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前来珠海市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外来工中随机选择4组干预对象,每组接受一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干预,包括阅读“艾滋病知识”折页(折页)、“了解艾滋病”海报(海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和观看“认识艾滋病”宣教录像片(VCD)4种材料。结合4种教材的核心信息设计统一调查表,内容包括干预对象的一般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10个主要问题,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结果共调查1 008人,干预前其对卖淫嫖娼、共用注射器吸毒、母婴传播等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5%、89.3%和86.6%;对蚊虫叮咬、同桌吃饭、日常生活与工作接触、握手拥抱等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6.3%、54.9%、63.3%和70.5%;对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73.1%。折页、海报、手册及VCD 4组干预对象分别为251、248、257和252人,4组干预对象干预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总正确率分别为73.1%、75.2%、72.0%和69.1%;干预后分别为79.4%、84.6%、76.7%和84.7%;各组分别上升了6.3%、9.4%、4.7%和15.6%;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城市外来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核心信息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干预效果不同,观看录像片的干预效果最佳,阅读手册的干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4.
昆山市社区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社区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干预对育龄青年的影响。方法 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在昆山市选择两个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乡,随机分为干预乡和对照乡。两个乡共800名18-30岁的育龄青年被选作研究对象。利用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干预乡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之后,干预乡育龄青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显著增加,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显著性正向变化,报告最近1次性交时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也从干预前的8.5%上升到干预后的14.4%(X^2=4.66,P=0.0308)。而对照乡没有发生这些变化。结论 把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融入当前的计划生育服务是可行的、有效的。这种结合应作为我国抵御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陵市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铜陵市10个建筑工地近500名建筑工人,采取强化干预培训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强化干预前后工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结果干预前共收集问卷309份,干预后收集问卷487份,对照干预前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3%提高到83.9%(P〈0.05),对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干预前后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建筑工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地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并改善他们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态度。下一步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降低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率和推广安全套使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入,尤其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且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结论对初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提高知晓率、消除初中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开展以参与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同伴教育活动对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所职校学生261名为干预组,另一所职校学生370名为对照组.干预组开展由学生自己担任教育者的同伴教育活动,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答对率组内、组间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态度有所转变;干预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明显上升,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46.74%上升到了62.34%,但行为意向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态度的转变,但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选择沙坪坝和江津2个区分别抽取2所中学,在每所学校整群抽取8个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教育后,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明显,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学生对HIV/AIDS态度认同率改变,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表现得均较为积极,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基本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近期效果明显,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况及需求,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低年级学生,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适应性、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观念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杭州市高中学生1185名和大学生3200名,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和大学生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测试得分分别为89.9分和96.5分,高中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及大学生。但高中生有关艾滋病的正确观念测试得分比大学生高,前者得分为85.4分,后者为79.5分,而且健康教育干预后,前者得分为92.1分,后者为85.2分,表明中学生容易接受正确的观念。从几项主要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重要观念的定性对比分析表明,高中生知晓率在78.9%~100.0%之间,中位数为94.5%;大学生在89.4%~100.0%之间,中位数为95.9%。几项重要观念的正确持有率,高中生在15.3%~100.0%之间,中位数为80.9%;大学生在44.8%~97.3%之间,中位数为67.9%。结论在高中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其重要性和成效性好于大学阶段,应高度重视高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会网络干预对预防控制饭店女性流动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合肥市12家饭店和蚌埠市14家饭店,以在饭店打工、农村户口、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从其中招募48名健康宣传员,将研究对象按与其关系密切程度分成4组,每组6~8人。先对健康宣传员实施干预,再由健康宣传员对其干预组成员进行宣传。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平均分分别为:13.87±6.27、11.61±4.19,干预后均增加到23.38±4.97、12.87±4.25;干预前最近两个月、最近1次和最近3次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9%、46.9%、27.0%,干预后分别为53.7%、63.4%、41.4%;艾滋病咨询机构知晓率和检测机构知晓率在干预前分别为85.4%和64.8%,在干预后分别为98.4%和92.8%;艾滋病咨询报告率和检测报告率在干预前分别为4.1%和6.8%,均低于干预后(19.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51,P〈0.01;χ2=54.481,P〈0.01)。结论社会网络干预可有效提高饭店女性流动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安全套使用率和规范卫生服务知晓率及利用率,是该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HIV感染者和病人(PLwHA)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改善,以提高PLWHA预防疾病的能力。方法采用一对一匿名询问和现场实际察看PLWHA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进行基线调查,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并调查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安徽省皖北某县4个行政村共95位PLwHA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居民经济收入较差(每人每年不足1000元),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以下占83.2%),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较差。对于调查中发现部分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实施干预措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农村PLWHA个人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实施干预措施后只能使部分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静脉吸毒人群(injecting drug user,IDU)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干预工作模式.方法 对承担IDU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干预工作的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6个市和820个县区CDC.干预目标人群的计划数和完成数分别为227 561人和240 825人,完成率为105.8%,共有9种干预模式,分别是委托戒毒所、聘用目标人群同伴教育员、CDC工作人员、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委托社区(草根)组织模式、委托美沙酮门诊点、CDC聘用专职人员、委托街道等相关政府部门、委托协学会的干预模式.市本级的干预模式数量以委托戒毒所和CDC工作人员为多,分别占干预模式数量的33.7% (35/104)和21.2% (22/104),县区级多采用聘用目标人群同伴教育员和委托戒毒所的模式,其数分别占26.9% (283/1 051)和24.6%(259/1 051).结论 委托戒毒所模式是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的主要干预模式,今后在IDU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时,建议包含预防丙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安徽省农民工开发艾滋病健康传播材料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社区干预方法,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开发传播材料,设计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配合材料使用,并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6%和86.7%(P〈0.001)。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分别是48.6%和78.2%(P〈0.001)。干预后两个知晓率均达到了《中国遏制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于预前后艾滋病自愿咨淘检测(VCT)服务的知晓率分别为46.3%和74.8%(P〈0.001):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正确态度符合率分别是736%和85.0%(P〈0.001)。干预前后接受VCT服务的比例分别是16.0%和36.2%(P〈0.001).自报有婚外(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在于预前后分别为26.8%和20.1%(P=0.066)。最近3次与婚外(婚前)性伴的性行为中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8%和16.4%(P=0.458)。结论针对农民工开发和利用艾滋病健康传播材料有效地提高了集中场所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正确态度,改善了VCT服务的利用行为.但对危除性行为的改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同伴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发起人主导和同伴驱动相结合的行为干预"方法对促进我国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和降低性伴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安徽省有同性恋酒吧的合肥、芜湖、阜阳3个城市,通过招募在MSM活动场所有影响的12名MSM作为"发起人",采用同伴网络招募MSM同伴的方法,在MSM人群中招募了218名符合研究条件的干预对象,建立12个干预活动小组.通过培训"发起人",由他们组织实施4个主题干预活动,干预活动为期1个月.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活动结束后2个月干预对象艾滋病病毒和(或)性接触性感染(HIV/STDs)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近2个月的性伴数等指标,来评估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干预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到170名MSM,随访率77.9%.170名干预对象干预前HIV/STDs知识得分为(14.71±2.59)分,干预后为(16.95±1.81)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47,P<0.01);干预后,最近2个月拥有女性性伴报告率由17.6%降低为11.2%,经配对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近3次与男性性伴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5.3%提高到干预后的65.2%(x2=9.979,P<0.01);与男性偶然性伴最近3次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43.2%提高到干预后的52.2%(x2=5.797,P<0.05);与男性固定性伴最近3次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49.1%提高到60.9%(x2=13.082,P<0.01);干预前,最近1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偶然性伴、男性固定性伴肛交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41.2%、35.3%和45.3%,干预后分别降低为25.3%、27.1%和31.2%,分别经配对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1).通过群组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干预后随访到的170名干预对象与干预前的218名干预对象的上述指标,除最近2个月有女性性伴报告率、最近3次与男性偶然性伴发生肛交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1次与男性偶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报告率3个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与上述比较结果基本相似.结论 "发起人主导和同伴驱动相结合行为干预"方法,是可以被我国MSM人群接受并能促进MSM人群肛交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陈虹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12-113
目的 探索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有效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深圳市10所中学初一、高一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知识方面:干预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初一男生由7.47提高到10.21(满分为15);初一妇生从7.17提高互10.21;高一男生从10.30提高到11.09;高一妇生从9.58提高到10.55。(2)态度方面:对待HIV/AIDS患采取正向态度明显提高,男生由22.6%上升到34.9%;女生由24.4%上升到41.5%。(3)行为方面:同学可以运用更多的信息来源获取有关知识。结论 学校预防AIDS教育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御HIV/AIDS的能力,树立正向的态度,但要由知识转变行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综合的干预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