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收敛固涩药剂,采用创新的注射方法及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肛病,取得了显著疗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追源溯流,结合临床心得,总结并提出了中医外科固脱法,以进一步探讨肛门直肠病特定的中医外科围脱法在教学与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主要来源于"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中医理念基础,全面运用收敛固涩药剂,采取疗效显著的注射方法及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肛病,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追源溯流,结合多年实际的临床经验,提出全新的中医外科固脱法,分析中医外科固脱法治疗脱肛溯源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涩法刍议     
涩法是中医治病的法则之一,主要作用是固滑收脱,用于制止滑脱症状的发展,以免人体气血津液进一步耗散。治疗的病症大体为开肠洞泻、大便不固、便溺遗矢、寝汗虚脱、喘嗽上奔、久嗽亡津、精滑不禁、下血不已、崩中暴下等。涩以固脱,凡是针对固脱而设的法则就为涩法。主要方剂就为涩剂,大部分的涩剂组成中有涩药。有些则没有,如玉屏风散、封髓丹、驻车丸、当归六黄汤等均是。另外,剂型对涩法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医固涩法具有收敛固脱、涩精、止遗、止泻、止带等功用。是治疗久病不愈、正气虚衰失于固护而致的自汗、盗汗、滑泻、遗精、遗尿、带下不止及久咳不愈等气血精液耗散滑脱之证的常用之法。固涩法为正虚无邪、滑脱不禁而设。若正气已虚,邪实未去者则忌用。笔者临床应用固涩法治疗癌症晚期正气虚乏所致之疼痛,以及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疼痛,均收到满意疗效。兹举例  相似文献   

5.
祁江宁 《四川中医》2009,27(3):25-26
试述中医固涩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作用。固涩法有敛精、生津、益气健脾、填精固肾、育阴化阴、潜摄浮阳等作用。固涩药在治疗糖尿病中具有多种综合性作用,是一种以治标为主的药物。在治疗中可与其他不同功能的药物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袁宝珍 《内蒙古中医药》2022,(2):137-138,153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1例重度痔疮患者,随机分为外剥内扎组(40例)和注射固脱组(41例).外剥内扎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注射固脱组在外剥内扎组基础上增加注射固脱法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注射固脱组...  相似文献   

7.
靳桂春  苏娟萍  冯玛莉 《山西中医》2011,27(9):42-42,51
中医肠疗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然鲜有从中医治则治法方面论述者。结合现代临床中医肠疗的应用方向,概括为上病下治、通腑行气、利湿泄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固涩6法,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医学三字经》是中医启蒙"四小经典"之一,在其"痢症第六"章末有条文:"寓意存,补金匮。"文后自注云:"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金匮要略》在利病治疗上有专篇《呕吐哕下利病脉症并治第十七》进行论述,后人总结为五法:温,下,消,清,涩。其中温法只在于温里散寒,涩法只在于涩肠固脱,本文通过搜集《寓意草》中的相关医案,总结得到喻嘉言治利新增了挽、润、宣、散、降五法,且完善了温法与涩法:温法分别用于温中补虚,安胃健脾;温补肾阳,表里双解。挽法用于逆流挽舟,托邪外出;润法用于生津缓急,润肺祛燥;涩法用于涩肠固脱,收摄脏气;宣法用于开宣肺热,清透皮毛;散法用于散胃风,消风热;降法用于清肝热,降肝火,故可概括为挽、润、宣、散、降、温、涩等七法。如此看来,《医学三字经》"寓意存,补金匮"不为虚言,的确丰富了后世下利的治法,是对《金匮要略》经典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对重度痔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度痔疮病人70例,将其随机分为使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35例(对照组),及使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35例(观察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具体治疗情况。结果:经两组比较发现,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肛门脱垂疗效要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在肛门脱垂程度、内镜下痔核外观、排便次数和排便时间方面有显著的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外科固脱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愈合快、疼痛轻等的特点,在重度痔疮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朗清运用固涩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涩法即用“十剂”中“涩可固脱”之剂。李时珍说:“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所以固涩法对自汗盗汗、久嗽亡津、泻利脱肛、遗精早泄,失血崩带等气血津液耗散之证,能起到收敛固摄之效。  相似文献   

11.
孙虹 《吉林中医药》2005,25(7):52-52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能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固涩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及《伤寒明理论》“涩可固脱”的原则而立法,但由于病因之异、病位之不同和病证表现有别,其治疗方法及药物配伍也有不同。本文仅就方剂教材中所选固涩剂的配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散者收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指一些疾病表现“散”的证候时,可采用“收”的治疗法则。这是临床上使用收涩法的理论根据。“散”是耗散不固之意。凡精气不能约束固守的病证,都属“散”的范围。如多汗、滑精、遗尿、久咳、虚喘、怔忡等,推而至肠脱不固的脱肛,冲任不固的崩漏,以至元气散越的亡阳虚脱等,其病理均呈散而不收,也应包括在内。“收”是收敛固脱之意。凡用固表、敛肺、纳气、涩肠、固肾以至固经、益气固脱、回阳固脱等治法均属之。临床上可按脏腑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收涩法。(1) 卫气不固,汗出过多,选用局方牡蛎散(蜜  相似文献   

13.
固涩十二法     
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最先见于《伤寒论》,其代表方有赤石脂禹余粮汤和桃花汤等。后世医家称涩法为固涩法,其意义也不断加以扩展。凡各脏腑之病,皆有固涩法之适应证。兹将临床上常用之固涩法简述如下:一、敛肺止咳法:此法适用于肺气虚散、肺阴耗伤或气阴两耗之咳嗽以及外感遗咳,咳而少痰或无痰之证。咳嗽,短气自汗,神疲,  相似文献   

14.
开窍法与固脱法是中医临床急救的主要手段之一,属于中医传统八法的清法和补法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也随着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开窍法、固脱法在临床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补法为中医治疗八法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得当,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补法的动态运用,已不止于单纯的"补虚",更有"驱邪"、"固脱"等之意。从甘温除热、扶正解表、拯危救脱三方面浅析了补法的临床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的治法中,固涩法往往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常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不少方面,起到了其他治法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儿科,应用固涩法虽然不如清热、解表、导滞等法那样广泛,然而在许多方面,需要用固涩法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将固涩法与其他治法密切结合,用于治疗泻痢、咳喘、自汗、遗尿等多种疾病,收效良好。现分别简述如下。一、剑肺固表:这一类治法,起到顾护肺气,不令其耗散于外;又肺主皮毛,通过固肺  相似文献   

17.
环状混合痔一直是肛肠外科的重点及难点。1998年以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e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PPH)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治疗Ⅲ度或Ⅳ度脱垂痔的最佳选择之一,效果确切[1-2]。而消痔灵根据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作为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但笔者在治疗环状痔的  相似文献   

18.
浅议“清,补,和”法治疗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性休克属中医“闭、脱”证范畴。目前对于脱证常用益气养阴固脱法、回阳救逆固脱法、养阴复脉固脱法。对于闭证则以开闭祛邪为大法,如用“三宝”及苏合香丸等。然临床所见感染性休克并非单纯的闭证或脱证,往往兼夹,或闭中有脱,或脱中有闭,使治疗更为复杂。故有学者提出开闭固脱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有见于此,笔者以为“清、补、和”法也是治疗其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酸味中药的临床效用,主要有敛肺止咳、回阳固脱、敛津止汗、涩肠止泻、敛涩固肛、涩精止遗、固冲止血、开胃生津、清利咽喉。  相似文献   

20.
通,即“通可去滞”,运用通利之药,去除壅滞之证;涩,即“涩可固脱”,用收敛的药物,以治疗滑脱不固之证。笔者将“通”、“涩”二法并用,相反相成,在治疗二阴急症时,常获佳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