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一期切除椎管内外生长脊神经根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椎管内外生长的脊神经根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动力系统按需去除脊椎骨性结构,分块切除肿瘤。结果9例全部一期手术全切,术后2周内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4例有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未出现脊椎不稳定的表现。病理学结果: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鞘膜瘤3例。结论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术中使用动力系统,可以一期切除椎管内外生长的脊神经根肿瘤,并可以使脊椎的稳定性损害降到最低。熟悉脊椎及脊神经根的解剖,良好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2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椎管内良性肿瘤24例,完整切除23例,术后恢复良好22例,1例无明显改善;1例次全切除。另1例为恶性肿瘤,次全切除,7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MRI对于椎管内肿瘤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手术是椎管内肿瘤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对于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可以一期切除。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肿瘤复发的临床表现、影象学诊断、内分泌观测都有其特点。引起肿瘤复发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组织残留、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名发性垂体瘤、肿瘤周围垂体增生、非垂体因素。目前垂体瘤术后复发已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从1988年1l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78例单发良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8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28例复发,复发率为15.7%。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和肿瘤部位、形状、大小、边界、瘤周水肿、组织病理学类型及性别对脑膜瘤术后复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部位、形状、边界、瘤周水肿、组织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程度可作为预测脑膜瘤复发的因素(P0.05)。结论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很多。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是手术切除要彻底,争取行Simpson 0级或者Ⅰ级切除;对于受累的硬脑膜、颅骨最好尽量切除;对于未能行Ⅰ级切除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以有效减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 3 1例椎管内髓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MRI及椎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性高 ,CT检查符合比例较低 ;本组均行椎管减压术 ,3例加用Luque s棒内固定 ,肿瘤全切除率为 45 2 % ;4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死亡 ,1 9例术后随访 4~ 38个月 ,1年内死亡 1 2例 ,2年内死亡 4例 ,现仅 3例存活。  结论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尽可能切除肿瘤、有效的椎管减压及保持脊柱性能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1例椎管内肿瘤病人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技术,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5~7 d复查MRI明确肿瘤切除情况,椎管三维CT确认脊柱骨质破坏程度。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21例,术后MRI检查无肿瘤残留,术后三维椎管CT显示棘突和关节突无损伤,脊柱稳定性要素无破坏。病理检查显示: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9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1例,加强皮肤缝合后痊愈。随访1~13个月,无复发病例,无切口感染、裂开病例。结论大部分髓外硬膜下肿瘤可通过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手术达到肿瘤全切除,该手术具有减少肌肉、筋膜损伤和骨质破坏,维持脊柱稳定性,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符合血管脂肪瘤。随访9~38个月,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E级,无脊柱畸形及不稳,复查MRI无肿瘤复发。结论 椎管内侵袭型血管脂肪瘤手术切除效果佳,肿瘤侵袭性生长方式决定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近10年来6例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手术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椎管内MPNST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病变多发或呈丛状生长.6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术中肿瘤表现各异,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部分患者术后进一步行辅助放疗.远期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但肿瘤易复发.结论 原发于椎管内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较为罕见,表现出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治疗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手术完全切除难度大,术后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远期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9.
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23例采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进行10~5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避免术中过度显露,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胶质瘤病例305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病变部位、手术入路、动静脉损伤、肿瘤残留、术后水肿、病理性质、早期癫痫、病变复发、手术次数、放射治疗等15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晚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癫痫、病变部位、肿瘤残留、病变复发、术后水肿5个因素是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晚期癫痫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晚期癫痫发生危险因素的防治,有利于减少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解剖学复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片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随访3~12个月,定期复查X线及MRI检查见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未见回植物移位、塌陷,未见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回植局部无疼痛。16例显示椎板铣骨断面部分或完全融合,骨痂形成。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显微切除肿瘤,钛片钛钉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解剖学复位技术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高颈段椎管内肿瘤66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结果 66例中,11例出现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异常,其中8例波幅下降20%~30%,3例波幅下降>50%,均在30min后波幅恢复至20%以下;61例肿瘤全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1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颈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及环枕区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一期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9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1例脊索瘤次全切除术后2年复发。结论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和颈后中线入路手术是治疗环枕区及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全切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术应用效果.方法 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18 例,术中将相应病变节段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板整体切割取下,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整体原位回植棘突椎板,钛片-钛钉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 18 例病人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节段2 ~ 6 节段(平均3.8 节段),肿瘤全切17 例,全切率94.4%.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满意,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术后7 ~10 d 摄X 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随访复查MRI、X 线片,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该术式解剖性地重建椎管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16例,神经纤维瘤5例,脊膜瘤7例,室管膜瘤4例,胶质瘤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转移瘤、脂肪瘤、肠源性囊肿各1例。除2例哑铃形神经鞘瘤因椎管外部分体积巨大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一期切除肿瘤,全切率89.5%(34/38),次全或大部切除10.5%(4/38)。结论MRI可提供较全面的颈段椎管内肿瘤诊断信息,是其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a 24-year-old woman with an intramedullary conus ependymoma associated with holocord syringohydromyelia and syringobulbia. The tumor was removed and surgery for decompression of the syringohydromyelia was not considered at the first operation. In the follow-up examinations, MRI showed significant and steady improvement of syringohydromyelia.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yringohydromyelia also disappeared. The cause of syringohydromyelia accompanying intradural spinal cord tumors appears to be either direct blockade of the central canal or secondary interruption of the central canal flow by compression of the perimedullary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As removal of the mass often corrects both these likely causes of the syringohydromyelia, no additional treatment for the drainage of the hydromyelia cavity syrinx is usually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98例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92例、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术中同期行脊椎固定术35例,其中椎板成形术25例,颈段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5例,部分切除13例;经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78.3%(72/92),经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7例,脊膜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4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89例,肿瘤复发4例,发生并发症7例。未行任何维持脊柱稳定措施的病人脊柱畸形发生率(17.46%)明显高于颈段侧块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0%,P<0.05)以及椎板成形术(4.00%,P<0.05)。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瘤可经不同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其中骨质破坏严重者可通过椎板成形术或椎弓根及椎体内螺钉内固定植入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体打开椎管,肿瘤切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了解截骨面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无残留或原位复发,回植椎板位置良好,平均4.5个月回植椎板骨性愈合,未见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切开、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有助于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