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2-7月,对宁夏地区市、县、乡13所学校6000名6~14岁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 法,由专人负责进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调查。结果 收回合格问卷5632份,回收率93.87%。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6.26%,其中,睡行症62例 次(6.5%),睡眠打鼾243例次(25.7%),张口呼吸167例次(17.6%),憋醒137例次(14.5%),睡眠中呼吸暂停33例次(3.5%),睡眠中肢体抽动173例次 (18.3%),遗尿132例次(13.9%)。不同症状发生率存在年龄差异,睡眠呼吸暂停在6~8岁年龄段发生率高,遗尿在>8~11岁、>11~14岁组发生率高。睡眠 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父母打鼾、早产和鼻炎。结论 宁夏地区6~14岁儿童睡眠障碍的检出率较高,多种因素可以造成儿童睡眠障碍,应引起儿科、儿保医 生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睡眠姿势与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对长沙市5个行政区内2706名3~12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 结果 2706名儿童中睡眠姿势为侧卧位者为50.92%,俯卧位为26.42%,仰卧位为22.65%。平均年龄:侧卧位组(7.83±2.69)岁、俯卧位组(6.35±2.49)岁、仰卧位组(7.79±2.63)岁,3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睡眠障碍发生率:俯卧位组为50.6%,侧卧位组为37.6%,仰卧位组为29.9%,不同睡眠姿势组间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101,P < 0.05)。俯卧位组多汗、磨牙、辗转不安、肢体抽动、觉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仰卧位组(χ2 = 61.828、8.973、8.946、8.614、7.154,均P < 0.0125);俯卧位组多汗、打鼾、辗转不安、用口呼吸的发生率亦高于侧卧位组(χ2 = 6.553、11.176、9.693、9.552,均P < 0.0125)。结论 睡眠姿势与睡眠障碍有相关性,儿童以采取仰卧位睡眠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PSG对2001~200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儿,进行夜间连续睡眠呼吸监测7h,以PSG的监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将患儿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及非OSAS组即原发性打鼾(PS)组。监测指标:鼾声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等,对各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66例鼾症儿童中确诊为OSAS为43例(652%),PS者23例(348%)。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患儿的AHI、鼾声指数、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PSG是鉴别诊断OSAS与PS的重要方法。打鼾患儿应及早行PSG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OSAS,避免OSAS的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与睡眠障碍(SD)的关系。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1736名6~12岁儿 童,对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睡眠状况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问卷调查。结果 1736名儿童中SD发生率为31.9%。SD组注意缺陷发生率为21.7%、多动冲动13.7%、 白天嗜睡35.9%,均较非SD组13.0%、7.9%、24.7%高(P<0.01)。行为问题与打鼾的频度有关,经常打鼾组的注意缺陷发生率为31.3%,高于从不打鼾组及偶尔打 鼾组(分别为13.9%、16.2%,P<0.01);多动冲动的发生率为18.2%,亦高于从不打鼾组及偶尔打鼾组(分别为8.8%、9.9%,P<0.05)。在SD的评分中,注意缺 陷发生率高分组达19.2%~26.2%,明显高于其他低分组的10.9%~12.3%(P<0.01);多动冲动最高分组为16.2%,亦比低分组的5.7%~8.3%为高(P<0.01)。SD 、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的发生率均存在性别差异,以男性为高(P<0.01)。结论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行为问题与SD相关,对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 儿童,有必要关注其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5.
分析2~12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 的300例2~12岁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情况下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所调查儿童睡眠障 碍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65.72%(186/283),入睡困难发生率为19.43%(55/283),嗜睡发生率为7.42%(21/283)。2~12岁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不等,最长 (11.75±1.19) h,最短(9.00±0.84) h。影响儿童睡眠的可能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呼吸系统疾病史、父母吸烟史、父母学历、父母打呼噜史、睡眠环 境等因素。结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非常高。家庭社会环境和身体疾病是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 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妇女睡眠呼吸障碍(SDB)的发生情况,探讨SDB高危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妊娠中期及139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流行病学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家族史、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孕期睡眠情况,身高、体重、颈围;并记录孕妇的产检及分娩情况,包括妊娠结局、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期SDB的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的SDB发生率为38.13%,高于妊娠中期(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睡眠障碍的相关症状发生率也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夜间憋醒(P0.05)、用口呼吸(P0.05)、夜间多尿(P0.01)、睡眠时多汗(P0.01)明显。较粗的颈围(OR=1.309,P0.01)及打鼾家族史(OR=2.885,P0.01)为打鼾的危险因素。且当颈围≥36cm时,打鼾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大(P0.01)。打鼾可增加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12.0%vs 3.9%,P0.05)。打鼾组的分娩前体重指数(BMI)、打鼾家族史及被动吸烟者均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SDB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且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相关;妊娠期可通过孕前BMI、颈围、被动吸烟等因素筛查SDB的高危孕妇,并尽早对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过敏性鼻炎流行病特征患儿生活质量相关问题及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 方法2004年3~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选择南京市区7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9~10岁)为研究对象,设计“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基线指标(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基础疾病、诱因、居住环境、治疗情况、上年度学习成绩)及生活质量相关问题(睡眠、性格、记忆等)。 结果(1)实际调查总数为1087份,应答989份,有效问卷942份。(2)南京市9~10岁儿童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5.1%(48/942),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持续性占45.8%(22/48),其中轻度10例(20.8%)、中~重度12例(25.0%);间歇性占54.2%(26/48),其中轻度22例(45.8%)、中~重度4例(8.3%)。(3)鼻塞273例(273/942),其中影响睡眠94例(34.5%);鼻塞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5)有家族史27.1%(13/48)。(6)发病诱因:粉尘或刺激性气体33.4%(16/48)、花粉37.5%(18/48)、宠物21%(10/48)。(7)仅4%(2/48)患儿家长了解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个性化原则,无一位家长了解WHO ARIA指南中阶梯治疗方案。 结论鼻塞对学习成绩影响有显著意义,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等影响有显著意义。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及鼾症儿童多导睡眠图的特点及多导睡眠图对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74例OSAHS儿童及62例同年龄组原发性鼾症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PSG)监测,并进行比较,观察呼吸紊乱指数、觉醒次数、周期性腿动指数、睡眠最低血氧饱和度等16项指标。 结果与鼾症组相比,OSAHS儿童周期性腿动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的呼吸紊乱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PSG是鉴别诊断儿童OSAHS与鼾症的重要方法,通过对PSG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强调PSG是诊断儿童睡眠有关疾患,特别是OSAHS的分型、病情评价的有用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打鼾、上气道气流受限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妇女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发生的生理变化增加了SDB的发生率,加重了原有SDB的严重程度,最终可能与妊娠期间母儿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FGR)等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以睡眠过程中由于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反复、频繁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点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OSAHS与高血压、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源头疾病[1]。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生理因素等的特殊变化,妊娠期女性OSAH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已有研究结果证实,妊娠期OSAHS与多种母儿不良结局相关。因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的有关专家会同部分妇产科专家对妊娠期OSAHS临床诊治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合并与不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试图从睡眠结构和 睡眠主要参数的层次上来探讨ADHD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2004-01—2006-10于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OSAHS患儿36例作为OSAHS组,合并有OSAHS的ADHD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OSAHS及 ADHD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并由神经康复科专科医 生对其是否患有ADHD作出诊断。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OSAHS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结构进行比较,并对OSAHS组和观察组进行呼吸事 件及血氧状况的比较。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及观察组睡眠Ⅰ期增加,睡眠Ⅱ期、SWS及REM睡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的REM%为8.66± 3.94,观察组的REM%为5.65±5.41,REM%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儿童呼吸事件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下降较OSAHS 儿童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观察组儿童REM%及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可能在ADHD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4 325例,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中,不同年龄段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岁、5~6岁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均高于1~2岁、2~3岁、3~4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15.61%(400/2 562),高于女童9.30%(164/1 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血铅水平为(29.2±12.9)μg/L,明显高于女童(27.1±1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被动吸烟、家庭环境、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结论为了防止儿童出现高铅血症疾病,促进血液中含铅量有效降低,应避免儿童接触铅严重污染物品、食用铅含量高的食物,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地区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2005-11-12,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中山市城区某小学6~12岁全部学生,共2012名学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 卷调查。 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结果回收合格问卷1936份,回收率96.22%。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平时为(9.10±0.57)h,周末为(9.47± 0.81)h,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6.437,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相差1岁分组,共6个年龄组)儿童平时的夜间睡眠时 间逐渐减少,依次为9.28h、9.27h、9.04h、9.04h、8.96h、8.85h。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认为孩子睡眠时间足够、儿童的年龄、 家庭人口数、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抚养人的睡眠时间、常常晚上看电视入睡、父亲文化教育程度等7个变量是影响儿童平时夜间睡眠时间的主要 因素(r=0.261,F=60.683,P=0.000)。 结论6~12岁学龄儿童的年龄、家庭社会环境是其夜间睡眠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睡眠健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鼾症病因对睡眠障碍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总结72例鼾症患儿的病因。对5~8岁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的鼾症患儿34例进行临床症状统计,分析小儿鼾症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同时选取37例5~8岁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与同年龄段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的鼾症患儿相比较,分析睡眠质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小儿鼾症的主要病因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临床症状中入睡打鼾、张口呼吸为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中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夜间睡眠反复惊醒。5~8岁鼾症患儿夜间睡眠总量缩短;~7岁鼾症患儿当前身高、当前体质量降低;~8岁鼾症患儿当前身高、当前体质量降低,夜间睡眠觉醒次数增多,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小儿鼾症影响睡眠,导致睡眠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 方法延边大学医院儿科于2005 10,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贫困县(吉林省汪清县城区)750名2~6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88±100)h,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睡眠时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抚养人睡眠习惯、母亲学历、儿童性格倔强、患鼻炎和有出生窒息史等是睡眠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贫困县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延吉市儿童相似;做好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母亲的睡眠质量,尽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才能有效地保障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2~12岁儿童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对广州地区2~12岁具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1186例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用ELISA检测血清H·pylori抗体,并对其中528例同时取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胃镜检查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者1010例,阳性率为85.2%(1010/1186);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301例,阳性率25.38%,各年龄组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2~3岁14.38%(21/146),4~5岁为19.31%(39/202),6~7岁为24.01%(67/279),8~9岁为28.87%(82/284),10~12岁为33.45%(92/275);组织学改变为胃黏膜上皮变性,腺体上皮脱落坏死,发生坏死的腺体有淋巴细胞的广泛浸润及聚集灶,感染严重的病例可找到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在变性的黏膜表面与坏死的腺体内可找到幽门螺杆菌。 结论H·pylori感染在广州地区2~12岁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中并不少见,并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H·pylori感染的病理改变全部为慢性炎症表现,炎症程度重,表现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的变性坏死,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多形白细胞浸润较少。  相似文献   

17.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也称为睡眠障碍性疾病,包括睡眠启动及维持障碍、过度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及与特定睡眠阶段有关的各种功能障碍等。近十余年来,儿科因睡眠问题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国内开展的“全国2~12岁儿童睡眠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存在睡眠问题的儿童约为28.87%[1]。然而,国内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推测除与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外,也可能与研究采用的评估方法及技术不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中主要通过问卷调研形式来评价睡眠状况,因此,当评定结果异常时发现的仅为异常的睡眠行为表现,而不是睡眠障碍性疾病。   儿童睡眠障碍可引起儿童身心发育障碍,导致学习与记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有研究认为,2~6岁儿童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是睡眠障碍的两大主要致病因素。此外,儿童心理行为异常、躯体器质性疾病等也常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与睡眠卫生、社会、家庭、营养和抚养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2]。   随着对儿童睡眠认识的不断深入,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已受到儿童神经、精神、心理、呼吸内、耳鼻喉、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等各专业的重视。但仍有许多问题,如诊断、治疗等内容尚需各学科达成共识,共同协作解决。  相似文献   

18.
3岁前有和无睡眠障碍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3岁前有无睡眠障碍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及发展特点。 方法对1999—2006年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接受特殊教育的275例孤独症学生进行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行为量表(CABS)测量。 结果总体上3岁前有过睡眠障碍者症状严重于无睡眠障碍者。2~4岁时,有过睡眠障碍者比无睡眠障碍者病情严重,如有过睡眠障碍者情感、感觉、行为、社交问题均比无睡眠障碍者严重;5~8岁时,两者病情严重程度却比较接近,且有过睡眠障碍患儿情感反应优于无睡眠障碍患儿。 结论3岁前有过睡眠障碍者与无睡眠障碍者有着不同的病情发展模式。前者起始症状严重,随后病情进展缓慢;后者起始症状虽然较轻,但病情进展迅速,以至于两类患者在学龄初期时病情严重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沈阳市0~6岁体检儿童维生素A(VitA)水平现状。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0~1岁组、1~3岁组、3~6岁组,共1 490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itA水平。结果 0~6岁体检儿童血清VitA平均水平为(1.10±0.26)μmol/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发生率是4.0%,可疑SVAD发生率是36.6%。0~1岁组儿童血清VitA水平低于1~3岁组和3~6岁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和3~6岁组儿童血清Vi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SVAD和可疑SV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患腹泻、呼吸系统感染患儿SVAD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P0.01)。结论目前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无临床表现的SVAD及可疑SVAD的发病率仍较高,应提高全社会对VitA的认识,积极预防和干预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耳蜗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02年6月至2003年8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52耳)OSAS患儿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结果与28例(56耳)正常儿童DPOAE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6例OSAS患儿多导睡眠图(PSG)示最低血氧饱和度(5791±1861),呼吸紊乱指数(2910±2331),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OSAS患儿F1~F4频率段DPOAE反应幅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F4~F11频率段的DPOAE反应幅值及F1~F11频率段DPOAE检出率均较正常儿童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OSAS能导致患儿耳蜗功能受损,对OSAS患儿应常规做耳声发射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