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烧伤高热降温效果的研究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烧伤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对60例烧伤高热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低温液体,观察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60例烧伤高热有差异,体温均下降至38.5℃,滴注前后体温变化有显著性(P<0.05),有效率为100%。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烧伤高热患者有效、安全,是烧伤高热首选的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炎痛灌肠在烧伤整形高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方法:对540例烧伤发热患者进行了消炎痛灌肠,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540例患者体温均降低0.5℃以上。结论:烧伤高热患者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疗效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科的高热患者往往体温特高(常见39℃以上),持续时间长,用一般的退热药及温水擦浴效果不佳,我们将20%的酒精冰冻后放入冰袋或冰帽中,用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波及丘脑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一种持续高热[1].患者往往在发病48小时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28例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对其采取了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高热病人的疗效及导致体温不升不良反应的区别。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共112例高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25mg肌肉注射,对照组(56例)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50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变化及体温不升的发生率。结果:用药2h后观察组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观察组体温不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热病人使用25mg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肌肉注射,与常规50mg相比,不影响降温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体温不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32~35 ℃)处理,对照组采用降温毯常温(36.5~37.5 ℃)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降温毯后1,2,4,8 h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降温过程平稳,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毯亚低温可以明显、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物理降温是用于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心率平均增加18次/分.过高的体温可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选择适当的降温时机和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治疗是很重要的.物理降温是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7℃,正常成人体温昼夜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超过正常温度的范围即为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在手术及术后易发生体温异常变化,直接影响能量代谢,导致人体机能损害。尤其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低温或高热将直接影响循环,导致手术失败,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2003年对57例体外循环术后老年患者体温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处理,未发生一例因体温异常而引起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烧伤患者76例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心率增快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近五年来我科的76例老年烧伤患者住院期间心率增快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76例老年烧伤患者心率均增快,其中休克期心率增快者26例,感染期以后心率增快者19例,27例因高代谢期引起心率增快,全部患者均有由于体温增高引起心率增快,25例由于手术时输入大量少白红细胞时晶体输入不够引起心率增快。发生原因为休克、感染、全身脓毒血症、输液过快过多、肺部感染、肺水肿、体温增高、代谢增加、心功能不全,晶胶体输入顺序不对等。结论:去除病因、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早期胃肠道营养、抗感染、扶持心肌收缩力、解除心脏压迫、应用利尿剂、避免过多输液、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率失常,补液时先晶后胶,输入胶体与晶体比例以1:2为宜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过快的心率,使血流动力学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凡肛温超过39℃为高热。对待小儿高热重在护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及一系列并发症。现将2008年1—6月共16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达3 d以上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持续高热的原因、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观察退热时间及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导致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持续高热的原因有乳腺炎15例,占26.79%;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等宫内感染14例,占25.00%;切口感染14例,占25.00%;上呼吸道感染11例,占19.64%;腹膜炎2例,占3.57%.治疗后,56例患者均于3d体温降至正常,原发疾病得到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持续高热的最常见原因为感染因素,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治疗原发疾病,经积极治疗后高热均可得到控制,体温降至正常,原发疾病治愈,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我科2001年3月至2002年12月,用布洛芬混悬液(扬州市第三制药厂生产)治疗烧伤后高热,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1~53岁,平均24岁;烧伤面积8%~95% TBSA,平均23%;入院时间,伤后1~13天,出现高热时间,伤后1~44天,其中,感染期31例次,换药后70例次,手术后35例次.其他18例次;统计体温范围,39~41.5℃。本组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3.
烧伤伴热带念珠菌败血症1例高唐县人民医院 刘杰远校实验中心董仲甫男,10岁,因大面积烧伤、感染、高热由外地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9.7℃,一般情况差,烧伤面积74%,其中Ⅲ度13%,创面大部分液化。在他院以先锋霉素和丁胺卡那抗感染治疗6天,入本院后继...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颅脑损伤后,因颅内出血的刺激或体温中枢的损害,往往引起中枢性高热,体温常可高达40℃或以上,而中枢性高热用普通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均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62例颅脑损伤引起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8例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亚低温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美菊 《中原医刊》2005,32(20):93-93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较头部及躯干温度高,且双侧皮肤亦不对称.皮肤干而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疗效,但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我科使用电冰毯进行亚低温(30~35℃)控制中枢性高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体征 体温:①体温升高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热时成人可自诉不适,小儿常不能表达,且有时发热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出现惊厥后才被发现,体温常达39.0℃以上。根据我科2007年统计,有25例惊厥为高热引起,而在惊厥前家长均未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因此小儿发热必须及时发现,如患儿出现“打蔫”、“不爱吃饭”、“唧唧磨人”等表现,或喂奶换尿布、洗澡时感觉皮肤较热,要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降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安乃近保留灌肠用于高热患儿降体温的效果.方法 将486例体温在39℃以上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43例:用安乃近5-10mg/kg加入生理盐水(温度36℃~37℃,高热患儿可用4℃)20ml保留灌肠;对照组243例口服安乃近5-10mg/kg,30 分钟后测量体温,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乃近保留灌肠是高热患儿理想降体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小儿烧伤492人,其中住院期间发生高热惊厥1次以上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个月~8岁。烧伤面积12%~61%,烫伤10例,烧伤6例,惊厥诱发体温38~40℃.治愈13例,死亡1例,2例自动出院。健康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主管护士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家长实施程  相似文献   

19.
本院从1954年1月至1957年2月共收治80例烧伤患者,其中一部采用封闭疗法,获得显著效果。在我们的80例烧伤中,采用奴佛卡因封闭疗法者有35例,占总数43.7%。与未应用封闭疗法的病例比较,发现两组病例在体温和死亡率方面有较大差别。烧伤经封闭疗法后,患者一般体温较低、较平稳,即使烧伤面积或程度较严重,而死亡率却较低。除上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70年以来,用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Ⅱ°烧伤并发感染高热患者23例,获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12岁。均为浅Ⅱ°或深Ⅱ°,烧伤总面积在11%~30%。均有体温增高,在38.5~41.5℃,多在受伤后4~5天出现。严重者出现谵妄、恶心、呕吐、麻痹性肠胀气、皮肤粘膜发绀,皮肤出现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