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消化道肿瘤的化学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斯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类药(NSAIDs),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危险性。提示NSAIDs可能对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同时,这一保护作用也很有可能在肿瘤的前期病变过程中发挥有着的阻断,逆转或预防作用,NSAIDs化学预防作用的可能机制:(1)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和细胞环氧化酶(COX)活性;(2)诱导胃肠道来源的上皮细胞凋亡。(3)引起PG和COX调节通路的障碍。目前,NSAIDs的化学预防作用已经成为肿瘤二级预防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基本肯定了它在消化道肿瘤预防中的作用。NSAIDs,尤其是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望成为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新的化学预防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黄凌 《循证医学》2009,9(2):67-67
结直肠息肉已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的前期病变。最近JNCI发表了两项前瞻性随机研究的结果,提示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能够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2011,34(10):2323]杂志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该荟萃分析纳入5项研究108 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患者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相关[相对风险比(RR)为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消息:北卡来罗纳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增强了有关阿司匹林(ASA)及其他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在预防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北卡来罗纳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已证实,应用这些药物可使发生腺癌的危险性下降50%。但本项研究的负责人指出,必须平  相似文献   

5.
既往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防止结直肠癌的发展。美国西雅图的佛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 Thomas L Vaughan及其同事在最近的《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指出,使用阿司匹林及其他NSAIDs似乎会减少 Barrett食管发展成肿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炎性肠病(IBD)具有许多特点,最近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waroop对老年人IBD进行了综述。[Clin GeriatrMed 2007,23(4):809]1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60~70岁的老年人也可初发炎性肠病,在确诊的IBD患者中,年龄≥60岁者约占10%~15%,老年患者轻型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患者。有研究显示,在1981~2000年间,老年发病、男性患者、轻型结肠炎或直肠炎、只发病一次以及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鉴别诊断对有IBD表现的老年患者,诊断时须考虑其他病因或合并疾病,包括感染、憩室病、放射性肠炎、药物引起的肠炎、缺血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等。3治疗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中,须注意防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骨质疏松、高血糖、继发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及高血压等。激素治疗应尽快减量,最好在8~10周内完成。存在瘘管或窦道是激素治疗的禁忌证。对于激素依赖或须长期应用激素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并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细胞和肝功能。对轻中度IBD患者,应根据病变范围和耐受性,选择口服或局部应用各种剂型的5-氨基水杨...  相似文献   

7.
来茂德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1):569-571
近 1 0余年来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结直肠癌发生的Vogelstein模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发病机制的阐明和APC β catenin Tcf通路作用的确立等方面在近年肿瘤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尽管在这些分子机制的阐明以及在结直肠癌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处理和患者的预后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很高。其原因是结直肠癌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且没有预防早期病变形成和使所形成病变消退的化学药物。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合成新型的高效低毒5-ASA类抗炎性肠病前体药物.方法 以生物活性分子--甘氨酸甲酯和对乙酰氨基酚为载体,与具有抗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活性的5-ASA反应得到两个新的5-氨基水杨酸类前体药物.结果 与讨论对合成的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用熔点、薄层色谱、元素分析以及1H-NMR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给出了它们的结构,为进一步合成5-ASA类抗炎性肠病新前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西方世界癌症及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史为明确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最近的资料提示,IBD个体在诊断8至10年后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每年升高0.5%~1%。诊断IBD时年轻、症状时间较长、疾病较重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升高。此外,大量实验、流行病学和随机试验证据提示,长期使用阿斯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能通过评估发病风险、筛选高危人群来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结直肠癌、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 构建适用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个体发病风险的Rothman-Keller模型,评估个体发病风险并划分风险等级。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08-31。通过文献综述明确结直肠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定量关系,构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个体发病风险的Rothman-Keller模型,采用二项分布函数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 构建的中国人群结直肠癌个体发病风险的Rothman-Keller模型中纳入了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红肉摄入、腌制食品摄入、阑尾炎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结直肠炎病史、慢性腹泻病史、慢性便秘病史、蔬菜摄入、水果摄入、阿司匹林、体育锻炼等15项危险因素。二项分布函数法模拟10 000例样本点的发病风险后,采用分段斜率比较的方式将女性患结直肠癌的低、高风险界值划分为0.033 7%,男性患结直肠癌的低、高风险界值划分为0.046 3%。结论 构建的中国人群结直肠癌个体发病风险的Rothman-Keller模型简单易行,有利于促进高危人群参加结肠镜筛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直肠癌预防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1.
肖佐清 《当代医学》2013,(22):111-113
目的分析2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监测及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例UC患者中,诊断出结直肠癌有5例,总体风险为2.5%,都处于进展期。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病变范围、活检有无不典型增生、是否使用药物及激素治疗、是否有内镜随访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显示UC-CRC危险因素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以及结肠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分析表明通过定期内镜随访、相关药物以及激素治疗可以减轻UC-CRC发病的风险。结论 UC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很高,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偏低。一般UC有全结肠炎,病程长达10年且活检有不典型增生等都是危险因素。所以能进行定期的内镜随访以及配合药物和激素的治疗都可以有效预防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代谢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方法对10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5例正常人群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GSTM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64.8%和 48.8%,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STM1(+)为参照,GSTM1(-)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6倍.GSTT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55.6%和45.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者比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3.88倍.GSTM1(-)和GSTT1(-)与吸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与不吸烟者比较,其OR值分别为7.76和6.24.结论 GSTM1基因缺失与本地区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GSTT1基因缺失与本地区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无关,GSTM1和GSTT1同时缺失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更高,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吸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近30年来发病率一直呈升高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炎症等因素相关。目前,一些针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治疗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已证实这些药物可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后者促进启动子区域含有抗氧化应激反应元件的一系列二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化学致癌剂的伤害,发挥肿瘤预防作用。本文将结合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功能与作用机制的报道,综述其在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HRAIC)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PHRAIC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和随访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RAIC组术前7d予以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氟脱氧尿苷(FUDR)+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对照组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常规接受全身静脉化疗。随访术后3年的肝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结果PHRAIC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结直肠癌PHRAIC组和对照组的3年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7%和28.3%(P=0.01)、82.3%和58.7%(P<0.05)、87.7%和75.7%(P<0.05)以及40个月±5个月和36个月±3个月(P=0.03);对于Ⅲ期结直肠患者,术前采用PHRAIC可降低术后肝转移的风险55%、术后转移复发风险57%。对于Ⅱ期患者,术前PHRAIC作用不明显。结论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第43届年会上公布了FOLFOX4(乐沙定联合输注5-FU/LV)是一种乐沙定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转移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5年]总生存(OS)和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FP)-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与全部肿瘤风险轻度但显著降低相关,尤其是胃肠道肿瘤;规律应用阿司匹林或可预防相当一部分结直肠癌,并可补充筛查获益。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研究纳入2项大型美国前瞻性队列研究中88084名女性和47881名男性受试者数据。结果显示,随访32年间,女性和男性受试者中分别出现20414例和7571例癌症。与非规律应用相比,规律应用阿司匹林与全部肿瘤风险降低相关,主要归因于  相似文献   

17.
向德森  张敬  肖杰  冉文华  黄自铎  周涛 《重庆医学》2015,(25):3493-3496
目的:调查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250例病例(病例组)及匹配对照(对照组,n=250)抽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 后,运用 Taqman 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研究对象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266729、rs2241766及 rs1501299)进行检测。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测基因型别、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对 rs266729,病例组携带 GG 及 CG+GG 基因型别均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OR (95%CI ):1.87(1.01~3.47)、1.63(1.14~2.32)]。对 rs2441766,病例组携带 TG+GG 基因型别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OR (95%CI ):1.45(1.02~2.06)]。对 rs1501299,病例组携带 GT+GG 基因型别的发病风险是对照组的0.61倍(95%CI :0.43~0.88)。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指数(BMI)存在交互作用,两者使得病例组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16倍(95%CI :1.03~1.30)。结论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可引起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高,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 BMI 共同影响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比较,并将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变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将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13.39、13.39~18.23和≥18.23 ng/mL 3个等级,结直肠癌(P<0.001)、进展期腺瘤(P<0.001)、腺瘤(Ptrend<0.001)和增生性息肉(Ptred=0.013)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33(0.21,0.53)、0.18(0.09,0.38)、0.09(0.01,0.41)、0.25(0.08,0.77).按发病部位进行分层后,近端结直肠癌(Ptrend=0.001)和远端结直肠癌(P<0.001)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其维生素D最高值与最低值比较OR(95%CI)依次为0.26(0.12,0.56)和0.33(0.20,0.56).结论 血浆25-羟维生素D可降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且与病变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9.
耿婷  南琼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4):21-23,27
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结直肠癌患者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丰富了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KRAS突变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探索新的针对包括KRAS突变患者在内的结直肠癌治疗靶点对降低结直肠癌总体病死率意义重大。本文就miR-7-5p、Raf-1研究进展及两者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蒙特利尔消息:三十多年来被宣扬为晚期结直肠癌的第一种新疗法的药物Raltitrexned(Tomudex)可降低对病人的副作用,如口腔溃疡和白细胞计数降低。据渥太华地区癌中心的Jean Maroun说,继续应用Raltitrexed的病人对该药物的耐受性比常规疗法好。 Raltitrexed是通过瞄准和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碍细胞增殖。常规治疗是5-Fu(5-氟尿嘧啶)与甲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