明显高于T1(P〈0.05),C、D两组血浆皮质醇升高不明显,IL-6在T3时升高,其中D组升高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BIS反馈调控下,0.375%、0.5%罗哌卡因硬膜外复合全麻时术中MAP适度降低,波动较小,且异氟醚用量分别减少约21%和23%,并有效降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及IL-6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78例于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后1、24、48 h MMSE评分、S100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4 h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 S100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对肝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6在术后及术后1 d均较麻醉前升高,丙泊酚组术后3 d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七氟醚组术后3 d仍高于麻醉前水平,且丙泊酚组血清IL-6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七氟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于术后、术后1 d外周血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上述指标在2组患者均于术后3 d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对肝癌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且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程度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后七氟醚预处理对行肝门阻断术患者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右肝癌的患者5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肝功能分级A级,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每组26例,2组患者在术中均行肝门阻断术,其中七氟醚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患者未采取吸入麻醉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_1)、肝门阻断时(T_2)、肝门开放后1 h(T_3)、3 h(T_4)、6 h(T_5)和术后24 h(T_6)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_NF-α)、D乳酸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直径、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T_NF-α、D乳酸盐水平均从T_3时开始上升,T_5时达到最高水平。而血清I-FABP水平从T_3时开始上升,T_4时达到最高水平。七氟醚组患者T_3~T_6时血清T_NF-α、D乳酸盐及I-FA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七氟醚预先吸入麻醉能够显著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在肝门阻断术中对肠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氟醚麻醉对普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 2 0例 ,分对照组和安氟醚组 ,每组 10例 ;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麻醉诱导 ,麻醉期间对照组不吸入麻醉药、安氟醚组麻醉期间吸入安氟醚。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 2 4h抽取静脉血 3ml测ALT、AST、LDH、CPK、CKMB、LDH1、AHBD。结果 AST安氟醚组术毕、术后 2 4h升高 ,对照组术后 2 4h升高。二组老年患者的CPK术毕、术后 2 4h与麻醉前比较升高 (P <0 0 1) ,安氟醚组的LDH、AHBD术后 2 4h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升高 (P <0 0 5 )。结论 安氟醚麻醉对进行普胸外科等大手术老年患者心肌酶谱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汪三岳  程远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78-82,12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程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153例,按照单肺通气时程将患者分为1组(〈1.5h)、2组(1.5-3h)、3组(〉3h),每组各51例。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以及手术结束前(T3)和术后1d(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T2~T3时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8变化情况。结果①各组间同时间点HR、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不同时点MAP、C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T3时点,1-3组萎陷肺及通气肺TNF-α、IL-8值均高于同组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时点,2组萎陷肺TNF-α、T3组萎陷肺IL-8值均高于比同组通气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单肺通气时程对老年患者术中、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但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8浓度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单肺通气超过3h最显著且萎陷侧肺比通气侧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 I)治疗Graves病过程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诊甲亢患者(初诊组,n=61)以及甲亢患者131I治愈后(治愈组,n=65)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sIL-2R、IL-5、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68)比较;分析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及治愈组患者血清IL-1β、sIL-2R、IL-5、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0.01);治愈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及TNF-α与初诊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TNF-α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FT4,sIL-2R与TRAb,以及TNF-α与TRA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以及TNF-α水平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判甲亢患者131 I治疗效果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本组患者60例,年龄40~65岁,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前2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分别于静推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前1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采上肢静脉血样,测定IL-6、TNF-α的血浆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患者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TNF-α浓度于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NF-α浓度在T4、T5时间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白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sIL-2 R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在HIE发病中的意义,为其免疫学治疗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血清IL-1β、IL-10、TNF-α、IL-2、sIL-2R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IL-1β、IL-10、TNF-α、sIL-2 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IL-1β、IL-10、TNF-α、IL-2、sIL-2 R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 ~Ⅱ级、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D组患者以剂量为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手术开始即刻15 min内静脉持续恒速泵注输入.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 (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以及术后24 h(T5)抽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T4、T5时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T4、T5时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少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对抑制手术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能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6、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的IL-1β含量在6h、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期间持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后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右美托咪定)32例和对照组(氯化钠)31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围手术期β-E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且明显高于同时段治疗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组内各时段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拔管即刻、术后1d、术后2d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拔管即刻、术后1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其中对照组麻醉后各时段β-EP、TNF-α、IL-6水平均高于治疗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各时段血清β-E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全麻期间持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有效缓解手术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滤器过滤体外循环(CPB)后余血回输对患者白细胞(WBC)数量、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CPB后余血回输过滤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检测CPB余血回输前、CPB余血回输完成后1 h、6 h、24 h、48 h的WBC数、IL-6、IL-8、TNF-α浓度。结果 WBC数过滤组CPB余血回输后1 h、6 h没有上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24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IL-6、IL-8、TNF-α浓度过滤组在CPB余血过滤回输后1 h、6 h、24 h低于回输前,并且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CPB后余血回输使用WBC滤器滤过能减少白细胞的数量,能有效抑制IL-6、IL-8、TNF-α浓度升高,减轻CPB后WBC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注乌司他丁降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n =30)和对照组(C 组,n=30)。两组麻醉方法相同,U 组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第1~3天将乌司他丁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静滴,20~30 min内静滴完毕,C 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静滴。分别于术前1天(T0)和术后第1天(T1)、第3天(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 TNF-α、IL-6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行认知功能评分,评价患者 POCD 的发生情况。结果U 组 T1血浆 IL-6、TNF-α水平较 T0明显升高(P <0.05),T2基本达到 T0水平,且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 C 组(P <0.05);C 组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较 T0均明显升高(P <0.05);U 组术后 POCD 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 C 组(16.7%,P <0.05);C 组MMSE 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5),而 U 组术前术后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MMSE 评分与血浆 TNF-α、IL-6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 =0.527、0.453,P <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老年人髋关节术后 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 POCD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