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睑部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69例儿童眼睑血管瘤随机分为2组:第1组35例,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 20~40mg;第2组34例,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 20~40mg和地塞米松2.5mg。结果第2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5.3%)明显高于第一组(71.4%);年龄小于1岁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7.2%)明显高于1岁以上的患儿(70%);毛细血管瘤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7.2%)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59.1%);治疗后患眼总的散光度数明显小于治疗前。结论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和地塞米松是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皮质类固酶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治疗婴幼儿眼附件血管瘤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婴幼儿眼附件血管瘤,常常引起屈光不正、弱视及斜视等多种并发症,应当积极治疗。过去曾用手术、放射、冷冻、注射硬化剂治疗过眼附件血管瘤,但都存在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手术可能引起严重的疤痕并容易复发,冷冻可引起皮肤萎缩,x线治疗可致白内障及皮肤疤痕;注射硬化剂的效果不能预测,且也可引起疤痕及疼痛。60年代末期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治疗血管瘤获得了显著的效果,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采用瘤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获得了超越其它疗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儿童眼睑血管瘤局部注射治疗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眼睑血管瘤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一种眼部良性肿瘤.针对儿童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其中局部瘤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方法为首选[1-3].而儿童眼睑血管瘤局部注射治疗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实属罕见.现将我院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眼眶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法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王映芬,林晨本文报告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眼眶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8例,有效率100%。本疗法对婴幼儿患者疗效最佳,可以治愈;成人患者经治疗可使瘤体缩小,眼球突出减轻,但不能根治,停药后可复发。眼眶血管...  相似文献   

7.
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东豪  庞友鉴 《眼科》1998,7(4):228-230
目的:评价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效果。方法:用1ml注射器抽取康宁克通A20~40mg经皮肤直接注入血管瘤内,在第1次注射4~5周后再行第2次注射。结果:42例中,痊愈13例(31%),显效21例(50%),好转6例(14.3%),无效2例(4.8%)。结论: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是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其中年龄小于1岁的和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的患儿其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与皮质类固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局部血管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治疗56例,另用皮质类固醇治疗52例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平阳霉素治疗56例有效56例(100%),完全治愈56例(100%);复发2例(4%),经再治疗后完全消退。用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方法治疗52例,其中39例(75%)在1~7次注射后肿瘤全部或接近全部退化;8例(15%)瘤体缩小50%以上;5例(10%)无效。结论:平阳霉素局部血管瘤体内注射疗效显,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注射次数少,毒副作用小,复发率很低。与用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方法治疗血管瘤相比,有效率、治愈率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七例眼附属器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魏世辉 《眼科研究》1997,15(3):203-203
七例眼附属器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效观察卢燕*魏世辉耿燕**(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100853)眼附属器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更可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如弱视、斜视、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眼球突出及视神经压迫等多种并发症,应当积极治疗。过去采用手术、放射...  相似文献   

10.
对78例小儿眼睑血管瘤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眼睑血管瘤占小儿眼部良性肿瘤68.42%。类型以毛细血管型最多,占93.59%。术后瘢痕不显著,眼睑功能好,瘤体复发率低,尤其是早期,肿瘤小的患儿,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目前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皮质类固醇治疗婴幼儿眼附属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口服法和局部注射法对比研究皮质类固醇治疗35例婴幼儿眼附属器血管瘤。其中毛细血管瘤28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眼睑血管瘤21例、眼眶血管瘤4例、眼睑合并眶前部血管瘤10例。总的治疗效果,显效29例(82.8%)、好转4例(11.4%)、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3%。同时发现,局注法和口服法的显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局注法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口服法(P<0.05);年龄小于一岁患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年龄大于一岁的患儿(P<0.05);治疗后患眼的散光度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眼睑眶周血管瘤29例。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所见特征区分为两组:单纯血管瘤组19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组10例。对其使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次数、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9.3%,其中单纯血管瘤组达到94.7%,合并血管瘤畸形组为50%。治疗前瘤体平均体积为6.04±7.8cm3,治疗后血管瘤明显变小,平均体积为3.42±4.08cm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P<0.05)。其中,单纯血管瘤组治疗前平均瘤体积为6.22±2.12cm3,治疗后平均体积为2.58±0.74cm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P<0.01);合并血管畸形组治疗前平均瘤体体积为5.70±1.38cm3,治疗后平均容积为5.01±1.63cm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0,P>0.05)。两组病例均需要多次局部注射治疗,单纯血管瘤组为3.58次,合并血管瘤畸形组为4.10次。并发症较少出现,包括注射后一过性体温升高,注射局部皮下淤血及肿胀,短时间内均可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多次重复进行,即便无效改行手术治疗也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利于手术切除,可作为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眼睑血管瘤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66例眼睑血管瘤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进行双眼散瞳检影验光。结果(1)66只患眼(血管瘤)中,初诊时以远视散光最多(68.2%),3年后远视散光的例数和散光度数明显减少(P〈0.05);(2)66只健眼中,初诊时以远视最多(57.6%),3年后其屈光状态及屈光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可以减少远视散光、避免弱视和斜视。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用于治疗眼附属器血管瘤的方法很多,但因有严重的并发症而受到限制。本文报告10例眼睑血管瘤用皮质类固醇注射于瘤组织内,作者认为此法优于其他的治疗方法。治疗的适应证包括:阻挡视轴的血管瘤,或迅速增大有可能阻挡视轴的血管瘤,或因血管瘤引起不规则散光而有可能发生弱视者。患儿于全麻下,用27号结核菌素针头进行肿瘤内注射,10例病人中有9例应用去炎舒松(triamcinolone)和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1例仅用倍他米松。选择这两种药物的目的是为了使作用迅速的倍他米松和作用时间较长的去炎舒松联合作用。通常是从皮肤的表面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瘤内,亦可从睑结膜面注入,对于较大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部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庆新  陈或 《眼科新进展》1998,18(3):151-15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眼部血管瘤的疗效、作用机理及治疗时机。方法平阳霉素10mg(粉剂)溶于10g·L-1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3~5ml中,皮试针头直接刺入瘤体内注药,以注药后瘤体变苍白肿胀为宜。对瘤体较大或多发者可分次注药,每次间隔7~10d。结果治疗19例,特效8例,显效11例,治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细胞内皮增生,使血管闭塞萎缩,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血管瘤消退。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汉生  陈绮龄 《眼科学报》1993,9(4):222-223,192
本文报告44例眼睑血管瘤患者.6例经临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经硬化治愈无病理诊断.其余38例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毛细管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良性血管内皮瘤8例.蔓状血管瘤1例,混合型2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个月.病史最长者26年,最短者6天.从临床及病理方面,本文对该肿瘤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分析.提出血管瘤的复发与粗大畸形的营养血管的存在有关,主张对该肿瘤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角膜炎已明显减少,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相对日渐明显,已经成为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随其发病率和致盲率上升,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盘状角膜炎属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临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角膜中央基质层出现盘状水肿、增厚伴后弹力层皱褶。一般认为上述角膜病变与病毒抗原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亦有认为病毒侵犯基质细胞。现将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21例盘状角膜炎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藻酸双脂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素瑛 《眼科新进展》1999,19(4):291-292
眼睑黄色瘤又称眼睑黄斑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眼睑皮肤上呈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进度缓慢,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我们用藻酸双脂钠(PSS)局部注射治疗该病4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0例80只眼,其中女38例,男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