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n=1388)比较,结果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的因子分在躯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2004-01/12采用计算机版的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评价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学评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0例患者选取WCST 10项指标与阴性,阳性症状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r=-0.348~0.922,P均&;gt;0.05。阴性症状中N3(情感交流障碍)、N6(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两项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有显著相关性,r=-0.390~0.643,P&;lt;0.05~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阳性,阴性症状关系不大,与阴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与交流障碍相关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2004-01/12采用计算机版的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评价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学评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0例患者选取WCST10项指标与阴性、阳性症状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r=-0.348~0.922,P均>0.05。阴性症状中N3(情感交流障碍)、N6(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两项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有显著相关性,r=-0.390~0.643,P<0.05~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阳性、阴性症状关系不大,与阴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与交流障碍相关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瑞锋  徐丽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33-5033,5041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n=1388)比较,结果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的因子分在躯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耐量异常发生的频率.方法对168名首发分裂症患者和100名常人的FBS、NS、C肽等进行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两组间差异.对其中24名首发精神分裂症合并糖耐量异常者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糖耐量异常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通过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24名共病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与糖耐量异常有明显相关性,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首发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丈夫的心理状况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丈夫在妻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状况。方法:对50例住院的首发女精神分裂症患的丈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定式调查表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多数首发女精神分裂症患的丈夫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制情绪,经心理干预后其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结论:针对患丈夫的心理问题,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工作可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少年期与青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将60例〈15岁的儿童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儿童少年组,85例≥15岁的青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童少年组与青年组家族史阳性率分别为21.7%、2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童少年组视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焦虑抑郁、孤僻退缩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或0.01),妄想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1)。结论儿童少年和青年期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临床症状与发病年龄和心理行为发育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儿童少年期患者感知觉障碍、焦虑抑郁、孤僻退缩和冲动行为症状较青年期患者多见,思维内容障碍相对较少,情感平淡阳性率与成人期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8.
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小林  张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94-4295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资料完整、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例,按首次发病年龄分为少儿组(≤15岁,52例)和成年组(≥16岁,49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少儿组患者平均诊断年龄[(14.45&;#177;1.64)岁]显著大于发病年龄[(13.67&;#177;1.89)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4,P&;lt;0.05);阳性家族史、病前个性、起病形式、病程和临床疗效,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早期症状出现率为80%,其中早期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发生率(12%和36%)显著高于成年组(24%和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6,5.08;P&;lt;0.05),而妄想及逻辑障碍出现率(52%和31%)显著低于成年组(92%和7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7.75,15.73;P&;lt;0.01)。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具有年龄上的特征性,注意识别早期非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穹隆脚MRI形态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获得两组穹隆脚高分辨率图像,测量大脑中线至穹隆脚下方距离(FMD)、胼胝体侧与穹隆脚下方垂直距离(CFPD)、胼胝体侧与穹隆脚下方水平距离(CFLD)、紧贴胼胝体穹隆脚直径(FD1)、穹隆脚中段直径(FD2)、脑室面积(VA),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计算MRI测量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左侧CFPD、CFLD、VA均明显高于右侧,左侧FD1明显低于右侧,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右侧CFPD、CFLD、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FD1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余各检测指标与PANSS量表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穹隆脚左右不对称,且穹隆脚的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紧贴胼胝体处穹隆脚的厚度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该部位的纤维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SZ)多在青壮年起病,约1/2患者在20~30岁发病。给患者父母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而患者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前提,同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及优化的基于体素形态学研究(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新技术分析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非对称性改变。方法:对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同时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及正常志愿者各20例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脑结构成像及基于VBM的脑非对称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较正常对照显示出明显的正常非对称性减低甚至反转的改变。正常右利手左半球优势区域如额上回、颞中回、扣带回、眶回、尾状核头以及丘脑的非对称性下降;中央后回非对称性反转;海马及海马旁回的右大于左的非对称性增加。结论:脑非对称性在未用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明显的异常改变,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原发的脑结构非对称性异常,脑非对称性紊乱的存在反映了神经异常发育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的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脑结构非对称性异常可能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表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首发与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别。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3例(首发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复发组)及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利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BACS)评定3组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精神症状评估。结果:首发组与复发组精神症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组的病程显著长于首发患者组(P=0.039);首发组与复发组BACS各项分测试结果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在语言流畅性及伦敦塔测试中的表现较首发患者组差(P=0.029,P=0.035),而语言记忆、数字序列、代币运动及符号编码等测试结果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早期便已发生;且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在认知功能某些方面的损害较首发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2、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精神分裂症组,采用帕利哌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BDNF水平。同期检测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的PANSS总分为(94.17±16.34)分,治疗第8周末为(46.09±12.52)分,痊愈68例,显著进步10例,好转2例;治疗前PSP评分为(47.94±10.88)分,治疗8周末PSP评分为(68.23±17.65)分,与治疗前比较,社会中有益的活动及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中IL-1β、IL-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1β、IL-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BDNF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2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治疗后BDNF水平与PSP评分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处于免疫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象与社会功能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57例病期在2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多维度测量及评价,显示本组病人阳性症状较轻,且出现频度也较低。阳性症状虽能影响社会功能,但严重程度与功能缺陷程度可不平行,它是一组以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病理学的损伤性症状。阴性症状是本组病人的主要表现,其出现频度在各等级残中远高于阳性症状。功能缺陷与阴性症状的关联也比阳性症状更为密切。SANS 中的第三、四、五分量表对社会功能缺陷有预示作用。研究提示,功能缺陷与总病期、首次发病年龄、复发次数及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密切联系,而功能缺陷程度与操作性学习困难呈密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SES均分为(24.68±6.34)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高自尊组5例(5%),中等自尊组25例(25%),低自尊组70例(70%);文化程度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兴趣爱好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1)。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2.83,P〈0,01);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2.64,P〈0.01);病程长短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67,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69,P〈0.01);不同爱好与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1);消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1)。结论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善于识别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应对行为;运用认知与行为疗法改变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梁忠新  任赐儿  颜辉 《中国康复》2006,21(3):216-216,F0003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精神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对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完整的仅占12.5%;不同程度自知力组间的文化程度、IPROS总分、BPRS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自知力与文化程度、IPROS总分、BPRS总分及因子分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婚姻、住院时问、病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水平较低,自知力水平与文化程度、精神症状和康复疗效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存在某些认知功能障碍,由于临床症状的重叠,这两类患者的鉴别较困难。本研究对两类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比较,探讨认知功能对临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状态)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行相关认知心理试验(COGLAB)。[结果]COGLAB区别阴性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正确率达到了73.5%,其中分类测验、持续操作测验和倒行掩蔽测验判别作用最大。[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阴性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作业反应的特征不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持续操作测验、倒行掩蔽测验对于临床上鉴别某些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以及与40例正常人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结果。【结果】述情障碍在-l占床治愈前组的发生率为(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愈前、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患者治愈前TAS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治愈后(P〈0.05),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愈前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后组TAS总分和外向性思维、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治愈前TAS评分与发病次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453,P〈0.01),与病程、文化、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述情障碍,治愈后述情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默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发更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维度幽默感量表、幽默风格量表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94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患者攻击性幽默类型亚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94例患者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整体幽默感与回避应对、任务应对(r=0.272、r=0.363,P〈0.01)成正相关;亲和幽默与情绪应对呈负相关(r=-0.230,P〈0.01);攻击幽默与情绪应对成正相关(r=0.419,P〈0.01)。结论:性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幽默类型有影响;幽默感强的患者更可能采用回避应对与任务应对方式;擅长使用亲和幽默的患者更不经常使用情绪应对方式,而喜欢使用攻击幽默的患者更经常采用情绪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 系。方法: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SCZ 组)及健康对照(HC 组)各 30 例,对 2 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扫描,及临床症状评定、SCZ认知功能简明评测量表(BACS)测评;采用优化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 对DTI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之间DTI扫描结果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BAC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SCZ 组全脑多处纤维束 FA 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小脑上脚 FA 值与符号编码得分呈正相关(r= 0.384,P=0.039)。结论:SCZ患者存在全脑多处白质纤维损害,且部分重要白质纤维损害与认知障碍存在 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