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某社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评价与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对娱乐场所内的125名服务小姐进行无记名基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传播途径、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对她们进行以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改善求医行为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她们进行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不足,干预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P(0.001)。结论在暗娼人群中进行的推广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有效的、紧迫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孕妇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瑞安市5所城郊医院,对800名孕妇开展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与固定医务人员面对面自愿咨询及发放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2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较匮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应继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套完善、科学的反映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和行为干预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我国的艾滋病相关干预项目评估工作的开展。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利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结合各项指标的分析方法和现场调查以及相关的干预模式研究,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主要针对于服务普通大众和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完成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并提出了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模式。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艾滋病多发年龄阶层、地区等相关指标进行准确的判别,对于我国的艾滋病相关干预项目评估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和行为干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充分利用专家咨询法,可以使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更加简单、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评价与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对娱乐场所内的125名服务小姐进行无记名基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传播途径、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对她们进行以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改善求医行为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她们进行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不足,干预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经χ2检验P(0.001。结论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进行的推广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有效的、紧迫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盐田区公共场所艾滋病健康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深圳市盐田区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786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知晓水平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态度正向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对娱乐场所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动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2071名、高中生2589名、职中学生2796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高于教育前;对12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教育后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安全性行为教育、反吸毒教育是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参观图并茂的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VCD,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应与性伦理、性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效果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研究在宛城区乡镇企业农民工中抽取800名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教育后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84.2%、85.8%,较受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行为的正确率分别为74.6%、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对乡镇企业农民工广泛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季文琦  刘红霞  靳祎  刘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40-2842
目的 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以保定市四所高校2 0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而对照组不进行参与式综合干预.干预前、后两组统一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高校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综合干预是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井陉煤矿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2032份。[结果]有69.3%的井陉煤矿工人听说过AIDS,但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1.6%~30.5%,其高低与矿工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对传播途径的正答率只有21.9%~53.6%,矿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书刊、报纸、宣传画册等等大众媒介;在与配偶和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经常使用者分别为3.2%和7.4%,从未使用者为64.7%和65.6%;10.2%的矿工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且27.9%拥有2个以上非婚性伴。[结论]煤矿工人中存在高危性行为,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低,急需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煤炭行业中的农民合同工(农协工)对艾滋病的认识,探索适合农协工的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模式.方法 元氏煤矿的男性农协工1 051人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煤矿职工活动中心开展为期5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艾滋病相关知识、传播途径等的讲解,发放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彩色宣传画、海报、月历,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录像、专家讲座及安全套使用观摩,进行干预模式的综合评价.结果 多种方式的综合干预使得农协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其中,专业人员讲座方式由7.58%提高到25.00%,参与式培训方式则由2.46%升高到13.18%;自我保护意识及行为亦为有改变,发生非婚性为的农协工减少到7.62%;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升高,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24.42%升高到42.31%,夫妻之间安全套的使用率亦提升到36.07%.结论 以煤矿职工活动中心为依托,在广播、电视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基础上,定期组织艾滋病专业人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活动,配以健全的制度,有助于提高煤矿农协工对艾滋病认知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评价其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探索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6个建筑工地的337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农民工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2.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不高,每次都用的仅6.1%。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多项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提高到84.5%(P<0.01);对艾滋病人的态度也有转变,如朋友得了艾滋病会像以前一样继续和他来往的比率提高到66.2%(P=0.008)。干预后,有85.8%的人愿意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来预防性病/艾滋病。结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依托民工学校、在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他们的态度及相关行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煤矿工人尘肺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适合煤矿工人尘肺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焦煤集团4个煤矿600名下井工人,按年龄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干预三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干预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性集中授课;单纯性集中授课和发放宣传折页;单纯性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折页和参与式培训的模式进行尘肺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除了《职业病防治法》及就医场所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7.80%和68.48%,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85%;相关态度认可率范围为70.36%~91.82%;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如主动学习尘肺病健康知识仅51.28%。健康教育干预后,三个干预组的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显著改善,组间相比可知干预三组的效果最佳(P〈0.05)。[结论]三个干预组所采取的干预方式都可以改善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但以单纯性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折页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效果最佳,是尘肺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术推广材料在煤矿农民工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省某市571名男性煤矿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后进行健康教育干预,9个月后进行随访、了解研究对象相关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煤矿农民工的包皮环切相关知识显著提高,包皮环切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保护性伴生殖卫生与健康、预防生殖器炎症或肿瘤的知晓率分别达到76.61%(321/419)、63.01%(264/419)、52.03%(218/419),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煤矿农民工的手术意愿明显提高,从基线的26.09%(149/571)上升到9个月后随访的55.37%(232/419)(P=0.000),其中共55人实施了包皮环切术,手术率达到13.13%(55/419)。最近6个月内有商业性行为的煤矿农民工有23人(6.63%),低于干预前的53人(9.81%);在有商业性行为的煤矿农民工中,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8.30%(15/53)上升到65.22%(15/23)(P<0 05),且其最近6个月中商业性伴的个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推广包皮环切术的健康教育对煤矿农民工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云波  郭静利  陈晨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9-2451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开展新兵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某部718名新兵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需求3部分。结果该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及积极态度总持有率较低,分别为56.99%和65.21%;入伍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健康教育授课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88%,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在新兵新训期间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兵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深度,确保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群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相关态度,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今后社区群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及策略。方法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对社区群众进行自填问卷调查。采用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分析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前群众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三大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对艾滋病人宽容度较低,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社区群众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总体上是有效的,今后要加强对艾滋病人关怀和支持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的改变状况。方法选择相匹配的两所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中一所为干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干预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中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