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外培养中研究了Laminin(LN)对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胚胎(E15天)腹侧中脑细胞悬液接种于底部涂有LN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2—6天后取出。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情况。培养48小时后见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均有突起伸出,以双极细胞为主;有些突起分枝末端有活跃的生长锥,后者又司发出多根丝状伪足。在培养3到6天的标本中除见有单极和双极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外,每孔均见有多极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的突起具有较丰富的分枝,突起长度多数长于胞体直径的6倍,最长的可达400μm以上。每孔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数可达20到50个,并能见到群聚存在,与不含LN的对照组相比,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突起的数量、长度及分枝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实验表明LN可促进体外培养胚胎中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轴突延伸。  相似文献   

2.
陆璐  徐慧君 《解剖学杂志》1992,15(5):341-345,T027
靶细胞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胚胎腹侧中脑和纹状体联合培养研究纹状体对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形态发育的影响。纹状体(Str)和腹侧中脑(YMA)细胞悬液取自胚胎14天SD大鼠,联合培养3到14天后取出,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不同时期DA神经元的生长。与VMA单独培养相比,联合培养3天,发现细胞聚集程度较低,开始形成单层分布,培养7天TH阳性细胞数增加,多突起阳性细胞较易发现,细胞突起粗短,呈树枝状分枝。培养14天,TH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平均可达49个/25mm~2。本文对纹状体调节DA神经元生长发育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PDGF对体外培养 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孕 14~ 16 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 PDGF,采用免疫组化并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PDGF在培养早期具有促进中脑 DA神经元发育、长突起神经元突起延长和提高神经元存活率作用。结论  PDGF对体外培养 DA能神经元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长期培养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动物选用胚胎14天SD大鼠,取中脑腹侧部制成细胞密度为2×10~5/ml的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培养1天至6周,以酪胺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单纯荧光组化方法和外源性儿茶酚胺荧光组化方法,观察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体外长期培养发育状况。培养3天后多巴胺神经元已有单极或双极的突起发出,培养1周突起进一步伸长,并在沿途开始发出分支,有些末端见有生长锥。除散在分布的多巴胶神经元外,还能见到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群。培养2至3周,突起的分支增多,并明显出现念珠状膨大。在培养4-6周的标本中,仍可见到部分发育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可分为二类,即梭形细胞和多极细胞。棱形细胞一般有两个突起,分别从胞体两极发出;多极细胞胞体呈圆形、多角形或三角形,可发出3-6个突起。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过程与在体相似。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鼠胚胎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立南  徐群渊  吕捷  张进禄 《解剖学报》2000,31(4):307-312,I006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取材方法 ,得到胎鼠腹侧中脑细胞 ,以较高密度 (1× 10 5 / cm2 )分别种入由 Matrigel及 PL L作为基质的塑料培养皿中。体外培养 5 d后 ,对培养物进行 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量 TH免疫反应突起的长度并计算 TH免疫反应神经元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结果和结论  1.采用改进的方法 ,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占培养细胞总数的比例为 15 % ) ;2 .与 PL L相比 ,Matrigel能有效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但不能特异地促进中脑培养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胎鼠中脑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对其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以探讨尼古丁对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孕14d SD大鼠,胎鼠中脑腹侧区组织,混合培养中脑神经元-胶质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不同时间点分泌IL-6的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术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的钙结合蛋白(Iba1)和标记DA能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TH)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经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活化标记物Ibal表达上调;DA能细胞的数目减少,突起受损.Elisa方法测定显示10ng/ml LPS致小胶质细胞在8、24和72h分泌IL-6的量均增高;在尼古丁(100μmol/L)预处理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被抑制,TH免疫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LPS+尼古丁组分泌IL-6的量减少,在不同时间点(8、24和72h)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尼古丁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主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取不同头臀长(CRL)10~22mm(E13~18)鼠胚腹侧中脑制成悬液,分别移植至帕金森氏病模型鼠去多巴胺(DA)神经侧纹状体中。发现用CRL为10~16mm(E13~15)胚脑为供体的受移植鼠行为效应和移植区DA神经元存活情况远较以CRL为17~22mm供体为佳。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ABC法规察了不同胚龄(E_(13)~P_0)黑质纹体系DA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发现CRL10~16mm(E13~15)时TH阳性细胞位于Sylvius导水管腹侧,此时DA细跑开始分化,至胚CRL17mm时TH阳性细胞已迁移至被益腹外侧,并大部分化出长突起,至出生时分化及迁移基本完成。本文讨论了DA神经元发育和其在受体脑内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MPP+(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干预SAMP8(快速老化小鼠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SAMP8新生1 d小鼠的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6 d,加入100μmol/L浓度的MPP+,再培养6、9、12 h和24 h后分别对各时间点的中脑原代培养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或提取蛋白测定TH水平。结果: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形态完整,免疫反应性强,胞体大呈椭圆形,突起多而长且粗壮;MPP+组神经元随时间逐渐出现形态变化,MPP+后6 h即可见突起不完整断续,9 h突起数目减少,缩短;12 h神经元胞体明显变小,24 h突起多消失,神经元胞体小且免疫反应性弱。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数量在MPP+后9 h开始有显著减少,同时TH蛋白的表达也开始有显著减少,24 h最低。结论:MPP+对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MPP+导致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体系的神经元数量下降,同时TH蛋白表达降低,提示MPP+导致其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9.
黑质多巴胺触液神经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0% HRP 8—10μl或3%碘化丙啶(PI)3μl分别注入两组动物单侧侧脑室内,48小时后将鼠处死,检查中脑切片。发现双侧黑质均司见HRP标记细胞群,但以同侧为主。标记范围以中脑中上部为多。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黑质致密带内侧部,网状带中仅少数散在。注射PI例所见类同,但标记细胞远较HRP标记细胞为多。TH免疫组化法发现黑质DA神经元投射纤维分散布于尾壳核,并见TH阳性投射纤维在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深面形成密集的膨大,个别地区还见阳性终末突入侧脑室。另外,在接受胚中脑黑质移植存活良好的受体鼠纹状体中,发现少数移植存活的TH阳性黑质DA神经元胞体或其突起伸入侧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间甚或突入室腔。实验表明部分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系触液神经元,提示可能直接释放DA入脑脊液。当胚黑质细胞被移植入受体脑纹状体后,部分黑质DA神经元重演其发育的规律,将其突起或胞体伸入室管膜上皮细胞间或突入侧脑室,以代偿其原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终末分化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mNSCs)诱导分化后和大鼠胚胎发育至出生腹侧中脑Pitx3、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1)体外培养的mNSCs诱导分化48 h的Map-2阳性细胞不表达Pitx3、Nurr1和TH;分化7 d的TH阳性细胞均表达转录因子Pitx3和Nurr1;(2)在大鼠腹侧中脑黑质(SN)、腹侧被盖区(VTA)和中缝背核(DRN)可见大量TH与Pitx3(或Nurr1)共表达的神经元;(3)Pitx3和Nurr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E16.5、P0大鼠SN、VTA和DRN区,其中Pitx3阳性细胞还少量分布于腹侧中脑非DA能神经元区域,Nurr1阳性细胞在腹侧中脑分布范围较Pitx3更广泛。结论:转录因子Pitx3、Nurr1在中脑DA能神经元的终末分化和生存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在老年中脑黑质内表达变化,是否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有关。方法 :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PD)假手术组、PD模型组、老年组。动物被快速断头取脑,行免疫印迹检测,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及N-cadherin表达量;动物被麻醉、灌注、固定、冷冻切片,行TH及N-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 :PD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中脑黑质TH表达量降低,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减少;相反,N-cadherin表达量明显升高,N-cadherin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加。老年组小鼠中脑黑质TH及N-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与PD模型组小鼠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老年中脑黑质N-cadherin表达增加可能参与黑质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和背根神经节体外分离培养,选取不同生长底物包括多聚赖氮酸(PLL)、Ⅰ型胶原(CoⅠ)、层粘连蛋白(LN)、PLL联合LN进行包被培养板,观察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体外生长状况。结果:PLL和LN联合包被时,神经元存活率高,细胞分散良好。CoⅠ包被时细胞聚集成团.突起粗长。结论: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影响神经元的生长方式,PLL联合LN包被是体外研究单一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发育进程,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28 d,TH阳性细胞表现为成熟mDA神经元的形态特征。(2)Map-2/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生期大鼠腹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定位分布与成年期的mDA神经元分布趋向一致。(3)E16.5 d时腹侧中脑TH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mDA神经元的发育在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0 d时mDA神经元分布定位基本完成,至出生后28 d形态学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4.
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治疗Parkinson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移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元生长,将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脑内,检测胚肾对移植DA能神经元的影响。先用神经毒剂6 OHDA损毁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PD动物模型,再将胚脑的腹侧中脑(A组)、胚脑的腹侧中脑和胚肾(B组)分别移植入左侧纹状体尾壳核,C组为空白对照。于移植后3d、1月、3月将动物处死,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动物移植部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状况。在移植部位可见B组较A组的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数量明显增多,C组的移植部位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A、B两组的移植针道及其周围也有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B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密度均大于A组。移植1个月和3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均较C组减少(P<0. 05)。以上结果提示胚肾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移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移植神经细胞的低存活率是目前制约脑内移植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胚胎大鼠隔核神经元和新生大鼠Schwann细胞的联合培养和联合移植技术 ,分析了 Schwann细胞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可能性。结果显示 ,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及其突起生长与共培养或共移植 Schwann细胞的存在与多少明显相关。分别与密度为 6× 10 3 /cm2、1.8× 10 4/cm2、5 .4× 10 4/cm2 (密度比为 1∶ 3∶ 9)的 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 ,存活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之比为 1∶ 2 .3∶ 3.9;阳性细胞的突起总长度分别为 2 81、42 8和 6 40μm。在与 Schwann细胞混合移植的胚胎隔核细胞中存活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是单独移植的 2 .2倍 ,共移植的阳性细胞也有较密集的突起生长。结果提示 ,共培养和共移植 Schwann细胞能显著提高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 ,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胚胎嗅球嗅鞘细胞(OECs)和胚胎中脑腹侧细胞(VMCs)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PD)S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PD模型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独VMCs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和联合移植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OECs和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OECs来源于5~7d绿荧光鼠的嗅球嗅鞘,VMCs来源于孕13~14d绿荧光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于移植后4、14周灌注取脑,切片后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中脑腹侧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移植4周后单独VMCs组及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都可检测到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14周后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单独VMC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胚胎中脑腹侧细胞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促使纹状体神经元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6-OHDA)分别注入实验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腹侧区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于术后4d、7d、14d、21d、28d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利用Nissl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组织及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改变。结果APO诱发实验组PD大鼠均向健侧(右侧)旋转,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Nissl染色见实验组PD大鼠损毁侧(左侧)中脑VTA区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尼氏体模糊,颗粒及密度均降低,伴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术后2周、4周注射侧神经元数目较术后1周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PD大鼠损毁侧(左侧)中脑VTA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神经元胞体轮廓及突起不清晰,TH阳性纤维也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术后2周、4周注射侧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术后1周明显减少(P<0.05)。结论PD大鼠损毁侧中脑VTA神经组织有明显破坏,TH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提示中脑腹侧被盖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改变参与了PD模型大鼠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细胞移植治疗是最有希望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 方法:解剖分离E14d SD大鼠胚胎中脑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以神经细胞培养液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结果与结论: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细胞生长良好。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表达多巴胺神经元特异性分子标志。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胚胎中脑祖细胞(MPC)体外培养获得高纯度的多巴胺神经元培养体系.方法:取自E12鼠胚中脑腹侧的MPC悬液在添加bFGF的DMEM/F12/N2/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培养液中扩增培养,5 d后停用bFGF,促进细胞分化,4 d后通过Neurobasal/阿糖胞苷(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获得纯神经元,使用TH鉴定细胞,计数细胞比例和纯度,β-tubulin III鉴定成熟神经元,并计数细胞比例和纯度.结果:在添加了bFGF 20 μg/L的DMEM/F12/N2/AA-2P培养液中MPC增殖良好,体外培养7 d后细胞数量扩增到培养前的(16.54±1.25)倍;使用Neurobasal/阿糖胞苷后胶质细胞受抑制,神经元占94%以上,其中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比例约(35.56±4.13)% .结论:E12鼠胚MPC原代培养合并使用阿糖胞苷是获取高纯度DA能神经元培养体系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于帕金森氏病(简称PD)大鼠模型脑内,可使损伤黑质所引起的异常行为得到纠正。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培养的人胚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库,可为PD患者随时提供移植用的神经元。特选用体外培养法,将吸刮流产或经水囊引产的中期人胎(2~4月)共10例,切成小块组织和分离细胞悬液培养。结果表明,其生长发育过程和大鼠胚胎中脑的相似。但是人胎个体差异较大,培养时间最长的达7周。水囊引产的比吸刮流产的成活时间长。两种培养方法的所见基本相同。培养4小时细胞全部贴壁,少数细胞已有突起。第2天起,见组织块中首先爬出成纤维细胞和胶质细胞,继而神经元沿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