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晖  郑时康  祝鹏  李静  巩洁  谢静  张军康 《心脏杂志》2012,24(4):510-513
目的:观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51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3~46个月随访。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 vs. 58%,P<0.01),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 vs. 79%,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4% vs. 27%,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vs. 15%,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上有显著降低(观察组0%,对照组12%,P<0.01)。结论: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28例常规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1个月~4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和57.1%,P<0.01),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0%和75.0%,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4.0%和28.6%,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和17.9%,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0%和14.3%,P<0.01)。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明  王丽美  马健 《山东医药》2010,50(37):99-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静脉系统常见病,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及骨折患者,一旦形成血栓且治疗不及时,治疗较棘手,如血栓脱落易引起肺栓塞(PE)等并发症.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近10余年发展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其作为预防PE的有效措施已广泛用于临床.2000~2010年,我院采用IVCF置入治疗DVT患者4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由于血管壁损伤、血液淤滞、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造成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经皮置入下腔静脉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综合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9例患者中,47例经同意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合并抗凝治疗,进入实验组;3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猝死率及肺栓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6.25%(2/32),P〈0.05;0 vs.15.62%(5/32),P〈0.05]。实验组患肢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47/47)vs.81.25%(26/32),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足背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并抗凝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作用 ,以及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 (DVT)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确诊为DVT患者均置放下腔静脉滤器 ,其中 11例患者指引导丝经健侧髂总静脉置入患侧髂总静脉 ,并置入溶栓导管 ;13例经患侧股静脉置入溶栓导管。 2 4例均经溶栓导管注入尿激酶 ,4 0~ 6 0万u/d ,连续 3~ 5d ,每例患者结束溶栓前均行造影。结果 无 1例发生肺栓塞。 2 1例造影显示小血管壁光滑 ,血流通畅 ,3例造影显示血管壁光滑 ,血流较缓慢 ;2 4例患者下肢肿胀明显消退 ,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DVT安全、高效 ,尿激酶用量少 ,出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穿减压袜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43例(69.35%),好转15例(24.19%),无效4例(6.45%),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年龄≥60岁的48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29例为非老年组,2组均置入腔静脉滤器,术后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23例,外周血管溶栓54例,以治疗3 d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较治疗前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置入腔静脉滤器,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肺动脉栓塞发生。与治疗前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治疗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上15 cm周径变化差值无明显差异(P=0.324)。接触性导管溶栓较外周血管溶栓治疗效果更佳(P=0.000)。1例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13例次出现抗凝过度情况。结论腔静脉滤器及温和的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老年患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预防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病变患,分别经股静脉(32例)和锁骨下静脉(3例)放置血栓病变患,分别经股静脉(32例)和锁骨下静脉(3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每例1枚,位置均为肾静脉开口下方,再行积极的介入治疗。结果 35枚滤器均放置成功,随访1-36个月,均未发生肺栓塞,亦未见滤器移位或倾斜,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全部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在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6例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原有肺动脉栓塞通过治疗痊愈;随访2~14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最严重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PE)。自2001年10月以来,我们共为57例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均未出现PE。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26~80岁,平均54.3岁。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6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46~ 48岁。病程 10~ 2 0天。左下肢 34例 ,右下肢 32例。本组均有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大腿较健侧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择DVT患者47例,置管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采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5~10万U/次,3次/d。术后每36~48 h经溶栓导管行深静脉顺行造影观察血栓变化,调整溶栓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用量,共应用尿激酶7~12 d。观察术中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情况及置管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2年,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隐静脉—腘静脉置管均获成功,溶栓导管均通过髂静脉置入,置管成功率100%。治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可行,溶栓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及流行病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已成为仅次于冠状动脉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美国急性DVT的发病率高达1/1000^[1],而我国近年来未进行大规模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在解剖学上,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5岁,因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于2019年11月6日住院,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患者卧床第5天突然出现右侧下肢胀痛,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侧股静脉远端、腘静脉内血栓形成,经血管外科会诊后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经左侧股静脉穿刺成功后,插管至髂外静脉、肾静脉处造影,显示正常肾静脉开口位置,下腔静脉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长期抗凝治疗预防DVT复发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患应用尿激酶50万U/d,自患肢远端浅静脉滴入,疗程3~5天,第3天开始华发令抗凝治疗,3个月后54例患按华发令标准强度(INR2.0~3.0)抗凝组和低强度(INR1.5~2.0)抗凝组,统计其血栓复发率、出血率。结果: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7%,随访的两组患血栓复发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DVT急性期给予足够尿激酶的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同强度的华发令长期抗凝治疗疗效及副作用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最严重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PE)。自2001年10月以来,我们共为57例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均未出现PE。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仁义  刘军 《山东医药》1999,39(20):16-17
1989~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9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92例,女105例;年龄16~77岁;病程8天~36年;右下肢108例,左下肢147例,双下肢42例。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凹陷性水肿,活动时加重;病史长者有浅静脉曲张,小腿部皮肤呈靴形色素沉着、变硬、或溃疡形成。本组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完全性血栓者,可见造影剂在股静脉、腘静脉等受阻,使受累深静脉不显影;不完全性血栓表现为受累静脉节段性狭窄,管腔内壁边缘不规则,静脉…  相似文献   

1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好发于长期卧床、孕产妇、多发骨折、肿瘤以及老年等患者,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及脑血管意外,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临床上常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来治疗DVT。美国护理学家Orem提出以自理缺陷结构为核心的自理模式。在患者现有自理能力缺陷基础时补偿自理能力的不足,同时帮助克服自理局限。通过评估后给予针对性地补偿,激发潜能,恢复其自信心,树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我科对比采用普通护  相似文献   

20.
68例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一常见病 ,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约 5 0 %~ 70 %的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 (PTE) [1] ,其中2 5 %~ 30 %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经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IVCF)在西方国家自问世已有 30年 ,经不断改进 ,操作简便易行 ,近年广泛用于PTE的预防。国内自 1995年以来陆续有文章[2 3 ] 报道。我们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完成 6 8例IVCF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6 8例接受IVCF植入术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5 2岁。髂股静脉水平血栓 45例 ;静脉水平血栓 2 3例。慢性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