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价值。方法对78例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78例病人中,无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及胃漏发生,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提高了病员的生活质量。结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以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管状胃在防止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胸腔残胃瘘1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右侧胸腔积液4例,左侧气胸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发生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胸胃综合征及明显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结论管状胃应用于胸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操作简单,吻合良好,重建消化道后更符合解剖和生理特点,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术的术式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2003年4月-2008年5月实施以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管状胃成形术33例替代食管治疗食管癌。结果33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愈合良好。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形胃一种安全、实用,术后并发症较之全胃代食管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7.
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治疗食管癌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开展的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治疗食管癌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心慌、心累、胸闷、气喘、咳嗽、咳痰及恶心、反酸、呃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治疗食管癌操作简单、安全,是一项预防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64例病人中,无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漏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胃咽吻合术在晚期喉咽癌和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行胃咽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1、68、34岁。2例颈段食管癌,1例喉咽-颈段食管癌。3例患者均行全喉-侯咽-颈段食管切除术,胃上提胃咽吻合术,术后获得较好吞咽功能。2例健在,其中1例术后22个月,1例术后1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出现全身转移死亡。结论胃咽吻合术对晚期喉咽癌和颈段食管癌切除后大范围缺损具有较好的一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4月-2001年3月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胸中、上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9例,胸下段各型食管癌12例,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吻合口狭窄、切缘残癌各1例。结论:对胸下段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及不伴有明显淋巴结肿大的胸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患者,选择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管状胃成形术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1例,按采取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组,管状胃组:31例,传统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肺并发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减少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很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附4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对486例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9.7%。其中胸中及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7%和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转移率明显低于髓质型、溃疡型及缩窄型食管癌(P<0.0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病变浸润深度而增加,其转移部位以胃左动脉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及小网膜淋巴结为主;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层次有一定关系,当肿瘤浸润食管肌层时,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中段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将胃小弯"裸化"可提高腹腔淋巴结清除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食管癌胃转移罕见。近年来 ,我院收治食管癌胃转移 8例 ,结合有关文献 ,将其诊治及预后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38~ 6 7岁 ,食管癌原发于中段 5例 ,下段 3例 ,病变长度 3~ 8cm。胃内转移灶位于贲门部份例 ,胃小弯 3例 ;胃内转移 相似文献
19.
詹宏妥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9):7-8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97例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全部行食管切除并行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结果均一次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元吻合口瘘及狭窄。12例术后有反流症状,经抗反流及抗酸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管形胃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管形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2008年8月同期对比40例管形胃组和40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用药的情况及胃镜、钡餐复查的情况。管形胃组切除胃贲门部及胃小弯侧,原位移植入食管床替代切除的食管,与食管残端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管胃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随访6月管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严重的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症及明显的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消化道动力药和制酸剂的量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本术式重建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在保证肿瘤切除率的同时,明显减少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