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洛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少坦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经(24hUAER)20-200μg/min,伴或不伴高血压,维持原DM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洛沙坦(50mg/d)或依那普利(20mg/d)治疗12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UAER、H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1例慢性肾衰(CRF)患者及40例健康成人血及尿的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及尿液IFN-γ含量分别为(6262±2.68)ng/L和(43.01±2.57)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5±7.10)ng/L和(75±6.14)ng/L](P<0001),但与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无显著相关性(血清及尿IFN-γ与BUN、Scr相关系数分别是r=0.2425、03056、01533和01750,P>005)。结论:IFN-γ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参与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网络调节,血清及尿液中IFN-γ水平受到机体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数量及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与肌酐清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6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1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23例对照者的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在IDDM组,无论是肌酐清除率(Ccr)正常或减低,其GH值均为2.53±1.73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0.71±0.53μg/L(P<0.05),GH与Ccr呈负相关(r=0.63,P<0.01),NIDDM组Ccr<50ml/min者GH值为1.83±0.4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Ccr>80ml/min组(GH0.83±0.49μg/L,P<0.05)。糖尿病(DM)伴微血管并发症者,GH值为2.92±1.70μg/L,高于无此并发症者GH1.24±0.97μg/L,(P<0.01),认为GH与DM微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效能的判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判断腹透效能的指标在临床运用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44例CAP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尿素KT/V(KT/V)、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及氮表现的蛋白质水平(nPNA)的变化及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44例患者94例次的观察显示,KT/V与CCr在判断透析效能上有明显差异,KT/V更大程度上与透析剂量呈正相关,KT/V=1.16+0.00011×透析剂量(r=0.27P<0.05)、与患者的体表面积呈负相关(r=-0.59,P<0.01),而CCr则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呈正相关,CCr=49.3+10.23×RRF(r=0.84,P<0.001),而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36,P<0.05)。此外,nPNA水平的变化与KT/V及CCr呈正相关(r=0.26~0.33,P<0.05),Alb与KT/V呈明显相关(r=0.40,P<0.01)。结论:尿素KT/V和CCr完全可以作为反映透析效能的可靠指标,若结合Alb及nPNA观察,则更能反映患者的情况。此外,本文还观察到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透析液量,不仅可以精确地计算透析需求量,而且还能预测透析效能,减少合并症的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情况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  方法:测定30 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60 例EH患者(EH组,其中包括轻度EH组32例、中度EH组28例)用药前后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肌酐。  结果:①轻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中度EH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轻度EH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P< 0.001),且与病程有关。②血清肌酐在中度EH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轻度EH组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 0.05)。③非洛地平治疗后,轻度、中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P< 0.001),轻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 0.05),而在中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  结论: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血清肌酐能更早的识别高血压肾脏损害,非洛地平降压的同时能预防或延缓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华  陈坤 《高血压杂志》1999,7(3):244-246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 E H)不同时期患者血浆内皮素( E T)、心钠素( A N P)、血管紧张素( Ang)、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和一氧化氮( N O)浓度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主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66 例 E H 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和24 例正常人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E H 不同时期患者血浆 E T、 A N P、 Ang水平增高与平均动脉压( M A P)有良好相关性(r= 0.5648,0.3841,0.5162, P< 0.01~0.001);c G R P、 N O 水平降低与 M A P无关(r= - 0.04,- 0.16, P> 0.05),且两者与 E H 分期有密切关系,经苯那普利治疗8 周后其浓度呈明显改变。 结论: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苯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变其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尿层粘连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层粘连蛋白(LN)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PEG-4000和γ球蛋白浓缩的尿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83例糖尿病患者的尿LN含量,同时测定了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清除率(Ccr),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 选用150g/L的PEG-4000和0.5%的γ-球蛋白,二者具有良好的浓缩功能,糖尿病患者尿LN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 尿LN可作为诊断早期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MAU的NIDDM合并EH患者与27例正常白蛋白尿(NAU)的NIDDM合并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等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MAU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较NAU组显著增高〔(141.20±6.77)mmHg对(130.53±6.92)mmHg,P<0.001〕,而且NMSP与UAER呈独立的相关性〔标准偏回归系数(β)=0.453,P=0.0006〕。结论:在NIDDM合并EH患者中,NMSP升高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能是MAU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及白蛋白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 (Cp)及尿白蛋白 (Alb)的因素。 方法 记录及测定 1 0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腰围、臀围、腰臀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尿素氮、肌酐 (Cr)、尿酸、血脂、血Alb,并留取晨尿测定Cp、Alb及Cr,对尿Alb/Cr、尿Cp/Cr与以上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部分患者分入控制血糖组、控制血压组或对照组 ,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 ,比较尿Alb/Cr及尿Cp/Cr的变化。结果 尿Alb/Cr与血白蛋白、血Cr、尿酸、收缩压、体重、体重指数等因素相关 (P <0 .0 5)。尿Cp/Cr与血Alb、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等因素相关 (P <0 .0 5)。控制血糖和控制血压可降低尿Alb/Cr及尿Cp/Cr。 结论 尿Alb/Cr及尿Cp/Cr均受到糖代谢、脂质代谢、血压及肥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杓型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的关系,探讨老年人杓型高血压MBP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58例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MBPS组及NMBPS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BI、UmAlb/Cr检测,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分析2组MMSE评分、ABI、UmAlb/Cr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BUN、Cr、Glu、HDL-C、LDL-C、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24hSBP、dSBP、nSBP、24hMAP、dMAP、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均高于NM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BPS组与NMBPS组比较,MMSE评分、ABI显著降低,UmAlb/Cr显著升高,MBPS组MCI发生率、外周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PAD)发生率、UmAlb/Cr阳性率均高于NM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BPS与MCI、ABI、UmAlb/Cr呈中度相关,与年龄呈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人杓型高血压MBPS是导致MCI、PAD以及早期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伊贝沙坦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300mg/d;常规治疗组40例,给予钙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排除对血尿酸代谢有影响的药物ACEI及利尿剂等。治疗6周后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变化。结果:伊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SBP、DBP和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P〈0.01)。伊贝沙坦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分别由治疗前(448.1±50.8)μmol/L、(10.7±1.3)mmol/L、(149.1±13.8)μmol/L、(57.1±17.4)mg/L下降至(367.9±42.9)μmol/L、(8.2±1.0)mmol/L、(120.9±11.5)μmol/L、(44.6±13.7)mg/L(P均〈0.01),而常规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具有降血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和 2型糖尿病 (DM)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 方法  187例患者 ,分 3组 :高血压病组 (EH,71例 ) ,2型糖尿病组 (DM,49例 )和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 (DM EH,6 7例 )。观察各组 2 4h动态血压和心率 ,进标准定量饮食 ,分析进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的变化。 结果  EH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 ABPS)和2 4h平均舒张压 (2 4h ABPD)较 DM组明显增高 (P<0 .0 1) ,而 DM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心率较 EH组快 (P<0 .0 1)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 6 0 min的 SBP、DBP和心率较餐前对应时间点升高(P<0 .0 1) ,餐后 90 m 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DM组和 DM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90 min SBP、DBP和心率下降 (P<0 .0 1) ,餐后 12 0 m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结论 高血压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 ,表现为高血压病患者餐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而 2型糖尿病或伴高血压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和心率下降 ,且其血压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慢。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常志文 《心脏杂志》2009,21(4):517-518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相关因素,探讨血尿酸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组78例(A组),中青年高血压病组57例(B组),老年健康对照组41例(C组)。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检测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A组:23%,B组:28%,C组:2%。A组与C组比较,A组BMI、WHR、SUA、TG、TC、SBP、DBP、FIn、HOMA-IR均明显升高,A组Ccr、HDL-C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比较,A组WHR、FIn、HOMA-IR、Ccr、DBP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血尿酸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及脉压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8例住院患,分为高血压病组(EH组,116例)、2型糖尿病组(DM组,100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组(EH+DM组,112例),行24小时态血压(ABPM)检测,其中30例患再行有创桡动脉压测量,观察餐前和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变化特点。结果:EH组餐后SBP和DBP升高(P<0.01),而以SBP升高更明显,列后PP升高(P<0.01)。DM组SBP和DBP均下降(P<0.05),但餐后P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H+DM组和DM组患各餐后SBP和DBP降低,其中EH+DM组餐后DBP下降较显,餐后PP也增大。而H组患餐后SBP和DBP升高,而以SBP升高较显,餐后PP也增大。DM组患各餐后SBP和DBP降低幅度相似,其餐后PP无明显变化。三组患餐后血压和脉压变化各有其特征,其机制可能与大动脉硬化程度、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常血压高值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高值患者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正常血压高值患者是否存在与血压升高相关的靶器官损害,以指导其治疗和预防.方法:根据JNC-7诊断标准筛选病例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NT组)56例;正常血压高值组(PH组)51例;高血压组(EH组)54例.留取晨尿,抽取静脉血,离心后采用放免法和酶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Ib)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与NT组相比,PH组和EH组尿β2-MG、mAI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UN、Cr在EH组明显升高,与NT组比较P<0.01;在PH组BUN轻度升高,与N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Cr明显升高, 与NT组比较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水平与尿β2-MG、mAIb及BUN、Cr的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体质指数、血糖、胆固醇、TG,血压水平仍与尿β2-MG、mAIb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PH组患者尿β2- MG 、 mAIb 、 Cr 出现了异常变化.且血压水平与尿β2-MG、mAIb及BUN、Cr的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正常血压高值患者可能存在与血压升高相关的肾损害.血压水平是导致尿β2-MG、尿mAI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剂量为0.5g/次,1日3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佰得推广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时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时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方法对73例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除低频(LF)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伴有MI和LVH与无MI和LVH患者比较,R-R间期均方根(rMSSD)、R-R间期差值>50ms(PNN50)、高频(HF)和LF/HF比值等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MI和LV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除HF(P<0.05)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的主要原因,MI和LVH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张力平衡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