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渊方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用鼻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0%,对照组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方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34-36
学习并总结蔡福养教授治疗鼻渊的学术经验,探讨其学术经验的渊源和辨治特色。蔡福养辨治鼻渊,理法方药均体现尊古崇经的思想,应用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强调鼻渊的发病与肺、脾、肝胆之间的联系,以“宣、清、升、散”为治疗原则,常以泻白散、苍耳子散、龙胆泻肝汤和补中益气汤等方加减化裁,并形成自己的经验方“蔡氏鼻窦炎汤”,对总结鼻渊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辨治鼻渊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渊方治疗鼻窦炎95例庆云县人民医院(253700)梁东海济南天桥区医院(250031)梁桂荣庆云妇幼保健站(253700)王玉兰关键词鼻窦炎;鼻渊方;疗效观察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20余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鼻渊方治疗鼻窦炎,获得较为满...  相似文献   

4.
鼻渊是指以鼻塞,鼻涕脓浊涓涓而下,量多不止等为主要症状的鼻疾。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副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化脓性炎症。目前有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大量抗菌素消炎,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于1994年以来自拟鼻渊4号方治疗湿热型鼻渊68例,疗  相似文献   

5.
鼻渊康是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与多年的临床经验拟定的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清窦排脓、祛风通窍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鼻渊(急慢性副鼻窦炎)获得满意疗效。为探讨中药剂型的出路,笔者对鼻渊康袋泡剂与汤剂治疗鼻渊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渊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鼻渊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渊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苍耳子散在鼻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苍耳子散是鼻科临床常用方 ,出自《济生方》卷五 :辛夷仁半两 ,苍耳子两钱半 ,香白芷一两 ,薄荷叶半钱 ,上晒干 ,为细末 ,每服两钱 ,食后用葱、茶清调下。功效 :疏风止痛、通利鼻窍 ;主治 :鼻渊 ,鼻流浊涕不止。原方用于风邪上攻之鼻渊。临床上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 ,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治疗。我在从师学习中 ,发现此方功效力捷 ,方小义精 ,灵活运用 ,在鼻病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疗效。1 急性鼻炎女 ,9岁。鼻塞 ,声重 ,流黄白黏涕 5 d,不发热 ,无咳嗽。查见 :鼻腔黏膜急性充血 ,鼻下甲肿胀 ,鼻道少量白黏状分泌物 ,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渊通窍方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8月180例慢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计鼻渊通窍组、伯克纳组、联合用药组,统计分析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2、IL-6水平。结果鼻渊通窍组及伯克纳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IL-2、IL-6降低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及炎症因子降低水平均显著优于上述2组患者。结论单纯鼻渊通窍疗法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虽然并不显著,但是鼻渊通窍疗法结合伯克纳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炎症因子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导师张勤修教授认为鼻窍和鼻玄府的闭塞是慢性鼻渊的重要发病机制,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成了慢性鼻渊的发生。根据此理论,他指出了"开双窍"为慢性鼻渊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渊方治疗鼻窦炎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茹  常树元 《四川中医》2007,25(12):107-107
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口服鼻渊方治疗鼻窦炎160例。结果:95%的患者治疗后鼻塞及脓性鼻涕等症状消失。结论:中药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鼻渊以鼻塞、脓涕不止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痛及嗅觉减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鼻渊”首见于《黄帝内经》,“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蠛。”胆为中精之府,胆气通于脑,脑下通頞,頞下通鼻,胆经有热,常上犯于脑,脑经頞下犯鼻,即形成鼻渊,浊涕不止。鼻渊在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证热证之鼻渊,多为急病,称为急鼻渊;寒证虚证之鼻渊,多为久病,故称为慢鼻渊。胆为刚脏,易化热化火,若平素饮酒厚味,湿热蕴积,或邪热壅盛内伤于肝,肝胆火热易致急鼻渊。本文主要分析“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在鼻渊中的认识与发展,为中医药治疗鼻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姚子杨 《国医论坛》2006,21(4):21-23
目的:观察针刺、口服鼻渊舒、针刺加口服鼻渊舒治疗急鼻渊的疗效.方法:将99例急鼻渊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口服鼻渊舒组和针刺加口服鼻渊舒组,每组各33例.针刺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鼻渊舒口服液10ml/次,3次/日,10日为1个疗程.结果:针刺加口服鼻渊舒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87.88%,口服鼻渊舒组为84.85%,针刺加口服鼻渊舒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鼻渊舒口服液在急鼻渊治疗中优于单纯针刺、口服鼻渊舒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鼻渊之名始于《内经》。《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从上述经文可知:鼻渊系因气之厥逆,使胆移热于脑而成。其症状为鼻  相似文献   

14.
鼻渊证治     
鼻渊一证,最早载于《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鼻渊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寿世保元》中说:“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这说明了不仅胆移热于脑可致鼻渊,且风热在脑,也会伤及脑气,而致流涕不止,这与现代医学中的流感是急性鼻窦炎之原因之一的观点相似。又说:“夫鼻者,肺之候,时常和则吸饮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病也……,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壅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对清阳之气与五官七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强调"上窍"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失之则会浊阴不降,九窍不通。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特点为"浊涕下不止",发病部位在鼻窍中之窦窍,病机为肺、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浊邪壅滞窦窍。古今医家在《黄帝内经》清阳理论指导下,以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为鼻渊治则,制定了很多鼻渊方,但未被重视与使用。笔者查阅了历代古籍和当代中医名家著作,汇集了75个鼻渊方,总结了其组方用药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玉兰花的花蕾在尚未开放时采摘下来,干燥后入药,叫作辛夷。辛夷是祛风通窍中药,性温,味辛,善治各种鼻病。《本草纲目》介绍辛夷主治病症,列出的是相当于现代慢性鼻炎为主的多种鼻病,包括鼻渊、鼻鼽、鼻窒、鼻疮等。中医文献有许多辛夷治疗鼻病的方子。《济生方》苍耳散治鼻渊: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晒干后研粉,用葱、茶煮水送服。《缪氏方选》治鼻内作胀或生疮:辛夷、黄连、连翘,稍炒过后研成粉末,用白开水送服。《证治准绳》川芎散治鼻塞:鼻内窒塞不通,不  相似文献   

18.
<正> 苇茎汤出于《千金要方》,由苇茎60~120克、苡米24~30克、冬瓜仁24克、桃仁9克组成。此方药少、量大、力宏,是治疗肺痈的专方。笔者采用该方化栽治疗鼻渊和肠痈,效果良好,现举两例,供同道参考。例一:鼻渊孙×,女,35岁,工人。1980年1月10日就诊。患者鼻塞不通,流黄浊涕,经常头痛,睡眠多梦,已有三年。近因  相似文献   

19.
诸云龙 《河北中医》1989,11(1):11-12
鼻窦炎是最常见的鼻病之一,其中尤以上颌窦炎为最多,临床上以慢性者居多。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鼻渊”。早在二千年以前的《素问·气厥篇》中即有“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的记载。《外科大成》中进一步明确地指出:“鼻渊者,鼻流浊涕,黄水腥秽是也,又名脑崩、脑漏”,“鼻渊而脑痛者名控脑砂”。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以往对本病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鼻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战国  常学丽 《四川中医》2004,22(11):88-8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中药自拟方治疗鼻渊,局部滴1%呋麻合剂。结果:观察26例,治愈2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1%,平均治愈天数13天。结论:应用自拟方,疗程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