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通过对生物喂养模型(BB)大鼠和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饮食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以及在人类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婴幼儿期喂牛奶和/或非母乳喂养是1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儿科学会1994年和1997年推荐在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婴儿中进行母乳喂养并推迟接触牛奶的时间。毋须置疑母乳喂养的好处,但对于牛奶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目前尚无确凿证据,然而牛乳的争论引发了基因型、粘膜免疫功能和1型糖尿病之间的可能联系。 一、饮食和啮齿类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在BB大鼠和NOD小鼠,用合成氨基酸和酪蛋白降解产物喂养组与未经处理的酪蛋白喂养组相比,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在BB大鼠,如果加入25%的酪蛋白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或小牛血清白蛋白或牛奶蛋白,并不能逆转这种保护作用。Scott等人的研究表明,植物尤其是小麦和大豆中的某些成分,是导致BB大鼠发生糖尿病的主要饮食因素。在NOD小鼠则尚无此类依据。Elliott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1酪蛋白的降解产物β-casomorphin(鸦片受体激动剂)有致糖尿病作用,并能被鸦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2.
牛奶蛋白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提示牛奶 ,尤其是牛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可能是引起 1型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因素 ,1型糖尿病易感者的发病和在婴儿期进食牛奶有关。对于 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BB大鼠和NOD小鼠 ,在断奶初期给与牛奶或BSA ,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BSA及其他牛奶蛋白抗体。和BSA抗体结合的自身抗原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分子量为 6 90 0 0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揭示牛奶,尤其是牛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因素,1型糖尿病易感者的发病和在婴儿期进食牛奶有关。对于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BB大鼠和NOD小鼠,在断奶初期给在牛奶或BSA,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BSA及其他牛奶蛋白抗体。和BSA抗体综合的自身抗原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分子量为69000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β细胞的主要抗原被认为是糖蛋白的二聚体,分子量约64KD。它不仅在糖尿病病人体内,而且在两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即BB大鼠和NOD(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体内存在。抗这种抗原的循环抗体可在发生IDDM的前几年或最近诊断为IDDM的病人体内,以及这两种动物模型的体内存在。人抗64KD蛋白的抗体与相应的大鼠蛋白有交叉反应,说明它们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牛奶摄入和遗传背景对 1型糖尿病遗传高危婴儿对胰岛素的免疫反应的影响。设计与方法 选择一级亲属为 1型糖尿病 ,且有增加 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的婴儿 ,母乳喂养 6~ 8个月 ,期间添加配方饮食。随机分为 3组 :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 (CM组 ,n =5 8) ;以水解酪蛋白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 (HC组 ,n =6 1) ;未添加配方饮食的母乳喂养组 (BF)。分别在 3、6、9、12、18、2 4月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胰岛素的增殖反应 ,细胞增殖程度用刺激指数 (SI)表示 ;另外测定牛胰岛素 (BI)和人胰岛素 (HI…  相似文献   

6.
[英]/Yoon JW…//Science. -1999,5417.-1183~1187 本实验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了β胰岛细胞上谷氨酸脱羧酶(GAD)的表达与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的确切关系。 将两种不同变异型的小鼠GAD cDNA(rGAD65和rGAD67)的反义基因转移到NOD小鼠的胚系细胞上,然后将这些干细胞植入雌性NOD鼠,经传代得到六个表达GAD反义基因的转基因NOD小鼠品系。将此六系小鼠分为两组,第1组小鼠根据它们表达的转移基因数目的相对多少记为H-AS-GAD-NOD系、M-AS-GAD-NOD系和L-AS-GAD-NOD系;第二组中的三系小鼠依同样的标准记为HK-AS-GAD-NOD系、MK-AS-GAD-NOD系和LK-AS-GAD-NOD系;对照组是相应数量的不表达GAD反义基因的NOD小鼠(Transgenic Negative,TN组)。蛋白免疫印渍分析结果表明:H-AS-GAD-NOD系小鼠完全抑制了GAD在β胰岛细胞上的表达,M-AS-GAD-NOD和L-AS-GAD-NOD则中度和轻度抑制了GAD的表达,而GAD在上述各实验组小鼠的脑组织中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差别。 研究还监测了各系转基因NOD小鼠与TN组小鼠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发现第40周时,第1组15例H-AS-GAD-NOD系小鼠没有1例发病,而M-AS-GAD-NOD系、L-AS-GAD-NOD系和TN小组小鼠的发病率分别为67%(12 of 18)、75%(12 of 16)和81%(17 of 21)。第20周时组织学检查显示:H-AS-GAD-NOD系80%以上的胰岛未受损伤,患有胰岛周炎者少于20%;其它系和对照TN组的大部分小鼠患中度或严重的胰岛炎。第2组结果与第1组相似。作为转基因的对照,本研究将另一种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衣壳蛋白的反义基因转移到NOD小鼠的染色体DNA上,发现即使这些小鼠完全表达了该转移基因,其糖尿病的发病率仍接近没有表达该基因的NOD小鼠(82%)。上述结果表明,NOD小鼠GAD的特异性缺失可防止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 将20周雌性H-AS-GAD-NOD系小鼠的脾细胞输入到6~8周的联合T细胞缺陷的NOD小鼠(NOD.scid小鼠)体内,10周以后,8例NOD.scid小鼠没有1例发病;而将TN组小鼠的脾细胞输入到另外10只NOD.scid小鼠体内,10周后则有9例小鼠患了糖尿病。实验结果表明表达GAD反义基因的NOD小鼠体内GAD特异性的T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抑制。 结论 研究认为GAD是GAD特异的T细胞引发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关键抗原,β胰岛细胞GAD的表达缺失可保护细胞免受T细胞介导的免疫攻击,可防止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 (沈文浩摘 白 云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保护效应。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GDM患者2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每组70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收集GDM患者罹患T2DM的相关致病原因。结果 210例妊娠产妇均完成相关的随访观察,并对其进行检测,其中母乳喂养组10例(14.29%)被诊断为T2DM,人工喂养组31例(44.29%),混合喂养组45例(64.29%),母乳喂养组T2DM发病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eibull分布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平衡后,母乳喂养组于生产后2年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率为0.42(95%CI:0.22~0.81),与人工喂养组的0.52(95%CI:0.38~0.90)、混合喂养组的0.54(95%CI:0.35~0.9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方式能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探讨黄芪多糖 (APS)对NOD小鼠 1型糖尿病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OD小鼠胰岛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 APS组中5 .47%的检测基因 (63 / 115 2 )表达明显差异 ;上调基因 2 8条 ,下调基因 3 5条 ;17条基因在功能上与免疫有关。结论 黄芪多糖能预防或延缓NOD小鼠 1型糖尿病的发生 ,可能与其纠正Th1/Th2 型细胞 /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含V-set和免疫球蛋白城4(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T1DM)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含有VSIG4的腺病毒,免疫NOD小鼠,观察对CD8+T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携带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和PBS组比较,携VSIG4的腺病毒并能抑制NOD小鼠的CD8+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的分泌,并降低NOD小鼠糖尿病的患病率。结论VSIG4腺病毒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并可以延缓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为T1DM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范建高  田丽艳  张颖  张洪德  郑晓英  丁晓东 《肝脏》2001,6(4):236-237,270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None-obese diabetic NOD)小鼠的肝组织学改变及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26只NOD小鼠,低脂低蛋白饮食饲养于屏障系统内.观察至发生显性糖尿病或9月龄时处死.分析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时,11只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始终正常,15只(57.7%)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两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肝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者7例(26.9%),其余小鼠均有泡沫样和(或)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8例(30.8%)达到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相关分析显示,随着NOD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肝脂肪变性程度呈加剧趋势;糖尿病组肝脂肪变程度显著重于血糖正常组(秩和检验H=14.084,P<0.001).脂肪肝组(n=8)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n=17),分别为26.10±7.12对12.31±10.00mmol/L(t=3.057,P<0.01)和6.90±1.66对3.91±2.11mmol/L(t=3.547,P<0.01).结论NOD小鼠是研究1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相关性的良好模型,空腹血糖水平与NOD小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田丽艳  范建高 《肝脏》2010,15(1):19-22
目的观察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肝脏损伤,探讨高血糖与肝脏病变的关系。方法53只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C组,n=23)和高脂饲料组(HF组,n=30)。所有小鼠均在确诊为糖尿病后2周或观察至9月龄时处死。检测各组的肝指数、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NC组小鼠均无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但糖尿病组(NC-DM组)肝指数、血糖、TG及ALT、AST均高于非糖尿病组(NC-ND组)小鼠(P0.05)。HF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糖尿病组(HF-DM)重于非糖尿病组(HF-ND)(P0.01),所有小鼠均表现为肝脏轻度非特异性炎症。DM组小鼠肝细胞胞质有糖原蓄积。结论NOD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与高脂饮食有关,高血糖可引起胞质糖原蓄积及肝酶学异常,并加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酮饮食(KD)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周后,分为正常喂养组(ND)、生酮饮食组(KD)、75%热量限制组(CR),另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以标准饲料喂养。C、ND组自由进食标准饲料,KD组自由进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 mRNA表达的情况,探讨visfatin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大鼠4周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继续高糖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取材,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检测内脏脂肪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FBG、FINS、TC、TG水平、IR值升高;内脏脂肪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并与FBG、TG、I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visfatin mRNA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原特异调节的T细胞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辅以荧光标记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四聚体染色,从自发性糖尿病的NOD小鼠和非糖尿病的BALB/c小鼠中分离出谷氨酸脱羧酶(GAD)多肽特异性T细胞。分别应用抗原刺激试验、酶联免疫反应、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上述T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最后将上述T细胞给NOD/scid小鼠静脉注射,检测这些T细胞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当用不同多肽诱导同一品系时,NOD小鼠T细胞分泌不等量的干扰素-γ,相似量的白介素(IL)-4和IL-10;BALB/c小鼠T细胞分泌类似量的细胞因子。当同一多肽诱导不同品系时,NOD小鼠T细胞较BALB/c小鼠T细胞分泌较少量的IL-2但较大量的IL-4和IL-10。这些NOD小鼠T细胞均可以有效地抑制NOD/scid小鼠的糖尿病发生。结论 两种毗邻的GAD多肽诱导NOD小鼠产生的T细胞表达不同的细胞因子分泌类型,但这些NOD小鼠T细胞均可以有效地抑制NOD/scid小鼠的糖尿病,因此推论这些细胞为分泌独特细胞因子且抑制糖尿病的T调节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通路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高脂饮食诱导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处理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4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予常规饮食,n=12)、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T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组织表达的差异。方法取12周和24周正常雄性C57bl/6小鼠、非肥胖T1DM NOD小鼠和自发T2DM db/db小鼠胰腺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研究。观察ATⅡ和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 12、24周龄db/db小鼠AT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12周龄NOD小鼠胰腺ACE2表达升高(P0.01),而24周龄时出现下降;db/db小鼠ACE2与之相反。结论胰腺组织中,T1DM早期以ACE2升高为主而ATⅡ表达不明显,而T2DM存在明显的ATⅡ表达升高,且晚期可出现ACE2表达上升。  相似文献   

17.
1型糖尿病主要是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非肥胖性糖尿病 (NOD)小鼠是一种广泛用于 1型糖尿病研究的啮齿类动物模型 ,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和免疫学的表现与人类 1型糖尿病相似。国内外对于预防 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如用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 (GAD)、热休克蛋白 (HSP)等诱导机体建立免疫耐受 ;用微生物制剂环孢素 A、完全弗氏佐剂 (CFA)、卡介苗等进行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 ;用 Th 2细胞因子系列 IL - 4、IL - 10等纠正 Th 1/ Th 2功能失调等。但是 CFA是否能诱导胸腺细胞凋亡 ,清除自身反应性 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大、小剂量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 w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血清hs-CRP、TNF-α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有所恢复(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Zaccone P…//Diabetes.-1999,48.-1522~1528 研究了应用抗炎症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3(hIL-13)治疗非肥胖糖尿病(NOD)大鼠自发性或转移性1型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研究设计和方法本研究使用血糖正常的雌性NOD大鼠观察hIL-13对自发性1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使用血糖正常的雄性NOD大鼠观察hIL-13对转移性1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另有一组经磷酸盐缓冲溶液处理为对照组。分离大鼠脾脏的脾淋巴细胞(SLC)体外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腹腔注射仓鼠抗-大鼠CD3单克隆抗体,体内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M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IgE。胰岛组织学检查:根据胰岛单核细胞浸润程度分级评分,每只鼠至少计数15个胰岛,每个胰岛的平均分数为总分数除以所检查的胰岛数目,胰岛炎积分(ISs)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 本次实验应用hIL-13治疗白NOD鼠第5周龄开始至16周龄结束。实验结束时,hIL-13治疗组无一例发生1型糖尿病,而对照组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9%。组织学检查亦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炎较轻。急性糖尿病动物的脾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转移到血糖正常的同源动物可引起该动物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本研究发现,脾细胞转移4周后,NOD大鼠对照组大部分发生了1型糖尿病,而hIL-13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减少,组织学检查表明,治疗组ISs明显低于对照组(2.76±0.85比3.68±0.3,P=0.003)。鼠16周龄时处死并分离SLC,分析发现治疗组SLC比对照组分泌较少的IFN-γ。NOD鼠腹腔注射仓鼠抗大鼠CD3后治疗组鼠血TNF-α、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脾细胞转移的NOD大鼠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研究认为,hIL-13具有显著的免疫下调性质,从而进一步证明IL-4相关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杨秀英 李 萍摘 刘长山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在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组织表达的差异. 方法 取12周和24周正常雄性C57bl/6小鼠、非肥胖T1DM NOD小鼠和自发T2DM db/db小鼠胰腺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研究.观察ATⅡ和ACE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2、24周龄db/db小鼠AT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12周龄NOD小鼠胰腺ACE2表达升高(P<0.01),而24周龄时出现下降;db/db小鼠ACE2与之相反. 结论 胰腺组织中,T1DM早期以ACE2升高为主而ATⅡ表达不明显,而T2DM存在明显的ATⅡ表达升高,且晚期可出现ACE2表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