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中各种不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探讨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模成功后第4、6、8天应用TRAP-ELISA法对18例Walker-256荷瘤大鼠的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建模后第4、6、8天18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767±0.117)、(0.768±0.118)、(0.774±0.111),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389±0.263)、(0.492±0.253)、(0.584±0.239),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231±0.022)、(0.229±0.022)、(0.233±0.021).各时间点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不同生长时间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的生长,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第4天与第8天组间比较,P<0.05).结论:荷瘤大鼠Walker-256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是灵敏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顽症 ,它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 ,转变为恶性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形成肿瘤 ,哺乳动物体内有一套精细的特性 -永存性 ,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Muller和Mcclintock就认识到染色体末端存在一种维持染色体完整和稳定的特殊结构—端粒(telomele) ,能防止染色体DAN降解 ,末端融合缺失和非正常重组[1] 。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1],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则一般为阴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基因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目前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徐小彬  谭晶 《医学综述》2014,(2):196-198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它能特异地沉默内源或外源性靶基因。端粒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保护染色体末端,避免核酸酶对染色体末端的降解。端粒酶是由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端粒酶RNA模板组成的具有特殊反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端粒酶阳性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可导致细胞凋亡或衰老。  相似文献   

6.
张德奎  马力 《医学综述》2004,10(3):157-159
自从1985年Greider在四膜虫提取物中发现并纯化了端粒酶以来,关于端粒酶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和无限增殖而癌变的必要条件。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已成为研究肿瘤治疗的热点。现仅就端粒、端粒酶及其与肝癌临床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影响端粒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泉  杨德同 《现代医学》2002,30(2):137-138
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已发现其活性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成分。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内外因子等因素相关,本文总结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相关因素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能够指导合成重复的端粒序列TTAGGG,而细胞的复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有关。已有大量关于端粒酶的研究,很多临床前试验已将抑制端粒酶活性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携载ASODN及siRNA基因载体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切除对种植性肝癌的生长、增殖细胞核(PCNA)抗原和细胞癌基因(c-fos)的表达的作用及以术后应用维甲酸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5组:①单纯行左肝切除术;②单纯右肝种植肿瘤;③左肝切除加单纯右肝种植肿瘤;④左肝切除加右肝种植肿瘤术后应用维甲酸;⑤单纯左肝切除术,术后应用维甲酸。6天取①⑤全组、②③④组各一半处死,右心房采血测量ALA及GPT水平,剖腹测量肿瘤大小。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组织1.5~2 cm远的肝中叶组织,观察增殖细胞抗原及癌基因c-fos表达情况。②③④组其余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①肝切除能促进种植性肝癌的生长及增生;②肝切除可促进癌基因c-fos的表达;③肿瘤的存在可抑制肝细胞的再生;④术后应用维甲酸可抑制这一现象并可延长肝切除后种植性肝癌大鼠的生存时间。结论维甲酸对肝切除后肝脏的再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的影响。 主题词肝切除术;肿瘤种植;肝肿瘤,实验性;维甲酸/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R745.7;R98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逆转酶抑制剂(AZT)对卵巢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P-ELISA方法检测卵巢癌HO-8910细胞在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AZT作用后的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且细胞的G2/M期DNA含量明显增高。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凝胶(MMC-FG)瘤内注射对裸鼠肝癌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成功建模的皮下荷肝癌裸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瘤内注射MMC-FG组(A组)、腹腔内注射MMC-FG组(B组)、瘤内注射丝裂霉素MMC组(C组)、瘤内注射FG组(D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E组)。给药后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称取肿瘤重量并计算瘤重抑制率,检测裸鼠外周血液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另50只荷肝癌裸鼠随机分成上述5组,同法给药后观察各组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A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最缓慢,瘤重抑制率为53.40%,肿瘤重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C组裸鼠外周血液WBC及PLT检测低于A组(P<0.05),与B、D组及E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裸鼠的生存时间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瘤内注射MMC-FG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小MMC的不良反应,延长裸鼠生存时间,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脾种植VX2瘤株兔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探讨该模型能否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I/TACE)治疗LM的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采用直视方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选入肝动脉内,行肝动脉DSA,观察VX2瘤株兔LM的供血血管及染色情况;行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观察VX2瘤株兔LM的动脉强化方式,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 结果成功建立VX2瘤株兔LM模型37只,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1次穿刺插管成功32只,穿刺成功率为86.5%(32/37)。DSA发现LM病灶57个,其中中等血供38个、乏血供19个。DSA表现为肝内动脉走行迂曲,LM的肿瘤供血支紊乱、不规则,动脉中晚期可见多发LM染色,呈类圆形,中心区域染色较边缘染色浅淡,实质期LM染色进一步加重,但是染色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LM,强化特点为转移瘤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区域未见强化。LM的DSA染色部分、肝动脉锥形束CT肿瘤强化部位及程度与腹部增强CT的LM强化表现一致,为LM周边强化,对应于HE镜下观察肿瘤外周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结缔组织;LM的DSA中心染色浅淡、肝动脉锥形束CT未强化部位与腹部增强CT的LM未强化表现一致,对应HE镜下肿瘤中心分布嗜碱性红染坏死肿瘤细胞。 结论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符合临床上影像学表现为环形强化、DSA下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的LM,能提供临床上研究中等血供或乏血供LM的HAI/TACE治疗疗效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值得在基础或临床实验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临床应用混合抗体进行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裸鼠荷人肝癌2.2.15移植瘤生长至1 cm时,瘤内分别或同时注射131I标记的抗癌胚蛋白(AFP)单克隆抗体(131I -AFP-IT)和131I标记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S102(131I- S102-IT),治疗后行SPECT显像观察标记抗体在肿瘤内的浓聚,并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发现两种标记抗体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76.5%,明显高于131I -AFP-IT组的53.1%及131I- S102-IT组的47.3%,抗体在肿瘤内的浓聚也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结论 多种抗体混合应用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可增加标记抗体在肿瘤内的浓聚,并能提高放射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维甲酸和人参皂甙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维甲酸和人参皂甙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肝癌细胞中加入维甲酸和人参皂甙,利用TRAP-ELISA方法对不同时期肝癌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在加入维甲酸末期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人参皂甙的作用没有维甲酸明显。结论 维甲酸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益气解毒颗粒防治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二亚硝基哌嗪 (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动物模型 ,观察益气解毒颗粒对大鼠鼻咽癌变中病理形态改变以及端粒酶和端粒酶RNA表达的影响。定期分批处死大鼠 ,取鼻咽组织作病理学检测 ,用PCR -ELISA和NestedRT -PCR法检测大鼠鼻咽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RNA的表达。结果 :灌服益气解毒颗粒大鼠鼻咽癌发癌率 0 (0 /5 ) ,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 80 % (4/5 ) (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 ) ;其端粒酶活性为 0 2 4± 0 1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0 93± 0 2 3(P <0 .0 5 ) ;维甲酸组发病率为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为 0 2 7± 0 13;各组端粒酶RNA均为阳性。维甲酸组大鼠于 2 15~ 30 8d间逐步死亡。结论 :益气解毒颗粒能阻断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变 ,且抑制鼻咽上皮癌变细胞端粒酶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阎丽  柳婧美  乔伟  宋健  王群英  钟慧闽 《医学争鸣》2007,28(13):1181-118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按60 mL/L CCl4和100 mL/L食用白酒的方法诱导肝癌模型.观察两组大鼠不同时期质量变化,死亡率,肝假小叶形成率及肝癌结节发生率.结果:诱导16 wk后,对照组大鼠质量明显增加,无死亡,无肝硬化,无肝癌形成.实验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增长缓慢,2 wk后假小叶形成率90%,继续诱导4 wk后癌结节形成率40%.实验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10%.结论:CCl4和食用白酒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延长诱导时间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反义端粒酶RNA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肝癌细胞系的作用,探讨抗端粒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式将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P转入SMMC7721细胞中,经潮霉素筛选,克隆细胞株扩增鉴定后,采用TRAP-PCR-ELISA,FCM及电镜检测反义端粒酶RNA对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进行裸鼠荷瘤生长实验观察。结果: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结果为:实验组吸光度值为0.980,对照组吸光度值为2.861;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为:实验组13.8%,对照组未见有凋亡峰形成,电镜观察发现转染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裸鼠移植瘤生长实验发现,转染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作用,说明反义端粒酶RNA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且对其有显的促凋亡作用。结论:反义端粒酶RNA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同时显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NCTD-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癌灶最大直径为6-12cm的中晚期肝癌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NCTD-P407缓蚀剂和对照组(27例)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研究。结果:在生活质量、实体瘤变化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方面,两组疗效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方面,12个月生存率治疗组为31.0%,对照组为22.2%,有显性差异(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NCTD-P407缓释剂局部瘤内注射治疗可高浓度长时间作用于瘤体,对较长的中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且综合疗效优于无水乙醇瘤内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