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体重≤750g新生儿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设计: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出生的所有体重在≤750g的非畸形儿的产科、新生儿科及胎盘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P<0.05认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结果:共有59例新生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0例(51%)在围生期内存活。存活的新生儿更常发生在类因醇激素注射后出生(P=0.03)、有指征的分娩(P=0.01)、出生体重较高(P=0.001)及分娩时孕龄较大(P<0.001)的病例。存活者出生后5m 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高于死亡的新生儿(P=0.04)。存活新生儿及死亡新生儿的…  相似文献   

2.
崔蓉  李新  张爱英 《吉林医学》2012,33(24):5198-519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分娩的28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组先出生的新生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后出生的胎儿新生儿窒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正确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陈琼  郑剑兰 《当代医学》2021,27(8):101-10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IVF术后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IVF术后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91)和剖宫产组(n=21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8%;剖宫产组初产妇比例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转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剖宫产组低体质量儿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IVF术后双胎妊娠最常见并发症,IVF术后双胎妊娠的初产妇倾向于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IVF术后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但要警惕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资料。结果:(1)脐带因素和母亲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窒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1.74%和20.87%;母亲妊娠合并症或早产为重度窒息主要原因。(2)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臀助产和阴道手术产的窒息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5)。结论: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孕期及产时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高接产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的影响因素,总结剖宫产的指征和时机,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的280例头位难产患者(剖宫产组140例,阴道分娩组1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引产情况、宫颈评分、产力情况、胎方位、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引产率分别为38.6%、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评分分别为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者分别为55.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胎方位以枕后位和枕前位为主,阴道分娩组胎方位以枕前位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水肿分别5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 553±36)、(3 312±4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正常的情况下,与头位难产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偏大和胎方位异常,准确地掌握剖宫产时机非常重要,避免盲目试产而引起母儿严重后果。应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科学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阴道分娩组(140例)和剖宫产组(127例)产妇产前及产后24、48h的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h泌乳量及出生后72h新生儿体质量。结果①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PRL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48h阴道分娩组PRL浓度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②阴道分娩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24、48h阴道分娩组乳汁充足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③新生儿体质量72h下降≤9%的例数,阴道分娩组多于剖宫产组;体质量72h下降≥10%的例数,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阴道分娩产妇PRL浓度高、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新生儿体质量丢失少,优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动态微量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3-01~2013-12间分娩的136例足月新生儿,监测孕妇与新生儿24 h动态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各时刻微量血糖水平一直明显高于剖宫产组,而在剖宫产中,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0.5 h微量血糖明显高于急诊组,2 h、6 h时微量血糖水平则明显低于急诊组。经阴道分娩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动态微量血糖波动较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大,较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并且新生儿出生前羊水异常、脐带绕颈也相对增加产后的低血糖风险,需要及时监测并纠正,减少并发症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两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1 000例门诊复查的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妇科检查,了解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对影响盆底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1 000例产妇发生SUI 275例,发生率27.5%,POP 166例,发生率16.6%。新生儿出生体重≥3.5kg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第二产程≥1.5h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400例阴道分娩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0例剖宫产者,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SUI及P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阴道分娩次数越多,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对盆底功能损伤越大,剖宫产对SUI及PO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测定160例新生儿脐血促甲状腺素(TSH),以了解分娩因素对新生儿脐血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结果:(1)阴道分娩新生儿脐血TSH水平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2)新生儿脐血TSH与宫缩时间呈相关性(P<0.05)。(3)新生儿脐血TSH不受新生儿性别及是否用宫缩剂的影响(P>0.05)。提示:应用新生儿脐血TSH测定作为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低下早期筛选时注意阴道分娩和宫缩时间长所致新生儿脐血高TSH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依据分娩方式和出生体重,评价顶先露-非顶先露双胎中第2个娩出的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研究设计:收集全美1995~1997年出生的双胎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将15185例顶先露-非顶先露的双胎分为3组①双胎均为剖宫产(37.7%)娩出。②双胎均经阴道(46.8%)娩出。③第1个新生儿经阴道娩出,第2个新生儿由剖宫产(15.5%)娩出。组①和组②新生儿因窒息死亡或患病的风险增高;组②中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组②与组③相比,出生体重在1500~4000g的新生儿患病率较高。结论:与组①相比,组②和组③中第2个娩出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符合条件在我院分娩的5987例新生儿中16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等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中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盘因素、早产和胎膜早破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应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胎儿监护,早期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选择恰当分娩方式,以及熟练掌握新生儿抢救措施,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分娩后大便失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25例分娩患者进行>3个月的连续性、前瞻性观察研究。询问患者分娩后第4天和第6周的排便控制情况。结果:分娩后第4天和第6周大便失禁的发病率分别为8.8%和3.3%。分娩后第4天发生大便失禁的危险因素是:产钳助产(校正OR8.64,95%CI3.55~21.0,P<0.001)及家中无保护性分娩(校正OR8.06,95%CI1.30~50.0,P=0.025);分娩后第6周发生大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产钳助产(校正OR10.8,95%CI2.82~41.3,P=0.001)、家中无保护性分娩(校正OR50.0,95%CI3.09~802,P=0.006)、新生儿双顶径>93mm(…  相似文献   

14.
应雪娇  唐晓阳  张晓兰 《吉林医学》2012,(27):5923-5924
目的:了解天津市红桥医院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方法:对分娩的8 680例孕36~41+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及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描述体重分布。结果:发现不同胎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均大于20年前《我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巨大儿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增高,低体重儿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年新生儿出生体重较20年前有明显增加,应该加以重视;不同胎龄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检测第二产程延长对于母体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受试对象为1976~2001年间在位于圣弗朗西斯科的加州大学分娩的15759例初产妇,均为足月、头先露的单胎妊娠。第二产程按1h为间距划分。应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母体及新生儿结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第二产程>1h会增加剖宫产、阴道助产及会阴损伤的发生率。应用多元分析发现第二产程>4h的受试者以下情况发生率增高:剖宫产(OR5.65,P<0.001)、阴道助产(O R2.83,P<0.001)、Ⅲ度或Ⅵ度会阴裂伤(OR1.33,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情况,并分析VBAC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阴道试产成功者设为VBAC组(n=63),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设为重复剖宫产组(ERCS组,n=17)。统计VBAC组产程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OLAC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VBAC组未出现产程延长的产妇。VBAC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均低于ERCS组(P<0.05);VBAC组产妇年龄<35岁、生育间隔≥5年、宫颈Bishop评分≥7分、分娩孕周<40周、新生儿体重<3 200 g等指标所占比率均高于ERC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颈Bishop评分≥7分、分娩孕周<40周、新生儿体重<3 200 g是促使VBAC成功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VBAC安全可行,产程延长风险低,且宫颈Bishop评分、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为VBAC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关特点。研究设计:对苏里州1989~1997年间,新生儿出生及死亡资料进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出生后28d内死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35例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按照出生年和出生体重匹配的907例成活1年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结果:患有严重先天性缺陷及胎龄最小的新生儿死亡风险最高。其他重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产妇年龄(<18岁,>34岁)、阴道分娩、在非三甲医院治疗、先露异常、男婴和孕龄过小。黑人及先兆子痫是早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其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并统计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及新生儿体重等基本信息,对两种分娩方式生产结果进行对比,对试产失败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32例阴道试产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59%。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婴儿体质量、子宫下段厚度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产妇年龄、婴儿体质量能够增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则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产妇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有215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孕周大于37周以剖宫产为主,孕周小于37周以阴道分娩为主。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胎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大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医学综述》2013,(16):3031-3033
目的分析并评价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汉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双胎妊娠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产组(147例)与剖宫产组(139例),并对产妇的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质量<2500 g者的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在2500 g以上以及≥37孕周者显著高于阴道产组(P<0.05)。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第二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道产组第二胎儿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率显著低于第一胎儿(χ2=5.117,P<0.05),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率明显著高于第一胎儿(χ2=4.312,P<0.05)。结论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其出生顺序无关,双胎妊娠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