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pemphigus),又称Hailey-Hailey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目前认为该病为位于染色体3q21-q24上的ATP2C1基因突变所致。我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例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家系进行了ATP2C1基因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5个散发病例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5例来自门诊的散发病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个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ATP2C1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对照中予以验证.结果在5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经皮肤病理和免疫病理确诊的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检测到5个未曾报道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个缺失突变(2025delG),3个错义突变(L269R,C348R,A651D),和1个无义突变(Q259x).10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发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新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5个散发病例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5例来自门诊的散发病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个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ATP2C1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对照中予以验证.结果在5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经皮肤病理和免疫病理确诊的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检测到5个未曾报道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个缺失突变(2025delG),3个错义突变(L269R,C348R,A651D),和1个无义突变(Q259x).10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发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新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5个散发病例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5例来自门诊的散发病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个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ATP2C1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对照中予以验证。结果 在5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经皮肤病理和免疫病理确诊的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检测到5个未曾报道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个缺失突变(2025delG),3个错义突变(L269R,C348R,A651D),和1个无义突变(Q259X)。10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发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新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和1例散发患者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采取家系中患病成员外周血,应用外周血细胞DNA抽提、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ATP2C1基因突变情况,用反向测序验证突变,用100例无血缘关系个体作正常人对照。结果 在2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和1例散发患者中发现3个未曾报道的错义突变。家系1第20外显子2048位碱基G→A,导致错义突变R619K;家系2第8外显子853位碱基A→C,导致错义突变T221P;散发患者第23外显子2323位碱基T→C,导致错义突变Y711H。家系中非患病成员和100例无血缘关系正常人均未发现这些改变。在1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 发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3种新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
一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了解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的基因突变方式,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获得临床确诊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针对ATP2C1基因的一系列PCR引物,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原理筛查此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基因突变,用DNA直接测序明确具体的突变位置和方式,分析基因突变的病理意义。结果 此家系存在ATP2C1基因突变,第2068-2076位“TGTAGCCAT”突变成“AGATGGAACA”,造成开放阅读框架移位,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使其编码的蛋白质丢失了一个ATP结合位点和3个钙离子结合位点,丧失了他原有的功能而致病;此家系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确关系。结论 ATP2C1基因第21外显子突变是引起本家系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部位水疱、糜烂性皮损为特征,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分子遗传学方面近年来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一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子代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一已经检测到基因突变的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的子代进行突变检测,以对患者第三代进行产前咨询.结果:在其子代未发现相同的突变位点.结论: 可以预测患者第三代不会患有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相似文献   

9.
20121985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两家系ATP2C1基因突变分析/许庆强(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程纯忠,霍佳…∥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475~476,485对2例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家系ATP2C1基因中可能存在的突变进行鉴别。收集2个HHD家系和100份无亲缘关系正常人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家系1中所有患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17个先证者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7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先证者的ATP2C1基因外显子区。结果 在9个先证者中检测到8个不同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3个缺失突变(nt1464-1487/1462-1485del,1523delAT和2375delTTGT),3个剪接位点突变(360-2A→G,1415-2A→T和2243+2T→C)及2个错义突变(P307L和D648Y)。12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几种突变。结论 此8个ATP2C1基因突变是该病新的特异突变。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其编码一种新型P型Ca2+ATP酶,即人类分泌途径Ca2+/Mn2+ATP酶(humansecretorypathwayCa2+/Mn2+ATPase)。人角质形成细胞SPCA1泵位于高尔基体,其将细胞浆中的Ca2+转运致高尔基体内,控制着高尔基体钙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OMIM16960)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皮损多发与躯体皱褶部位、反复发生水疱和大疱为特征.2000年明确其致病基因为ATP2C1,疾病的发生由编码人类分泌途径Ca2+/Mn2+-ATP酶蛋白1(hspcA)的ATP2C1基因的杂合突变引起.目前已经检测到100余种突变点.对文献资料中有关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为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进行测序,寻找ATP2C1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点,丰富关于ATP2C1基因突变的信息。方法 提取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包括其父母、舅舅在内的家族中6名其他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测序,与人类基因组ATP2C1序列相比较找出突变点,另外测50例正常人血的ATP2C1基因,除外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其舅舅及其母亲在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第699位缺失腺嘌呤(A),导致其下游第12位的氨基酸序列出现终止密码TGA。反向测序亦证实该突变。该家系中先证者父亲、其他3名成员及50例正常人均未见该突变。结论 本研究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其母亲及舅舅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突变来自于母系并向下遗传。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其编码一种新型P型Ca^2+ATP酶,即人类分泌途径Ca^2+/Mn^2+ATP酶(human secretory pathway Ca^2+/Mn^2+ATPase).人角质形成细胞SPCA1泵位于高尔基体,其将细胞浆中的Ca2转运致高尔基体内,控制着高尔基体钙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20例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检测ATP2C1基因突变.结果:20例患者中检测到9种突变,包括4种缺失突变(167或168de1C,2374delTTTG,2454delT,2558delTGGGACAATT),3种错义突变(I711R,Q737R,1580V),2种无义突变(R55X,R799X),健康对照者中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其中167或168de1C,2454delT,2558de1T-GGGACAATT,I711R,Q737R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存在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一家系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HHD一家系及100例匹配的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后,按标准方法提取基因组DNA。ATP2C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序列采用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结果在ATP2C1的第25号外显子发现一个新的杂合无义突变c.2395 CT(p.R799X)。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HHD患者ATP2C1基因突变谱,为后续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未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 0 4 0 30 2  11例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基因突变 /李航 (北大一院皮肤科 )…∥北京大学学报 .- 2 0 0 3,35 (4 ) .- 390~ 393对 11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HHD) ,收集家系资料 ,提取外周血 DNA,设计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直接测序、克隆测序等方法检测患者ATP2 C1基因突变。结果 :3例提前终止突变 ,2例剪切位点突变。其中 4例的突变方式尚未见报道。提前终止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会影响转录和翻译的结果 ,推断该实验所检测出的突变是造成相应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图 2表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5家系ATP2C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5家系中12例患者、13名表型正常及1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进行DNA测序,并使用Chromas软件解析。结果:家系1中3例患者存在ATP2C1基因第18号外显子c.1738A>G(p.I580V)突变,家系2 中2例患者存在ATP2C1基因第25号外显子c.2416C>T(p.R806*)突变,家系3中3例患者存在ATP2C1基因第15号外显子c.1250G>A(p.R417K)突变,家系4和家系5 中ATP2C1基因未发现突变。上述家系内表型正常个体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相应突变。结论:ATP2C1基因突变可能在3例汉族HHD家系内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一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ATP2C1进行突变筛查。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家族4代成员进行临床调查。采集每一成员静脉血标本,同时采集5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分别对 ATP2C1基因的所有2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PCR扩增,再对每一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最后将测序结果分别与基因库(NM_014382.2和NC_000003.9)的编码序列和基因组序列进行逐一比对分析。结果 调查该家系4代24个成员,共有8例患者。基因筛查显示先证者和该家族其他患者的ATP2C1基因第17号外显子上发生一单核苷酸碱基置换,即c(1696C→T);同时该家族中第2代、第3代正常成员和50例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这一碱基变化。第4代4个成员中,仅有1个成员,即Ⅳ3,亦检测到这一变化。结论 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发生c(1696C→T)无义突变,可能是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致病突变;Ⅳ3携带该突变,但到目前为止,其未发生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相关临床症状,有必要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致病基因的新突变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一个中国人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家系进行ATP2C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调查一个HHD家系3代9人,其中2例具有HHD的临床表现。收集该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ATP2C1基因的27个外显子,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分析。同时设立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结果 在该家系的2例患者中均检测到1个尚未报道过的ATP2C1基因错义突变位点(M 661 R)。在该家系健康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 在该HHD家系中发现ATP2C1基因一个新的特异性突变位点(M 661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