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毒中药是指有一定毒性及毒性成分,当应用不当时易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因其临床疗效卓著,应用日益广泛,为了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现就其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及其炮制浅谈如下。1含生物碱类有毒中药1.1附子、川乌等。此类药材中含有乌头碱,毒性剧烈。服用乌头碱的中毒量为1~2mg,致死量2~4mg,4~6mg可致人速死[1]。其机理主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先兴奋而后抑制,麻痹血管运行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使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但乌头碱的性…  相似文献   

2.
邓江  龙丽娜  杜方麓 《中成药》2007,29(12):I0014-I0015
川乌、附子、草乌[3]等均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mg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故临床一般不提倡服用生品,一般服用炮制品,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会降低十倍,毒性也明显降低(苯甲酰乌头胺毒性即降低约仅为乌头碱的1/200,而乌头胺的毒性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0左右)。常见的炮制品种主要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等等。如今,市面上存在的有关乌头类炮制品种繁多,各个品种的产地,炮制工艺,品次均有不同,我们对流通于长沙药材市场的各种乌头类炮制品种中的乌头总碱、酯型…  相似文献   

3.
乌头碱是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毒性生物碱,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及对心脏产生刺激等药理作用,广泛存在干毛茛科乌头属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植物中,常用于治疗心腹冷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乌头碱的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3~5mg,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本院今年2月成功抢救1例因过量服用乌头碱致中毒的患者,获得临床救治经验,现报道分析如下。 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4.
黄育文 《新中医》2014,46(3):231-232
<正>草乌、川乌属于乌头碱类植物,是含多种生物碱的有毒中药。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1]。临床上常有因对乌头碱类中药的炮制及煎煮方法不当而引起中毒者。笔者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曾经成功抢救川乌、草乌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1例,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女,50岁,因腰腿痛于5月18日早上9时到本院门诊就诊,医生开具了3剂中药,其中包含有毒中药成分(生川乌、生草乌)。在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朱因科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10-10,19
乌头属毛莨科,主根为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的有草乌、雪上一枝蒿、落叶金钱、搜山虎、钱棒锤、黄花乌头等。乌头全身有毒,以根毒性最大,草乌毒性大余川乌,一般中毒量为:川乌3-90克、草乌3-4.5克,乌头类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口服中毒量为0.20毫克,口服3-5毫克(下转第19页)(上接第10页)或20-50毫升乌头酊即可致死,乌头碱可经破损皮肤和胃肠道迅速吸收。中毒原因最常见的是乌头碱类药物泡酒饮用或民间医生自制含乌头碱类药物的制剂。1乌头碱中毒的主要症状体乌头碱类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  相似文献   

6.
蒙药制剂中乌头碱的毒理作用及中毒解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头碱主含于毛莨科乌头系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 ,乌头系植物品种甚多 ,据查我国境内约有 70余种。临床上主要药用川乌、草乌、关白附、附子及雪上一枝蒿等 ,其中蒙药制剂中主要药用草乌及其药、叶 ,如嘎日地 - 1 3、巴特日 - 7等。1 乌头碱的毒理作用草乌中主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生物碱成份 ,水解后可产生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乌头碱毒性最强 ,内服0 .2 mg即可中毒 ,内服 3~ 4mg即可致死。乌头碱极易从消化道吸收 ,中毒极为迅速 ,误服或过量服用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中毒症状。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最先感觉神经未稍…  相似文献   

7.
制川乌草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gqi Reichb.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心腹冷痛等的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以乌头碱含量计,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3~5mg就会致死。而此类生物碱的另一特性是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则生成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所以生川乌、生草乌仅可外用,不宜内服。经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等特殊炮制工芦制成的制川乌、制草乌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8.
乌头为野生的毛莨科乌头属植物Acon ;tum ,carm ;chael;Debx或北乌头A .kusezoff;Reichb等的块根 ,其成分为次乌头碱 ,乌头碱 ,美沙乌头碱 ,塔拉乌头胺 ,卡乌碱 ,及川乌碱甲和乙 ,异乌头碱 ,索馨乌头碱。它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有毒成分 ,致死量 3~ 4mg ,人口服2mg即可中毒。  乌头临床常用治疗关节痛、腰腿痛、外伤等。在应用此药时往往因用药不当而引起中毒 ,中毒时发病快 ,出现心律不齐 ,不能洗胃 ,使吃进的乌头碱有毒成分洗不出来 ,使病情加重 ,现将 2例乌头碱中毒 ,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9.
附子回阳救逆、补益阳气、祛寒止痛,乃"回阳救逆第一药",临床应用广泛。附子功效与毒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附子主要含乌头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如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既是有效成分,同时具有强烈毒性剧烈,其中乌头碱最为突出,其强心作用最强,毒性亦最大,研究发现2~4mg乌头碱即可导致死亡。不合理使用导致附子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可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用药后可在3h内发生不良反应,亦有长达15d后发生不良反应,考虑可能与药物累积作用有关,危害性较大,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多为煎煮不当、炮制不当、过量应用、配伍不当等,临床应用应从医、药、患三方面予以重视,规范炮制、准确控制剂量,合理配伍,合理煎煮,避免乱服乱用,注意个体差异,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一旦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反应较轻可反复催吐、洗胃等以清除毒物。救治附子中毒以西医为主,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可加用利多卡因;呼吸衰竭、休克等重症应酌情使用中枢兴奋剂等;亦可西医基础上加用甘草、绿豆等加强解毒功效。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中毒致全血细胞减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类植物有毒成分为乌头碱.乌头碱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且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而引起心律失常.现将笔者在临床发现1例乌头碱中毒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报告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实验研究明确地揭示了中药炮制可使毒性成分降低或减少这一原理 ,下面就对其做一简述。1 对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如附子、乌头所具有的有效成分为乌头碱 ,但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成分也是乌头碱 ,尤其是对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 ,但这一成分的性质不稳定 ,遇水或遇热易水解或分解 ,转化为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 ,所以临床将乌头、附子经炮制和长时间的煎煮后使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 ,毒性大大降低 ,但强心镇痛抗风湿局麻作用基本保持不变 ,取得了显著成效。2 对含挥发油药物的影响如苍术…  相似文献   

12.
乌头、附子的中毒原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华 《四川中医》2007,25(12):51-52
目的:通过对1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的用药分析,探索乌头碱类成分引起中毒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方法:从辨证、配伍、剂量、炮制、煎煮等方面分析引起中毒的原因。结果: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与配伍、剂量、炮制、煎煮、时间、药材产地、患者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可注射阿托品以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经对症处理后可使症状消失。结论:乌头碱类生物碱的中毒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临床应用中只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乌头碱类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3.
乌头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毒,以根部为最。药用其正根称乌头,支根称附子,此类药物味辛,性热,有大毒。经严格炮制后,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镇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药物分析表明,乌头类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及其同系衍生物,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毒性较大,以乌头碱毒性最强,一般口服乌头碱0.2mg可产生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4.
民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原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铁棒锤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急性毒性试验比较铁棒锤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毒性的变化。结果:生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和3-乙酰乌头碱,炮制品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降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增加,新出现了polyschistine-D,beyzoyldeoxyaconine,16-epi-pyroaconitine,16-epi-pyrodeoxya-conitine等生品中所不含的生物碱,从结构上分析,这些新增的成分由乌头碱等毒性成分转化而来。结论:铁棒锤的炮制减毒原理与乌头碱等有毒成分通过酯键水解和高温热解的方式转化成毒性小的成分有关,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够达到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中附子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续海训  徐康雅 《中医杂志》2003,44(9):677-677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参附注射液中所含附子成分做了一些探讨性研究工作,以了解参附注射液中附子毒性成分的情况。1 附子的成分与炮制多年来,对中药附子的成分研究多有文献资料报道。附子生块根含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成分,从所含生物碱分类来看,主要有双酯类生物碱、单酯类生物碱和胺基醇类生物碱。其中以双酯类生物碱毒性大,属于难溶于水的脂溶性成分;以单酯类生物碱毒性小,仅为双酯类生物碱的1/  相似文献   

16.
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环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作用。与附子共煎时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无减少乌头碱溶出的作用。甘草解毒机理是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能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延缓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甘草酸在胃肠道转化为甘草次酸而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甘草次酸在体内有较强的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甘草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煎液中与乌头类生物碱发生结合沉淀,减少有毒生物碱的吸收;甘草黄酮在体内也可发挥拮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与乌头碱结合,减少有毒生物碱吸收或在体内与乌头碱结合加速其排泄而发挥解毒作用的可能性存在,但此减毒作用并非主要作用。干姜降低附子毒性作用确切可靠。在与附子共煎环节,干姜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能减少煎液中乌头碱含量,并减少其生物毒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并不减少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水溶性组分能增加附子中乌头碱类的溶出,并增强附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医的炮制方法对铁棒锤药材中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研究其炮制机制和提高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藏医、羌医和回医的特色方法对铁棒锤进行炮制,结合超声波和酸溶碱沉方法从不同炮制品中提取出乌头生物碱,利用紫外光谱对经过酸性染料络合的生物碱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和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铁棒锤生品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其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和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有所降低;煮制使酯型生物碱含量从0.23mg/g降至0.03mg/g,非酯型生物碱含量从0.63mg/g降至0.11mg/g,而青稞酒炒制能较好地保存铁棒锤活性。结论:用辅料青稞酒对铁棒锤进行炮制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毒性并保存活性,起到"减毒存效"的作用,可见藏医的炮制技术更趋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中药乌头主要成份为乌头碱,经过炮制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苯酸乌头原碱和乙酸,苯酸乌头原碱又可再一步水解成毒性极微的乌头原碱和苯甲酸。乌头碱的分解产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外邪侵犯肢体经络所致风湿痹痛。但由于炮制不当,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乌头碱中毒主要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重则可引起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抢救可致生命危险。我们运用参差甘草汤加减治疗乌头碱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收治观察的乌头碱中毒病人37例。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16例…  相似文献   

19.
附子是确有疗效的毒剧类中药,构建关联临床毒副反应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提高其炮制减毒质控水平和保障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附子可导致室性早搏这一早期心脏中毒反应,构建基于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MTD)测定的附子炮制品质量生物评价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考察优化方法学(动物性别、体重、对照品稳定性与供试品稳定性),检测结果的重现性符合药品质量生物评价要求。应用该方法检测生附子及其不同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蒸附片、刨附片、炮天雄致大鼠室性早搏MTD,结果表明,生附子炮制后MTD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黑顺片、蒸附片、刨附片与白附片的MTD分别为生附子的15.76,22.36,19.65,20.97倍;而炮天雄几乎无毒,用该方法检测不出MTD。该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反映附子及其炮制品的整体心脏毒性。进一步结合附子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与PVC呈显著相关。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与致心律失常相关的未测成分,值得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为附子临床早期心脏毒性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整体、综合的方法,可作为化学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为保障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乌头附子炮制机理的另一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头、附子分别为乌头属植物Aconitumcarmichaeli D.主根、侧根。是中医临床上常用药物。但由于所含生物碱毒性极大,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慎极易引起中毒,需经炮制后方可用于临床。关于乌头、附子炮制机理已有过报道,目的是将剧毒性双酯型生物碱C_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