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的研究,是提高中医骨伤科临床疗效、保持和发挥传统骨伤科特色疗法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对培养骨伤科中青年人才和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但规范的实际应用与审核往往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自由性,缺乏硬性的流程约束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从而出现制订规范与临床行为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何掌握医生的临床治疗行为是否与既定的诊疗规范相符合,对临床诊疗流程进行过程监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中医思维是中医诊疗最核心的思维方法,如何培养骨伤科医师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成为临床思维培养的重点.中医骨伤筋伤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为中医骨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筋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思维的培养和应用,为提高临床疗效、完善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熊昌源教授是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40余年,他在中医骨伤科诊疗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固定与功能锻炼等临床治疗与认识中有其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药,又不能满足骨伤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辨证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和掌握骨伤专业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连接中医基础与骨伤临床专业课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属于保守治疗方法,依照辨病和辨证的方法运用经方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治疗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其一是围绕患者主证进行处方,观察骨伤患者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进行处方用药,其二是根据骨伤部位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用药,其三是遵循骨伤疾病的循经规律进行处方用药,其四是循病机进行用药。中医骨伤科疾病在运用经方治疗时需要依照经方理论和骨伤科疾病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拓展经方的治疗应用范围,提升临床疗效。本文分析了经方在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运用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骨伤科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3D打印新技术相结合的中医骨伤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基本能力的中医学骨伤科专门人才,并能快速适应临床.方法 2016级中医及平乐骨伤传承班学生,共80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平乐正骨传承班学生),均为男性,年龄(22±1.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  相似文献   

9.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在骨伤科临床工作中颇为常见,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体会总结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熊勇 《中医正骨》2005,17(7):73-74
中医学院是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摇篮,培养"阴阳汇通之医"是中医高级教育的根本目标.骨伤专业最基本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临床诊疗知识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中医骨伤的中医师.近年我们在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探讨和改进,现将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联 《光明中医》2010,25(12):2365-2367
目前,在运气学说预测气候与实际气候的印证性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运气学说预测与实际疫病流行的比对研究方面,也存在相关、不相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该文提出: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变化的成因,必须突破"七政"。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相关性疾病的成因,必须突破"七要素"。将研究重心放在对运气学说的理论内涵研究,尤其是研究对象的拓展及运气学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运用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崩漏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发展成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认为: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化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而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举以寿,阴精也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营气也必统于脾胃。可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主要来源,其在精气升降、阴火潜戢中具有枢纽作用,并且“脾主衰血、温五脏”,其对人体脏腑、四肢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