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支睾吸虫病肝内胆管扩张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2例华支睾吸虫病肝内胆管扩张的CT表现,并与40例良、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内胆管轻度弥漫型扩张为其主要CT表现。末梢囊状型扩张虽仅占19%,但却是本病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同时就四种肝内胆管扩张类型的机理、临床意义和本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CT和超声)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照Todani氏胆管扩张症的分型,Ⅰ型胆总管扩张症1例,表现为肝外胆管呈囊状低密度影,管壁薄而光滑;Ⅳ型胆总管扩张症4例,表现为肝外胆管囊状或梭形扩张伴有肝内胆管囊状或串珠状扩张;Ⅴ型胆管扩张症1例,表现为肝内胆管多发囊状扩张,增强可见中心点征.6例超声检查,均能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确诊为胆总管囊肿1例, 4例为提示性诊断,误诊1例.本组中合并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胆管癌以及肝硬化各1例.结论 CT和B超在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道阻塞的CT诊断—与直接胆管造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8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作前瞻性CT诊断,并与直接胆道造影比较研究。发现胆管逐渐尖削,明显的肝外胆管壁环状增厚是良性阻塞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扩张胆管腔内CT值大于20HU对良性阻塞的判断有一定帮助。管突断伴或不伴肿块,胆管壁局根不规则增厚是恶性阻塞相对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CT能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及它们汇合处解部剖及变异。比较直接胆管造影,CT对肝  相似文献   

4.
肝吸虫性胆管炎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3D-FASE(三维高级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扫描技术对54例肝吸虫性胆管炎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对照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本组54例肝吸虫性胆管炎的MRCP的定性诊断率为88.9%,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46例),末梢胆管囊状扩张(43例),肝外胆管扩张(15例)和狭窄(19例),胆总管及胆囊内充盈缺损性低信号(6例)。结论 采用3D FASE重T2WI序列能获得清晰的MRCP图像。肝吸虫性胆管炎的MRCP特征性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合并末梢胆管的小囊状扩张,MRCP是诊断肝吸虫性胆管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超声图像,并与CT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胆管囊扩张症12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 i病)2例,复合型3例,漏误诊1例.结论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的形态、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结构,且有操作简便、可重复等优点,对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CT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通过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总结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材料与方法:复查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均做了CT检查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117例,良性38例,恶性79例。结果: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漏斗样改变,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弥漫型增厚,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或小囊状轻、中度扩张,梗阻部肿块内钙化,边界清楚对良性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外胆管中、近段梗阻或肝外胆管未显影者,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并伴肿块,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局限型增厚,肝内胆管呈藤状或蟹足状中度或重度扩张,梗阻部肿块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坏死等征象,高度提示恶性病变。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注意观察胆管的形态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并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SCT影像学征象,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结果CT平扫病灶均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见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呈富血供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5例病灶渐进性、向心性持续轻度强化,5例轻度环状强化,2例病灶未进一步强化;肝包膜皱缩5例,肝叶萎缩4例,周围胆管轻度扩张3例,合并胆管结石3例。结论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边缘模糊稍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性环状强化,延迟期渐进性强化为特点,周围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及肝包膜皱缩是其重要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CT、MRI表现特点,评价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男2例,女3例;肝左叶4例,右叶1例;5例均为单发,单房2例.多房3例,囊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3例,囊壁点状钙化1例,胆总管囊状扩张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壁结节及乳头状突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囊性病变伴有分隔、囊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提示囊腺瘤诊断,胆总管明显扩张是诊断与胆管相通粘液性囊腺瘤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肝病的CT诊断:附139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分析了139例华支睾吸虫肝病患者的CT表现。发现其肝内胆管扩张可分为四型、细长枝型:肝内胆管呈管状扩张为主且长度大于6cm,34例(24.46%);小囊型:胆管以囊状扩张为主,20例(14.39%);细短枝型:胆管以管状扩张为主,但长度小于6cm,12例(8.63%);混合型:兼具上述2种或3种改变,73例(52.52%)。  相似文献   

10.
非肿瘤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20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4例非肿瘤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结石梗阻(142例)绝大多数有典型征象,但应注意:(1)左肝管结石不摄左后斜位片可漏诊;(2)胆囊颈巨大嵌顿结石也可致肝总管梗阻,即Mirrki综合征(2例);(3)1/3病例并发Oddi括约肌狭窄,胆管下端是光滑的锥形狭窄。良性狭窄(42例)中,胰段胆管逐渐向下移行的光滑狭窄为慢性胰腺炎典型征象;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狭窄在肝总管,肝内外胆管常普遍变细为其特征。囊状扩张性病变(20例)中,Caroli′s病10例,节段性扩张段常与远、近端胆管形成“发辫”状或“糖果树”状,为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11.
李莉  郭少冰  何卓南   《放射学实践》2010,25(4):417-419
目的:探讨肝吸虫性胆管炎的CT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本组48例临床表现急性胆管炎的肝吸虫病例行螺旋CT检查,并对照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加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和胆总管探查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扩张48例,末梢胆管囊状扩张38例;肝外胆管扩张32例和胆总管壁增厚12例,胆总管内高密度影6例;胆囊增大20例,胆囊内団状软组织影2例。本组15例术前CT误诊,其中误诊为胆管结石8例,因胆总管壁增厚并有强化而误诊胆总管下端癌4例和壶腹癌1例,误诊为肝内周围型胆管癌2例。结论:在肝吸虫疫区,当CT表现为胆管炎征象并伴有肝包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时,需要考虑吸虫所致。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脓肿的CT特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肝内胆管脓肿(intrahepatic bile duct abscess,IBDA)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9年10月至1999年2月经手术及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证实的IBDA连续性病例31例的C T资料,病因包括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道逆行感染。所有病例分别从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及反映两者间相关性的征象进行观察。结果 31例中均可见肝脓肿CT表现特征(31/31,100%)。胆源性CT表现包括各种梗阻病因的特征性 CT表现和其他胆道异常表现,包括胆管扩张(29/31,93.5%)、扩张的胆管与脓肿相通(5/31,16.1%)或相紧邻(8/31,25.8%)及胆道积气(10/31,32.2%)等。前两者间相关的CT表现,包括肝脓肿上与梗阻点及其近侧扩张胆管相一致(15/31,48.4%),肝脓肿发生于无(7/31,22.6%)或有(4/31,12.9%)肝内胆管积气的肝叶、肝段等。结论 IBDA的CT表现包括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并能反映两者间相关的具有一定特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3.
aroli病II型少见 ,到1997年为止国内外共报道此病约151余例 ,在影像学诊断之前 ,临床确诊困难。现报告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一例。病理 :男性 ,28岁 ,因腹胀伴上腹部不适就诊。体检 :皮肤黄染 ,腹部膨隆。肝肋下1cm ,脾下缘近骼棘。B超诊断“肝内多发囊肿”。CT表现 :肝内后叶见多个、大小不一、沿肝内胆管走行、囊样低密度病灶 ,其远端小胆管扩张 ,低密度影中可见略高密度点状影。肝门区肝内胆管扩张 ,肝外胆管未见扩张。脾明显增大 ,将左肾推压前移。增强扫描动脉期时肝内囊状影不强化 ,与肝动脉分界清晰。门脉气囊状低密度区内点状影显示…  相似文献   

14.
肝门胆管癌的MS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MRI及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全部病例行MSCT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MRI及MRPC检查。结果:18例中浸润型9例,结节型6例,乳突型3例。直接征象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狭窄、肝门区结节或肿块、乳头状或息肉状向腔突出的小结节。18例中,平扫发现可疑直接征象9例,增强扫描18例全部显示清晰,病灶从轻到中度强化,均有延迟期持续强化。8例MSCT、MRI及MRCP对比:MRI平扫发现1例,CT平扫未能发现的肝门结节;MRCP发现2例,CT及MRI平扫未能显示的管壁浸润,4例肝门结节MRCP均未能显示。间接征象主要有:①18例均有肝门病灶区以上肝内胆管扩张,呈弥漫性柱状、“软藤状”、“蟹足状”或囊状;4例累及一侧胆管为局部胆管扩张;扩张胆管由肝门向外周延伸,胆总管无扩张;②3例受累侧肝叶萎缩;③4例肝叶局部受侵及肝门血管被包饶;④5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结论:MSCT、MRI及MPCP对诊断肝门胆管癌有重要价值,三种方法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可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肝门部胆管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胆管内肿块(5例),胆管壁局限增厚和管腔狭窄(12例),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3例强化,14例延迟强化。结论:胆管壁局限增厚、胆管内肿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MSCT扫描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胆囊馋囊状扩张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一例经ERCP证实的胆囊管囊状扩张的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报告10例加以分析。结果:本组共计11例,8例行B超检查;1例行CT扫描;3例行ERCP检查。胆囊管囊状扩张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管处呈圆形或梭形扩张影像学改变。结论:胆囊管囊状扩张的术前诊断依靠临床表现是较为困难的,最终诊断的确切依据是术中所见,但影像学检查可以较为明确的指出胆囊管处的囊状扩张,有助于诊断,特别是ERCP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PTC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PTC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例经B超、PTC检查疑患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患者,部分CT检查。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按Todani五分法手术证实(1)1型:肝外胆管囊肿10例,表现为肝外胆管呈漏斗状或梭形扩张。(2)4型:3例。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多发梭形或柱扩张,胆胰共同管过长,大于10mm。(3)5型:即Caroli氏病2例,表现为肝叶内胆管多发大小不一囊状或“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直接法胆道造影(DC)表现征象可分为胆道梗阻、狭窄、息肉样变和右肝管狭窄伴左肝管梗阻。US显示肝内胆管的扩张,肝门区低回声占位,胆管内低回声肿块,门静脉癌栓。CT可表现,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软组织密度肿块,肝门区肿块有增强,胆囊变小或萎缩,左肝萎缩和右肝增大,作者认为:DC加上US或CT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系肝外和(或)肝内胆管系统囊状、梭状或憩室状扩张。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此类患者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1扫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结石60例,包括高密度结石50例,软组织密度结石8例,低密度结石2例。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胆总管结石以女性较多见,病程较长?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分别有30例和28例伴有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40例和53例,40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结论螺旋CT,扫描判断胆总管结石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