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雅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9):1622-162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明确提出了胸痹病名。同时较系统地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与证候:“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说明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心胸,阻塞气机所致。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等脏。病理变化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胸阳不振导致气滞、寒凝、痰浊、瘀血等阻滞心脉。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必须采用阳药及通药以廓清阴邪,把通阳宣痹作为治疗胸痹大法,随证变治。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病机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以“阳微阴弦”的脉理阐发了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闭塞,不通则痛的病机实质,并围绕“通阳”这一中心原则,创立了逐饮、降逆、散寒、温阳等治法和栝蒌薤白白酒汤等名方,为后世医家辨治胸痹心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明确提出了胸痹病名。同时较系统地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与证候:“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说明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一名,但从历代医籍记载来看,多属“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痹者,闭也。病之所作乃因血脉不通,不通则痛。由是观之,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早在20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者,寸脉微,主上焦阳虚;“阴弦”者,尺脉弦,下焦阴实也。说明胸痹的病理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闭塞胸中阳气,令气血不通而作痛。此后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5.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开宗明义,从脉象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是“阳微阴弦”四字,当细玩味。全文分三层论述,层层深入。1、胸痹心痛的病机是阳微阴弦。阳微(寸脉微,或浮取微)为不及,主胸阳(心、肺之阳)不足;阴弦(尺脉弦,或沉取弦)为太过,主阴邪(痰浊、水饮、寒邪)盛。2、阳微是病之本质。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身之血脉;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行营血。心、肺阳气充足,鼓血畅达,环流不息,阴邪何能乘之?邪之所凑,其气必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以"阳微阴弦"的脉理阐发了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闭塞,不通则痛的病机实质,并围绕"通阳"这一中心原则,创立了逐饮、降逆、散寒、温阳等治法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名方,为后世医家辨治胸痹心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胸痹一证,以胸背牵引作痛、咳唾、喘息、短气为特点。其病机概以“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衰微,阴邪上居,胸阳痹阻不通。其辨证有轻重、缓急、虚实之不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论述颇详。据我数十年临证经验,运用《金匮》理法方药辨治胸痹证,确有疗效;亦体会到结合脾胃证治理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阳微阴弦”“阳微阴弦”引自《金匮要略》。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对“阳微阴弦”注家有不同解释。其一,从上下而言,“阳微”即浮取脉微,主胸阳不足。“阴弦”指沉取脉弦。主阴邪(水饮、痰、瘀等)有余。《难经》云:  相似文献   

9.
自拟通脉冠心汤治疗冠心病160例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刘延宝(810100)关键词:自拟通脉冠心汤,冠心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它属于祖国医学“厥心痛”、“真心痛”、“心悸怔忡”等范畴,病机主要为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而致胸痹。笔者数...  相似文献   

10.
郑彦辉 《光明中医》2011,26(9):1895-1895
胸痹,《金匮要略》论述颇详,其内容涵盖了现代中医临床所描述之胸满、胸痛。其病机《金匮要略》从脉象"阳微阴弦"探求,认为是上焦阳气不足,阴邪趁虚上乘,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而成。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一种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提出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阳虚衰,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并以“通阳宣痹”法通心阳,除痹邪。本文从“阳微阴弦”理论入手,进一步剖析通阳宣痹法及其发挥,体悟仲景之“有一证添一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阳微阴弦”虽是胸痹心痛的总病机,脾胃功能失调却是“阳微阴弦”之本,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上奉心阳而为“阳微”,诸邪因虚上乘阳位而成“阴弦”。提出升阳健脾,养心通络或祛邪升阳,宣痹通络法治之。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由于年老气虚、阳微阴盛痰浊阻痹心络而发生的一种老年性心血管疾病。临床多以胸闷、心痛、心悸等为主要表现。其本为“虚”、其标为“淤”。即在机体阳气不足的前提下、复加情志抑郁,而造成胸阳不展,阴浊上乘阳位、阻痹心络,使营养心脏本身的气血脉道闭塞不通,便发生了冠心病。这不难看出,该病所为,其“虚”为前提,其“郁”为诱因,其“浊”为病邪,其“淤”为后果。正如张仲景所说:“阳微  相似文献   

16.
瓜蒌薤白类方源于《金匮要略》,是治疗胸痹心痛的经方。首都国医名师李文泉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瓜蒌薤白类方临床应用较多,对其有独到的认识与应用。瓜蒌薤白类方针对“阳微阴弦”之病机,李文泉教授认为“阳微阴弦”不仅是指上焦阳虚,还指上焦阳位虚损,导致阴邪上乘于阳位。李文泉教授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安和五脏,权衡缓急”的辨治胸痹心痛思路,从五脏出发,创立了五张经验方:益气养心通络方、养心化痰通络方、养心解郁通络方、养心补肺通络方、养心滋肾通络方,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另外还根据“阳微阴弦”之病机,扩大了瓜蒌薤白类方的应用范围,用于治疗存在“阳微阴弦”之病机的心悸、咳嗽、喘病、郁病等病症,文中还介绍了李文泉教授在应用瓜蒌薤白类方时单味药和药对的配伍运用,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胸痹篇祛邪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纪涛 《新中医》2009,(1):108-109
胸痹者,乃胸间闭塞而痛也,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导致寒凝气滞,痰浊血瘀,闭阻心脉的病证。胸痹一证,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对其治疗也有详细论述。笔者试按宣肺从腠理解、温阳自内消、通利小便、通行利大便4种基本祛邪方法,探其证治微旨。  相似文献   

18.
一、辨因施治之我见《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此经文论述冠心病的病机是经络脉中的气血淤滞不通。《金匮》“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此经文论述冠心病的病因与脉象。脉太过是邪气盛,脉不及是正气,脉阳微是阳气虚微,脉阴弦是阴邪  相似文献   

19.
<正> 胸痹是以胸满闷不舒,疼痛时作为主症的疾病,甚则左胸疼痛如绞,彻背引臂,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或老年人。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胸痹即指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导致心脏机能失调的病证。 胸痹包括了厥心痛、真心痛以及胸痛、心痛的一部分。相当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胶痛、高血压心脏病及心肌病等器质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据1973年全国23个省市调查30岁以上(多数40岁以上)52,298名成年人中,平均患病率为6.44%。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治疗上虽然疗效有所提高,但目前治愈的报道尚缺,因而积极寻求可靠的治疗手段实属必要。 1971年以前,我国治心肌梗塞单用西药,病死率56.1%,而从1976年开始用中药,病死率下降15%。尤其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将近6年来的部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病因病机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目前一致认为,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金匮要略》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曰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明确指出胸痹的病位在上焦,系由胸阳不振,浊邪上乘,阻遏胸阳,脉络涩滞所致。这与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