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胎头高浮者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胎头娩出困难和娩出时间过长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方法分析两组(Ⅰ组: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Ⅱ组: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胎头高浮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胎头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三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新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胎儿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浮胎头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和娩出时间过长将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熟练掌握高浮胎头剖宫产胎头娩出方法和技巧可减少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和胎头娩出时间,进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按摩胎盘子体面对正确处理第三产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减少胎盘因素致产后出血。方法:按摩胎盘子体面娩出胎盘,与徒手剥离胎盘及胎盘自然娩出对照,观察胎盘的娩出时间、出血量及产后感染。结果:阴道分娩中遇胎盘滞留或活动性大量出血需尽快娩出胎盘时,用按摩胎盘子体面娩出胎盘较徒手剥离胎盘的时间短、出血量少、产后感染机会较少、产妇痛苦轻。剖宫产术中用按摩子体面方法娩出胎盘较自然剥离胎盘时间短,出血量少;较徒手剥离胎盘出血量减少。结论:按摩胎盘子体面使胎盘娩出时间短、出血少、减少产后出血,可用于阴道分娩出现胎盘滞留或紧急娩出胎盘时及剖宫产术中。  相似文献   

3.
张静  龚洪春 《工企医刊》2009,22(5):14-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胎头高浮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胎头娩出困难和娩出时间过长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分析2组(Ⅰ组:2006年1月~12月;Ⅱ组:2007年1月~12月)行胎头高浮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三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新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比较2组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浮胎头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和娩出时间过长将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熟练掌握高浮胎头剖宫产胎头娩出方法和技巧可减少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和胎头娩出时间,进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产钳助娩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助产,观察组采用产钳助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切口裂伤情况、胎头娩出时间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胎头娩出时间为(56.4±11.6)s,观察组胎头娩出时间为(35.3±5.6)s,对照组胎头娩出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并发症例数均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中应用产钳助产简便实用,而且能够显著缩短胎头娩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时间的长短与出血量间的关系,为临床胎盘娩出时间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2月至10月间收治的产妇共400例,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各20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即刻进行胎盘娩出;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延迟数分钟(3-8min)进行胎盘娩出,统计两组产妇在术中(产时)、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结果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中,分别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产妇后,观察组术中(产时)、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不应30秒内即刻手取快速娩出胎盘,而应使胎盘延迟数分钟娩出,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王丽琳  田艳 《中国保健》2005,13(12):61-61
目的探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于中晚期妊娠引产的作用及效果.方法诊治200例停经20至30周要求引产的孕妇实行引产,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后至临产时间,临产后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清宫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引产时间大大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清宫率大大降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观察再次剖宫产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困难率、新生儿窒息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率。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更为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故需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8.
巨化地区胎儿娩出时间及出生日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胎儿娩出时间及出生日期是否存在高峰值,了解巨化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有无区别,笔者对1991~1996年在我院出生的4243名新生儿(包括自然分娩和手术产)娩出时间及出生日期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肩难产指的是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手法不能娩出双肩为肩难产。肩难产系产科急症,由于在几头娩出后意外发生,情况危急,贻误时间或处理不当将造成母儿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组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难度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7例再次剖宫产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其中I组新式剖宫产86例,Ⅱ组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92例,Ⅲ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229例,比较三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娩出困难发生率、盆腹腔粘连情况、术后情况。结果:Ⅱ组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及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Ⅱ组的腹直肌粘连及腹膜粘连的发生率高于I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的胎儿娩出时间及娩头困难的发生率低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腹直肌、腹膜的粘连也小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缝合简单、术后粘连小、娩头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1993年宜昌市2所医院2653名新生儿的娩出时间显示我市自然分娩儿、手术产儿及全部新生儿的娩出时间,均有非常显著的集中趋势,高峰时间分别在中午12时8分,下午时3时8分和下午1时16分。因此,有必要适当调整产房工作人员在出生高峰时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中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以下简称联合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以下简称硬膜组),观察两组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切皮开始到新生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情况(Apgar评分)及麻醉药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切皮开始到新生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组和联合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4.7%和100.0%。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24例手术时胎头仍高浮者采用破膜吸净羊水后,胎儿娩出前子宫体注射缩宫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孕妇行剖宫产术时胎头仍高浮,于术中娩出胎儿前应用缩宫素。29例孕妇剖宫产时胎头仍高浮者,胎儿娩出前未用缩宫素,两组作为对照,分别记录胎头娩出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产时出血情况。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指征均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疼痛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武汉仁爱医院接收的100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胎儿娩出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规律宫缩时、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24、48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规律宫缩时比,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24、48 h两组产妇血清IL-6、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48 h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辅助分娩可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中转剖宫产率较低,对母婴结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庄飞行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47-5649
目的:探索产钳助产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在2009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施剖宫产过程中因常规取出胎头时间大于2 min而未娩出,故而使用剖宫产产钳助产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娩出困难原因方面,由各种原因致使胎头高浮造成胎头娩出困难者有53例,占66.25%,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导致胎头娩出困难的比例(P值均<0.05);其次为胎头深嵌盆腔,为12.5%;分娩结果方面,80例剖宫产产钳助产者均顺利娩出,成功率为100.0%,胎头取出时间均少于120s,无新生儿头皮擦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亦无新生儿死亡病例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上者69例,占86.25%,显著高于其他评分者所占的比例(P<0.05)。结论:剖宫产在遭遇取头困难时使用产钳进行助娩胎头,相比于常规徒手操作可显著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并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时协助胎头娩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244例再次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其中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观察组)122例,未采用产钳助娩(对照组)122例。分析2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I),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U-DI和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徒手助胎头娩出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能有效缩短U-DI,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母婴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37-2638
目的:探讨头位剖宫产术中先露较高难以娩出时压肠板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地娩出胎头的方法。方法:分析443例头位剖宫产术中先露高,娩出困难改用压肠板组109例(A组)和改为产钳组协助娩出胎头97例(B组)、直接徒手娩头98例(C组)、直接用压肠板娩头149例(D组)的病例资料,观察各组娩头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结果:443例剖宫产因胎头高徒手娩出困难,直接用压肠板组(D组)比改用压肠板组(A组),改用产钳组(B组)和徒手娩头组(C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新生儿Apgar评分,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窒息率最低。结论:头高位剖宫产术用压肠板代替徒手或产钳娩出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加用卡贝缩宫素的治疗效果,分析卡贝缩宫素用药时机的不同对预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21例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采用3种用药方式:其一宫体注射和静脉滴入均为缩宫素;其二宫体注射采用的是缩宫素,而卡贝缩宫素静脉滴入的时间为手术中胎儿娩出时胎盘娩出前;其三缩宫素使用方法同二,但卡贝缩宫素的滴入为胎盘娩出后发生产后出血时。产妇用抽签方式选择用药方法,将321例产妇分为3组,分别为缩宫素组107例、胎盘娩出前组107例、胎盘娩出后组107例。观察指标有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及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心率、血压。结果缩宫素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均明显高于胎盘娩出前组、胎盘娩出后组,差异较大;胎儿娩出时胎盘娩出前组滴入卡贝缩宫素的产妇出血量少于胎盘娩出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数据也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产妇出血的不同原因并不会影响卡贝缩宫素的临床效果,无论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均能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会明显上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时采用卡贝缩宫素可起到预防与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逸菲 《食品与健康》2014,(11):22-23
月子,医学上指产褥期。产褥期主要是指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胎儿以及胎盘娩出以后,子宫恢复,胎盘剥离的创面完全愈合大概需要六周的时间,因此从胎儿娩出以后到产后的六周这段时间即为产褥期,民间俗称"月子"。月子餐也要分阶段了解食用月子餐的时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肩难产定义为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双肩[1]1998年Beall等提出更加客观的定义,即胎头娩出至胎体娩出的时间超过60秒,或需采取产科辅助手法以娩出胎肩者为肩难产[2],肩难产是围产期引起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1月分娩的9例肩难产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助产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